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桂香  方少英  彭泉 《江西医药》2014,(12):1483-148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其各自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恢复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的血清中E2、P、FSH以及LH的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血清中E2和P 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同术前进行对比,其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血清中E2和P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1年和2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E2和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FSH和L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种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有次全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术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随时升高,雌二醇(E2)水平下降明显,术后1年、3年差异均有显著性;观察组术后FSH、LH水平随时间升高,E2水平下降,于术后3年差异有显著性;2组孕酮(P)、睾酮(T)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次全子宫切除影响卵巢功能;改良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应监测生殖激素水平,适时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及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7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比较,对照组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优于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子宫次全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并以同期采用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对照组)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内FSH、LH、E2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年,观察组30例患者性生活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的满意度。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应激情况,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是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UM)患者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UM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组,各42例.A组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72 h免疫功能指[T口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指标[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水平、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及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结果 手术及恢复情况: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功能:术前,两组CD3+、CD4+及CD4V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A组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功能:术前,两组E2、FSH水平及AF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两组E2均下降,FSH均上升,AFC计数均减少,但A组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负性情绪:术前,两组HAMA、HAMD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A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性生活质量:术前,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于全子宫切除术影响较小,且前者更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卵巢血供子宫次全切除术对绝经前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绝经前患者行保留卵巢血管子宫次全切除术、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FSH、LH、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FSH、LH、P、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在更年期症状及性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留卵巢血供子宫次全切除术式具有不影响卵巢功能、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2月于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妇科病区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43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年龄35~42岁,平均3±72.18岁。次全子宫切除患者23例,年龄33~42岁,平均年龄3±72.84岁。在患者术后3年即2006年1~2月测定性激素FSH、LH、E2值,并选择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阴道炎症患者测定其性激素FSH、LH、E2值15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手术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结果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之间相比,术后3年FSH、LH、E2值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3年和对照组FSH、LH、E2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对照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0%、21.7%、6.67%,三组两两比较,全子宫切除患者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3年患者卵巢功能较正常有所减退,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两组间并无差异,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年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程度。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妇科接受子宫次全切除并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手术85例(治疗组),和同期接受传统的子宫次全切除的8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抽空腹静脉血查FSH、LH、E2,观察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绝经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手术后FSH、LH、E2无明显改变,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近期对卵巢功能影响小,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00-10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术式分组:53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者为对照组,5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者为观察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段P、E2、LH、FSH、PR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1年卵巢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术后1年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确切,且对血流动力学、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对中青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治疗后随访半年,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国际标准Kuppermann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Kuppermann评分显示中重度更年期症状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中青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及更年期症状的减轻或延迟,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卵巢血流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年龄≤46岁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69例,分成2组:A组,共38例,〈40岁;B组,共31例≥40岁。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观察卵巢血流的变化,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观察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3月、6月的卵巢血流RI及PI值明显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P均在同一水平(P〈0.05);术后6月B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可影响术后患者血流及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在临床中应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性行为异常症状、性欲异常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巢功能以及治疗前后的性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SH以及E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治疗后,其性行为以及性欲情况等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与行次全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无显著差异,全子宫切除患者其性生活可能由于术中损伤而出现恢复略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70-471
目的:观察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全切组(48例)和次全切组(42例)。全切组行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切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均未对患者盆底功能造成明显损伤,但全子宫切除术不利于患者术后性生活水平的恢复,相对而言,次全子宫切除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性行为、性心理等性生活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绝经前妇女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观察组(n=41)为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住院的绝经前妇女,择期施行子宫全切术且保留双侧附件,对照组(n=75)为同期住院75例正常月经妇女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且保留卵巢,对比两组术前、6个月性激素的变化,对比术后6个月更年期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FSH、LH均高于术前,E2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的(P<0.05);对照组术后E2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性激素水平均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Kupperman评分为(6.5±2.4),观察组为(8.2±2.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全切除术对妇女的卵巢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绝经前妇女行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功能减退,即使保留卵巢仍很快出现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7年子宫良性病变已全子宫切除的患者200例,分为CISH组与TVH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3年生殖激素水平.并选择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阴道炎症患者20例测定其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值作为对照.结果 2组比较术后3年FSH、LH、E2、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2组FSH、LH水平升高,E2、P值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SH术与TVH术后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冯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61-262
目的探讨临床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下非绝经妇女因良性子宫异常出血症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04例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研究。子宫内膜切除组:52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次全切组:52例,行保留双侧附件子宫次全切除术。并对所有病患术前月经干净后的3 d、术后6个月进行LH、PRL、FSH、P、T、E2水平的测定。同时,于术后6个月时对上诸病患进行更年期症状的回访。结果子宫内膜切除组术后LH、FSH升高不明显;而E2下降也不明显;而子宫次全切组则在术后LH、FSH升高明显;而E2水平也均有下降,与子宫内膜切除组相比,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要较子宫次全切除术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卵巢功能变化以及围绝经期临床症状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以信封法随机分为手术组与栓塞组,每组60例.分别于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变化,于术前以及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围绝经期相关症状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E2、LH、FSH水平以及Kupper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手术组与栓塞组患者血清E2、LH、FSH水平变化不明显,2组患者组内以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12月,手术组患者Kupperman评分高于术前,其中,以心悸、疲乏、潮热多汗、抑郁多疑以及性生活质量下降为主,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Kupper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对患者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对于患者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华英 《河北医药》2013,35(8):1159-116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子宫切除术对受术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手术的子宫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分别选择单纯子宫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加一侧附件切除术,每种术式40例。应用180全自动虎穴发光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进行血清LH、FSH、PRL、E2、P及T值测定,ACS6中激素及配套原装试剂由德国Bayer公司提供。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周PRL水平均高于术前,E2水平均低于术前,3组PRL、E2水平术后测定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术后血清LH、P、FSH、T水平测定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3个月E2水与术后1周比较,明显高于术后1周,3个月E2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术患者3个月PRL水平低于术后1周,3组组内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PRL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FSH水平均较术后1周上升,与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1年E2水平、PRL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子宫切除术组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FSH水平均较术前上升;全子宫切除术加一侧附件切除术组有持续上升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和(或)单侧附件切除术后,近期对内分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E2水平下降明显,PRL上升显著,并呈逐渐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共计66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系统计软件分析和对比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窦卵泡数(AFC)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经系统软件分析和对比发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窦卵泡数(AFC)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性显著。结论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均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但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月经周期规则、卵巢正常、手术方式不同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性激素(FSH、E2)水平,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结果术后2周子宫全切组及次全切组患者E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FSH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12个月E2、FS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全切组与次全切组相比,E2、FSH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会引起卵巢功能暂时性下降,可于术后逐渐恢复,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