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奈西立肽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此基础上给予奈西立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24 h尿量,肌酐、血钾、血钠、NT-pro-BNP,以及心功能(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评定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啰音、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情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尿量,肌酐、血钾、血钠、NT-pro-BNP水平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西立肽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实验数据随机选择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的采用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对比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肾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托伐普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以及对心肾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托伐普坦与呋塞米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到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强心、利尿、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托伐普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呋塞米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量、LVEF比较,均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与呋塞米治疗相比,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其对24 h尿量及心功能的改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严重利尿剂抵抗的疗效。方法对经大剂量利尿剂(速尿大于200mg/d)治疗效果不佳,且不伴有严重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例给予托伐普坦15mg/d治疗,观察治疗后体重、尿量、血肌酐、肝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治疗1d后体重平均减轻3.16kg;尿量平均增加5540ml;治疗3~5d后血肌酐指标2例降至正常,另外1例较前有轻度改善;肝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托伐普坦能有效治疗严重利尿剂抵抗,有助于心肾功能改善,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托伐普坦与托拉塞米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66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随机分组每组33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托拉塞米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在早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酐、钠、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治疗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观察组,对照组血清钠、钾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3%高于观察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应用托伐普坦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接近正常,不良反应较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数据库( VIP)、万方数字知识平台相关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 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016例患者,其中托伐普坦组3000名,安慰剂组3016名。结果托伐普坦组相比安慰剂组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增加患者的尿量,减轻患者的体重,对于患者心率、血压、血钾浓度、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托伐普坦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心衰症状,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9):4093-4095
目的:评估托伐普坦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21例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袢利尿剂(呋塞米和/或托拉塞米)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不明显;后改为托伐普坦治疗,其中19例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7.5 mg,qd,2例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15 mg,qd,均连续治疗直至出院。比较2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水肿程度、结局及体质量、血压、血钠、血肌酐、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单位时间尿量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收缩压明显降低、血钠明显升高、单位时间尿量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体质量、舒张压、血肌酐和血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口干,3例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20 mm Hg及以上,4例舒张压较基础值降低10 mm Hg及以上。结论:对出现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托伐普坦能显著增加其尿量、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钠血症,且对收缩压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2):88-90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常规治疗+托伐普坦)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分别在给药前后监测血钠,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尿量、体重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尿量增加、体重下降,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托伐普坦在不降低血钠浓度情况下可显著减轻容量负荷,改善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黄英杰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03-1305
目的:探究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对患者电解质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AHF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单双数标记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心和纠正水电解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和心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NT-proBNP、eGFR、血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BNP、PRA、AngⅡ、ET、A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降低,LVEF、CI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AHF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和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量、血钠、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A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量为(2635依856)ml/24 h,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360依390)ml/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体重下降(0.95依0.65)kg/d,显著多于对照组的(0.30依0.45)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E/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血钠浓度和增加尿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年龄≥60岁)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托伐普坦组(托伐普坦+常规治疗)和呋塞米组(呋塞米+常规治疗),每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血钠、脑钠肽(BNP)、尿量、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同时分析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出院后180 d心血管死亡情况。结果托伐普坦组治疗后第7天较治疗前血清钠、尿量、LVEF升高,BNP、体重、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5)。呋塞米组治疗后第7天较治疗前尿量升高,体重、BNP、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第7天托伐普坦组较呋塞米组血清钠、尿量、LVEF升高,BNP、体重、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托伐普坦组较呋塞米组住院时间缩短,口干、口渴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80 d心血管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可以显著增加老年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强效利尿,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短期生活质量,对180 d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长安 《北方药学》2016,13(7):76-77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尿量、血钠浓度、肌酐等,治疗有效率.结果:完成治疗后治疗组血钠浓度、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酐无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3%(P<0.05).结论: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与补肾清利活血汤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的临床防治应用效果,同时分析对患者尿量、血钾、血钠的影响。方法:于某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治疗的CRF患者中遴选与本研究要求相符的102例为主体实施分析,保证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完整且应用数字双盲法分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参照组采取托伐普坦治疗,实验组采取托伐普坦+补肾清利活血汤治疗,评价两组疗效、肾功能及尿量、电解质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组间电解质指标、肾功能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实验组血钾、血钠、血钙水平均显著较参照组高,BUN、Scr水平均明显较参照组低,24h尿量显著大于参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相比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CRF患者的治疗中,托伐普坦+补肾清利活血汤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电解质水平与24h尿量,促进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同时还可促进肾功能提高,对减轻疾病损害,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负荷剂量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1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负荷剂量左西孟旦;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非负荷剂量左西孟旦。共治疗72 h。评价主要症状、体征,超声测定每搏排血量(SV,m L/min))、心脏指数[CI,L/(min·m2)]、射血分数(EF,%),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 BNP)。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患者的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水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水肿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水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SV、CI、LVEF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SV、CI、LV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SV、CI、LVEF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负荷剂量左西孟旦可以达到与负荷剂量同样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连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肺动脉压(PAP)、心输出量(CO)、血钠、血渗透压及24 h尿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和CO显著升高,而LVEDP和PAP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CO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P和P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钠、血渗透压及24 h尿量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钠、血渗透压及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钠值,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超高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干诊科住院的9例超高龄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平均年龄(95.2±7.5)岁。在维持长期治疗方案基础上,予呋塞米40 mg·d-1静脉推注及奈西立肽(0.007 5~0.01μg·kg-1·min-1)持续泵注治疗3 d后,心力衰竭症状控制不满意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7.5 mg·d-1口服3 d后,停静脉注射呋塞米及奈西利肽,将托伐普坦改为7.5 mg,qod,联合口服呋塞米40~60 mg·d-1治疗7 d后停用托伐普坦。观察记录患者每日的血压、心率、尿量、心衰体征及不良事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及电解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在原治疗基础上,相比单用呋塞米治疗,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后所有患者尿量显著增加,联合治疗第3日尿量增加最为明显[(2 504.6±388.7)vs.(1 030.8±110.7)m L,P<0.01];联合治疗第3日心力衰竭体征缓解明显,第7日N-pro-BNP下降基线水平50%以上(P<0.01)。未出现高钠血症及低血压状态,无明显口渴及肝功损害。结论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有效增加尿量,纠正急性心力衰竭超高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其近期预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后的血钠及24 h尿量等指标变化。方法: 38例恶性腹腔积液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托伐普坦片,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钠、24 h尿量、腹围及体重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多(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口干不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6-68
目的探析对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伴低血钠症患者予以托伐普坦治疗的近期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伴低血钠症6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经伦理委员会通过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33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托伐普坦治疗试验组,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5.76%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3.94%(P<0.05);经治疗,试验组患者的NT-pro BNP与LVEF指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Na~+和尿量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伴低血钠症患者采取托伐普坦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既能使尿量增加,血钠水平提升,还能使患者的心力衰竭体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用托伐普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钠离子浓度、尿量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145.11±11.24)mmol/L以及尿量(2634.29±104.21)ml高于对照组的(135.16±11.26)mmol/L、(2420.22±110.19)ml,MLHFQ评分(50.16±12.10)分低于对照组的(71.26±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采用托伐普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托拉塞米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托伐普坦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P<0.05);治疗后,两组单位时间尿量、血钠、血浆胶体渗透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伐普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良好,利尿效果好,且安全性高,但对血压有一定影响,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