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肌切断术在小儿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观察对象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斜视患儿中随机抽选8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组,将单号患者纳入观察组(43例)并给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肌切断术治疗,将双号患者纳入对照组(43例)并给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下斜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斜视临床可给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效果确切,能较好的恢复患儿下斜肌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在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斜视患儿96例,将其根据统计学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下斜肌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在斜视治疗中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并且下斜肌功能恢复良好,是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的使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水平肌移位术在水平斜视并垂直斜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水平斜视并垂直斜视患者40例(62只眼),两组均进行水平肌移位术,按照移位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移位量<3 mm,观察组移位量在5~7 mm,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水平肌移位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平肌移位术在水平斜视并垂直斜视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移位量5~7 mm的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明显优于移位量<3 mm,因而对患者实施水平肌移位术时,应对移位量进行合理确定,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外斜视V征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外斜视V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位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研究其具体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结果治疗后142例患者中有90例(172眼)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52例(104眼)外直肌后退术并行外移位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治疗,其中有30例(60眼)选择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患者的眼位恢复正位者126例,占88.7%,88例患者获得双眼单视功能,占62.0%。结论外斜视V征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通常采用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30眼)与观察组(30例,30眼).对照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方法.比较两组的双眼视功能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视功能各指标正常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功能各指标正常占比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视功能正常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年时,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对患儿双眼视功能改善效果理想,并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比较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临床疗效。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共同性外斜视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直肌折叠缩短术(观察组)和内直肌截除缩短术(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充血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膜下血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滑脱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直肌折叠术在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和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的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7例(87.1%,27/31)、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8例(90.3%,28/3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等并发症。结论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后转位术后不易引起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等并发症,能纠正10-30△的垂直斜视,为一种较好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效果。方法根据46例斜视A征患者依据向上、向下25°注视时的斜视度变化,有无上斜肌亢进、亢进程度以及双眼视功能的状况、是否伴有内旋偏斜状况,行上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原在位水平斜视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视功能变化。结果 46例斜视A征患者中32例(70%)具有单侧或双侧上斜肌功能亢进。对无双眼视功能的斜视A征患者,上斜肌亢进达到或超过++,采用上斜肌减弱术:包括上斜肌断腱、上斜肌悬吊、上斜肌后徙;而双眼视功能良好,又未见内旋或上斜肌亢进程度≤+,用水平肌肉移位术。4组患者上下方25°斜视角差分别由术前(22.4±1.4)Δ、(22.8±1.6)Δ、(20.5±2.0)Δ、(21.2±1.6)Δ、变为术后(4.3±0.6)Δ、(3.8±0.8)Δ、(2.6±0.7)Δ、(3.2±0.8)Δ。结论斜视A征的主要原因是上斜肌亢进。手术应依据有无上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有无内旋偏斜及双眼视功能情况。上斜肌减弱术及水平肌垂直移位术均是矫正斜视A征的有效可靠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30例患者开腹下实施部分膀胱切除术,对照组13例患者实施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9例复发,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0%;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9.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8.5%;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8.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24例和1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分别以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0例。甲组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乙组采用下斜肌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甲组中35例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率为87.5%,乙组中36例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甲组32例有视功能,乙组30例有视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下斜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明显改善患者的V型斜视症状,提高患者双眼的视功能,在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患者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中应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6年4月中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直接实施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2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为11.76%、生存率为82.35%,对照组分别为32.35%、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有膀胱保留需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能减少术后复发,提升生存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松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91例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进行回肠浆肌层补片膀胱包裹术,并联合双侧髂腰肌底盆的加强术。观察组进行回肠浆肌层补片膀胱部分切除扩大术,并同时进行双侧髂腰肌底盆肌的加强术。对比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之后的回肠浆肌层补片膀胱部分切除扩大术,并同时进行双侧髂腰肌底盆肌的加强术,是治疗临床松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分析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在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治疗的100例肌壁间肌瘤患者,并对其全部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缝合,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时间以及分娩率均差异不大,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2±0.7)d,对照组患者则为(5.1±0.8)d,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病率为6.0%,对照组患者则为14.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肌壁间肌瘤患者中,对其实施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病发率,同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敬伟  毕经香  郭新 《河北医药》2011,33(11):1639-1640
目的探讨根据眼底照相结果,指导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无明显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斜视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利用眼底照相技术,观察眼球有无外旋情况,判定常规检查无明显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斜视患者斜肌功能是否亢进,将利用眼底照相技术判定为斜肌功能亢进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行下斜肌切断术。术后第2天,眼底照相观察眼球外旋情况,术后6周检查手术矫正效果。结果复查眼底照相,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矫正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眼底照相技术指导无明显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斜视手术方式的选择,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整体护理方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甲状腺手术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方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82例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乳腺癌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保留胸大小肌根治术)和观察组(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采取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采取传统保留胸大小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19%,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0.48%,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手术效果较好,患者说并发症发生率少,乳房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应用上肢损伤洗方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进行熏洗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后联合应用GnRH-a 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失访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复发率、子宫体积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不但能巩固临床疗效,而且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失访率,减少复发,是当前治疗子宫腺肌症较理想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乌头汤联合强的松对于风湿性多肌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的治疗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选择4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强的松进行治疗,同时选择46例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对于所有患者采用乌头汤联合强的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性,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P <01.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乌头汤联合强的松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对于风湿性多肌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