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玉果  南月敏  王泰龄 《医学综述》2012,18(14):2158-2161
肝脏在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迅速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肝脏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效应细胞增殖反应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参与肝脏再生的细胞种类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包括以肝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再生和通过启动干细胞再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多种基因、细胞因子及肝脏微环境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肝脏再生的动态调控过程。现就肝部分切除术后不同种类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细胞再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对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肝细胞增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偿性肝细胞再生,一种是肝细胞直接增生。前者常常由于外科手术引起肝组织的缺失,或是化学物质引起的肝细胞坏死造成肝细胞代谢超载而诱发。后者常常是由于某种因素直接刺激肝细胞增殖,造成肝细胞过量,通过细胞凋亡而恢复细胞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郑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8):2414-2415
肝脏是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殊机体器官。部分切除肝、肝实质细胞的肝脏,剩余的非实质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各种类型的肝干细胞可迅速响应,促进肝脏恢复正常形态功能。本文首先介绍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调控的效应细胞,主要包括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然后介绍肝脏再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参与这三个阶段调控的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CMet,表皮生长因子(EGF)与其受体EGFR和去甲肾上腺素,卵圆细胞,在肝切除后促进肝再生,促进肝脏疾病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叶顺次肝切除术建立小鼠肝脏大部切除后再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肝部分切除术,建立可准确量化和易于操控的小鼠肝脏再生模型,为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病理学意义提供技术平台。方法:正常成年C57BL/6小鼠经心脏灌注固定后,逐叶分离肝脏、称重,计算各肝叶所占肝重的百分比;麻醉状态下,分叶顺次无菌切除小鼠肝脏的左外叶、左中叶和右中叶,建立肝脏大部切除的再生模型;利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术后肝脏甲胎蛋白基因的激活表达特征。结果: 肝左外叶、左中叶和右中叶合计约占小鼠肝脏总重量的68%,分叶顺次切除上述3个肝叶,术后动物恢复和存活状态良好,RT-PCR结果证实甲胎蛋白基因在小鼠肝脏再生中的激活表达。结论:利用分叶顺次肝切除术,成功建立了小鼠的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模型,该方法可准确量化肝脏切除的程度,具有可控性强、简便易行和成功率高等优点,为小鼠肝再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以肝细胞癌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可引起术后感染、肝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常见的术后感染类型包括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胆道感染等。研究表明患者基础疾病、年龄、营养状况、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胆漏、住院时间、引流管滞留时间等因素与患者术后感染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可以采用术前使用抗生素、控制血糖、补充白蛋白、术中止血、尽早拔除引流管等措施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肝脏术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辉  刘景丰 《医学综述》2009,15(14):2132-213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且85%的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肝脏在受到损害或切除之后,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这一现象早已被人们所发现并研究。本文就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肝再生受损机制以及肝再生评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胰岛素门静脉灌注对残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22例行肿瘤切除术后经门静脉灌注胰岛素治疗,连用7 d,对照组20例只行肝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残肝体积、肝脏再生速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差异.结果 胰岛素组术后肝功能、残肝体积、肝脏再生速度、血清IL-6及TNF-α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经门静脉灌注胰岛素可以促进残肝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接胆红素在肝切除术安全评估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73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正常胆红素组(22例)与总胆红素>1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 /L的高胆红素组(51例)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肝切除术后的肝衰竭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总胆红素低直接胆红素患者与正常胆红素患者具备同样的肝切除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脏体积测定对肝癌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按肝功能情况分为Child-A组15例、Child-B组12例和Child-C组5例,另选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常模10例行肝脏体积测定对照。术前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扫描并求出肝脏体积,分析肝脏体积与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Child-A、Child-B、Child-C组患者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分别为(579.72±28.56)、(508.58±18.35)、(482.22±18.80)mL.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在556~610mL.m-2时,术后均未发生肝功能衰竭及死亡;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在445~500mL.m-2时,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7.5%(7/8)和37.5%(3/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测定能准确地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可促进未来残余肝脏(FLR)的快速再生,其原因之一是患侧门静脉的结扎可以使残余肝脏的门静脉血供显著增加,原因之二是肝脏离断带来的刺激,但是尚不明确何种因素起主导作用。通过回顾性研究,拟探究残余肝脏血供是否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接受ALPPS治疗的患者,根据肝脏离断程度,分成完全性ALPPS组(5例)和部分性ALPPS组(8例);并对不同方法所致的FLR再生速率进行对比;通过观察阶段-1 ALPPS术后门静脉变化以及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后残余肝脏的再生情况,判断入肝血流与残余肝脏再生的关系。 结果 完全性ALPPS组中有1例中度肝硬化患者接受阶段-1 ALPPS后,由于门静脉再通而无FLR再生,经反复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FLR再生明显。阶段-1 ALPPS后,其他12名患者的FLR均有显著再生;部分性ALPPS促进FLR的再生所需时间更长,阶段-1 ALPPS和阶段-2 ALPPS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0.0±1.6)d(完全性ALPPS组)和(31.3±5.2)d(部分性ALP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阶段-1 ALPPS术后门静脉的再通,部分性ALPPS肝内门静脉分流可以导致残余肝脏血供增加不足因而减缓FLR的再生;阶段-1 ALPPS失败的患者接受经肝动脉栓塞(TAE)可增加对FLR的动脉血供,促进FLR的再生。增加残余肝脏血供是促进ALPPS术后FLR再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变部分肝切除后剩余肝组织的再生及细胞的功能进行观察,发现肝硬变部分肝切除后剩余肝组织的再生活动持续时间短于正常,且大多数再生肝细胞不能发育成熟,缺乏正常功能,甚至部分发生变性、坏死。作者认为肝硬变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细胞对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作用较小,对肝硬变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前应慎重估计其术后剩肝的代偿能力,不应过多地依赖再生肝细胞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Noggin对肝大部切除大鼠肝再生率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取72只行肝大部切除术(PH),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Noggin低剂量组(NL)和Noggin高剂量组(NH),余8只为正常对照组(NC)。以Nc组为0h观察点,在PH后12h、48h、72h测定肝再生率、骨形成蛋白2(BMP2)含量。结果PH后NS、NL、NH组肝再生率逐渐增高,NL、NH组与NS组间在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后NS、NL、NH组肝组织匀浆BMP2含量在12h降至最低,此时NL、NH组与N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Noggin显著抑制肝大部切除大鼠残留肝组织BMP2含量。通过BMP2对肝再生的负性调节作用间接提高肝再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大鼠70%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模型,并研究大鼠肝脏再生情况&#65377;【方法】 15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65377;实验组大鼠65只,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并行门腔分流及肝部分切除,肝切组大鼠65只,仅进行肝部分切除,对照组大鼠25只,仅右肾切除&#65377;分别观察实验组及肝切组术后2&#65380;7&#65380;14及28 d残肝再生比率变化,以及3组在术中0 h&#65380;术后24&#65380;48&#65380;72 h及7 d各时相点残肝肝脏S期细胞比例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的肝细胞比例情况&#65377;【结果】 术后2&#65380;7&#65380;14 d两组肝脏再生比率相比,实验组较肝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至术后28 d,实验组及肝切组肝脏再生比率趋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术后各时相点实验组及肝切组残肝S期肝细胞比例及PCNA阳性表达肝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65377;实验组与肝切组相比,术后24 h残肝S期细胞比例及PCNA阳性细胞比例均已经开始升高,至术后48&#65380;72 h及术后7 d,实验组仍明显高于肝切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65377;【结论】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对大鼠肝细胞的增生及增殖有促进作用,是预防肝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6537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改良式供肝获取的方法及经验,完善供肝获取技术,提高供肝质量.方法 自1999年1月~2006年8月共在35例次新鲜尸体上采用改进的方法获取供肝,其中26例次为模拟实验,灌洗液全部应用0~4℃乳酸林格氏液.5例次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术,4例次实施经典式肝移植术.腹主动脉插管灌洗后,立即结扎肠系膜上血管,减少灌洗液的分流;根据不同时限调整门静脉灌注UW液的速度,延长灌注时间;修肝过程中再缓慢灌注0~4℃UW液1000ml.结果 35例次所获取的供肝均颜色苍白,质地柔软,各种管道均满足手术吻合需要.热缺血时间为5~8min.9例肝移植病人无手术死亡,供肝功能发挥良好,节约UW液用量约1000ml.结论 供肝获取的改良式方法较常用的经典式方法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检测再生肝组织S期肝细胞百分含量及HGF、TGF-α、TGF-β的变化.结果表明HGF、TGF-α浓度在肝大部分切除6 h后达高峰,而TGF-β 24 h后缓慢上升.提示HGF、TGF-α、TGF-β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肝再生,HGF、TGF-α为正性调节因子,TGF-β为负性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精准肝切除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至2010年对64例肝胆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术后肝脏功能的损害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常规肝切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究大鼠70%肝切除(PH)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70%PH组,于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采用5.0~12.0 MHz高频超声探头测量门静脉主干管径(PVD)及最大血流速度(PVV);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 计算肝脏再生率(LRR)。结果 大鼠70%PH术后第1天,PCNA开始升高,肝细胞以空泡样变为主,肝窦受压变窄,PVD增粗, PVV减慢;第3天,肝细胞达核分裂高峰期,PCNA达峰值,肝窦结构紊乱,PVD达峰值而PVV降至最低;术后第14天,肝细胞形态和肝小叶结构逐渐恢复,PCNA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LRR增至90%以上,同时,PVD、PVV均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 大鼠P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PVD、PVV与肝细胞的病理改变、核分裂状态、再生肝脏体积等因素有关,为超声应用于临床监测肝细胞再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SPECT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PECT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价值。方法 :用SPECT肝脏断层图像测定 11例肝癌及 9例肝血管瘤的肝功能容积 ,对肝癌患者模拟肝预切除术 ,将残留肝的功能容积与全肝吲哚氰绿 15min滞留率 (ICGR1 5)结合 ,预测残留肝的储备功能。结果 :肝血管瘤患者的肝平均功能容积明显大于肝癌患者的肝平均功能容积 (P <0 0 5 )。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容积明显大于原发性肝癌患者 (P<0 0 5 )。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容积 >70 0mL ,预后良好 ;<4 0 0mL较差。结论 :肝脏肿瘤患者术后残留肝的功能容积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此研究为肝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