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34a、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6例膀胱癌患者的存档病理蜡块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复发和死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所有患者膀胱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miR-34a、PD-1、PD-L1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iR-34a的中位值为1. 201,其中43例患者的miR-34a <1. 201为低表达,43例患者的miR-34a≥1. 201为高表达。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有55例(63. 95%)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PD-1呈阳性表达,45例(52. 33%)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PD-L1呈阳性表达。TNM分期T_2~T_3期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4a的低表达率高于Tis~T_1期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miR-34a的低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患者(P <0. 01)。TNM分期T_2~T_3期患者肿瘤组织中PD-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is~T_1期患者,高级别肿瘤患者PD-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肿瘤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PD-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患者(P <0. 05)。肿瘤直径≥2 cm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2 cm患者,TNM分期T_2~T_3期患者PD-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is~T_1期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PD-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患者(P <0. 05)。miR-34a低表达组的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miR-34a高表达组(P <0. 05);但miR-34a的表达与PD-1无关(P> 0. 05)。经Log-rank法分析,miR-34a低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5. 81%(24/43),PD-1阳性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1. 82%(34/55),PD-L1阳性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7. 78%(26/45),不同miR-34a、PD-1、PD-L1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减少及PD-1、PD-L1表达增加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有助于筛选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并为膀胱癌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5例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石蜡包埋的肿瘤样品及部分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用免疫反应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PD-L2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52.6%、32.9%,PD-L(P<0.001)、PD-L1(P<0.001)、PD-L2(P=0.023)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别。PD-L1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6)相关,PD-L2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4)相关,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D-1(P=0.500)、PD-L1(P=0.058)、PD-L2(P=0.096)单阳性与患者生存状况均无明显关联。但三者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要显著优于仅其中一个因子表达阳性(HR=1.669)或二个以上因子表达阳性的患者(HR=1.606)。结论 PD-L1和PD-L2与ESCC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有关。虽然PD-1、PD-L1、PD-L2各自与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但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外泌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PD配体1(PD-L1)的表达与卡瑞利珠单抗(PD-1)单抗免疫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95例晚期ES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D-1治疗。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43)与无效组(n=52)。分析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分析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对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效组年龄、低分化例数占比、癌胚抗原(CEA)、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高于有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分化、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为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预测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689~0.863)、0.70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6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和PD-L1在乳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分析PD-1和PD-L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时月经状态、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D-L1与PD-1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7/67)和70.2%(47/67),其癌旁组织中PD-L1与PD-1的阳性率分别为32.8%(22/67)和62.7%(42/67)。不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PD-L1和PD-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D-L1和PD-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出现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者(P<0.05);肿瘤越大,乳腺癌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结论 PD-1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是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PD配体1(PD-L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1和PD-L1在45份喉癌组织(喉癌组)及37份声带息肉组织(息肉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8%、66.67%,PD-1、PD-L1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息肉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13.51%.喉癌组PD-1、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1).PD-1与PD-L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D-1、PD-L1在Ⅲ、Ⅳ期喉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PD-1、PD-L1在高分化喉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PD-1与PD-L1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E3泛素连接酶Cbl-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保存的NSCL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165例,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蛋白表达,并分析NSCLC组织中PD-L1与Cbl-b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PD-L1、Cbl-b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73%(120/165)、38. 79%(64/165),癌旁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均为7. 88%(13/165); 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5. 292、3. 076,P <0. 05)。PD-L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 0. 05)。Cbl-b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及肿瘤病理类型有关(P <0. 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及病理分级无关(P> 0. 05)。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蛋白表达呈直线关系(R2=0. 075,P <0. 01),其模型为y=21. 464 93+0. 532 65x。PD-L1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5. 0、52. 0个月,PD-L1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75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中,PD-L1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 0、81. 0个月,PD-L1蛋白高表达的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 <0. 05)。90例腺癌患者中,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50. 0、39. 0个月,PD-L1高表达与低表达腺癌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bl-b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9. 0、54. 5个月,Cbl-b蛋白高表达患者的中位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 <0. 05)。结论 Cbl-b和PD-L1蛋白在NSCL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D-L1与Cbl-b蛋白表达呈直线相关。Cbl-b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及OS有关。PD-L1蛋白表达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有相关性,但PD-L1蛋白表达与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杨蕾伊  林桑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93-1398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贺竞  龙翔宇  王颖  苏晓兰  江波  汪建 《西部医学》2022,34(2):289-292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免疫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7月~2019年07月本院收治的280例晚期复治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呈龙  李力  王玉波  韩睿  何勇 《重庆医学》2021,50(10):1621-1627
目的 探讨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联合肿瘤突变负荷(TMB)水平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疗效的预测价值,并指导ICIs单药或联合治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共纳入44例ICIs治疗的NSCLC患者,统计分析肿瘤组织PD-L1表达及TMB水平与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持续临床获益(DCB)、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与PFS、OS呈正相关(P<0.05);TMB水平与PFS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和TMB水平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PD-L1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PD-L1≥50%且高TMB患者的ICIs疗效较好,PD-L1<50%且低TMB患者的疗效较差(PFS,χ2=12.350,P<0.05;OS,χ2=9.274,P<0.05).在PD-L1<50%且低TMB的患者中,ICIs联合化疗组的DCB率、PFS及OS生存曲线优于ICIs单药组(P<0.05);在PD-L1≥50%且高TMB的患者中,ICIs单药组和ICIs联合化疗组的疗效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表达联合TMB可有效预测NSCLC免疫治疗效果,并对临床个体化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1〈2     
两个水性不佳的年轻人在河边练习游泳,突然,他们同时听到河中心有孩子落水呼救。其中一个毫不犹豫地朝河心游去,另一个大喊“我帮你”!紧随其后奋臂追赶。  相似文献   

12.
Wiwanitkit V  Tutuncu EE 《Saudi medical journal》2010,31(12):1380; author reply 13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方法检测19例慢性肾衰竭MHD患者与11例对照组髂内动脉的血管壁病理改变与钙化程度,检测PAI-1,t-PA和ET-1在血管壁的表达情况;其中病例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组(11人)和40岁以下组(8人),对照组均为40岁以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血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结果:M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髂内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钙化程度增加(P<0.05);在MHD患者不同年龄组间比较,40岁以上组比40岁以下组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值、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血管壁中膜厚度与年龄、血压呈正相关(P<0.01);PAI-1,t-PA,ET-1在MHD患者髂内动脉管壁中较正常对照组的表达上调(P<0.05);PAI-1和ET-1在40岁以上组较40岁以下组的表达上调(P<0.05),t-PA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或ET-1的表达与年龄或血压呈正相关;t-PA的表达与年龄、血压无相关性(P>0.05)。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液透析时间与血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钙化程度、PAI-1、t-PA以及ET-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MHD患者存在动脉硬化;40岁以上的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40岁以下者更为严重;且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2)PAI-1和ET-1的异常表达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t-PA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作用不明显。3)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判断。4)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可能不是加速动脉硬化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1     
该文试图阐述衔接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利用衔接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该文分三部分来进行讨论,首先讨论阅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然后提出衔接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衔接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外语阅读。  相似文献   

16.
1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浸润的淋巴类细胞与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印度人群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基因TaqI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在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人群中观察了SOD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临床输液反应诸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莲英 《华夏医学》1999,12(5):2mmol-53cm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士在治疗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我院内科病区在1998年共发生输液反应17例。现将引起输液反应的一些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内科病区1998年共发生输液反应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给药途径:12例经手背、足背静脉用一次性头皮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