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对感觉门控P50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接受利培酮治疗44例为A组,接受氨磺必利治疗44例为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P50测量指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便秘、焦虑发生率明显较B组高(P<0.05),B组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明显较A组高(P<0.05)。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有相似治疗效果,但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差异较大,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近15年使用精神药物变化趋势及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15年前后306例住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使用精神药物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ADR).结果:15年前组(A组)用药前3位为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以典型抗精神病药(APD)为主;15年后组(B组)用药前3位利培酮、氯氮平、奎的平,以非典型APD为主,B组单一用药显著高于A组(P<0.05),ADR低于A组(P<0.05),两组疗效及不同用药方案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O5).结论:B组用药基本合理,提示儿童精神分裂症用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可把非典型APD利培酮、氯氮平作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代电休克(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采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的45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量,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结果合并MECT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天明显降低,1~2周时恢复。第12周末,总有效率82.14%。结论现代电休克(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抑郁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抑郁的标准分为(51.91±4.86),治疗组的抑郁的标准分为(48.56±4.57),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可知,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015年期间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类药物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周末、4周末、8周末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降低,且在8周末,研究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的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各150例。 A组给予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药物治疗,以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B组给予利培酮、奎的平、氯氮平药物治疗,以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为主。对比两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B组单一用药效果明显优于A组,不良反应症状也要少于A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组用药较为合理,说明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用药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可以将利培酮、氯氮平当成是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 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1].然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肥胖及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日益引起关注.现有资料显示,抗精神病药对个体代谢有着不同影响[2],不同的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等影响不同[3].本研究比较3 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1]。然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肥胖及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日益引起关注。现有资料显示,抗精神病药对个体代谢有着不同影响[2],不同的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等影响不同[3]。本研究比较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无抽搐电休克( 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合并MECT治疗.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患者经合并MECT治疗1、4及8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29%、56%.与合并MECT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不同治疗时段TE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抗精神病药合并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未增加副反应,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后对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各64例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符合体位性低血压判定标准,所占比例为20.32%。其中典型组、非典型组分别为21例、5例。结论:应用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时需加强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结合患者意愿的方法将患者三组,每组15例。其中,A组使用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C组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然后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皆显著低于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和C组治疗后12周,2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均显著低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PSP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SP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后4周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B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C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是从药效上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最优。但影响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药物选择对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影响非常大,因此临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妄想、猜疑/被害、情感退缩、情感交流障碍、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个月,研究组HAMD评分分别为(19.0±3.0)、(17.5±2.5)、(14.2±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5±3.3)、(21.6±3.0)、(18.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舍曲林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且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是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团体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团体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仅予利培酮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4、6、8周末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熊伟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10-1112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用于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我院精神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单独应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副反应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B组患者联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共同治疗其总有效率96%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阿立哌唑组80%(P〈0.05)。TESS评分副反应发生人数比较联合使用两种药物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组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搜集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根据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周、6周、9周和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口干5例、便秘3例、恶心1例、食欲降低1例、头晕2例,镇静2例,总发生率为31.82%;对照组患者口干4例、便秘3例、恶心2例、食欲降低4例、失眠2例,总发生率为34.09%,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运动疗法干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A组50例)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B组5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测定(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胰岛素(INS)、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治疗8周末A、B两组BMI及B组空腹INS、C肽和IR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结论 运动疗法能有效干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儿不同年代使用精神药物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相隔15年,1年内住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病例资料共306例,比较两组使用精神药物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年前组用药前三位为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以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15年后组用药前三位为利培酮、氯氮平、奎硫平,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儿临床用药由典型抗精神病药转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作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周慧民  韦德会 《中国药房》2013,(12):1088-1090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按疾病类型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A组)和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丁螺环酮组(B组)。A组患者用药包括氯丙嗪、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B组患者为氯丙嗪、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分别与丁螺环酮联用。然后进行各药物的单用和联用两两配对观察,共计4对、8小组,每小组纳入病例3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8、12周末各评定1次,对焦虑症状缓解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各个时间点的HAMA和PANSS减分B组均快于A组(P<0.05或P<0.01),B组的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也少于A组(P<0.01),但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与丁螺环酮联合使用可快速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或者使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分别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患者(n=30)行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患者(n=30)使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的药物与帕罗西汀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其安全性与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参照组抑郁的标准分(51.91±4.86),治疗组抑郁的标准分(48.65±4.57),经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30例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对照组),每日早餐后服药1次,第17天的剂量为20 mg/次,第8天开始给予30 mg/次。30例患者在帕罗西汀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奥氮平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每晚1次,2.5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W0)、治疗后第1周(W1)、治疗后第4周(W4)、治疗后第8周(W8)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观察比较测评结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第1周、第4周及第8周时,联合用药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联合用药组有3例(10.00%)出例胃肠不适,帕罗西汀组有2例(6.67%)出现胃肠不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