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肠道菌群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菌-肠-脑轴是肠道菌群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途径.而肠道菌群也是神经免疫系统发育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作为一条双向通道,菌-肠-脑轴主要通过神经免疫系统等方式连接肠道菌群与大脑,且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起源于肠...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数量巨大的动态种群合集,且在每个个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肠道菌群的定植从怀孕期间开始,分娩后受药物、饮食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个体的菌群差异,并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菌群结构保持稳定。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与抑郁障碍有密切关联,该关联源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脑(MGB)轴,MGB轴在维持大脑和肠道的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物质、肠黏膜屏障和血脑屏障途径。基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密切关系,如何逆转肠道菌群失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肠道菌群干预治疗,即通过益生元、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MT)等方法来改善肠道菌群状态,可能为抑郁症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对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和肠道菌群干预治疗抑郁症的初步尝试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为探索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形成路易小体。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微生态变化可能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在PD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及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α-SYN在肠道神经系统内沉积,沿脑-肠轴上升迁移至脑内并沉积,最终导致PD发生。且肠道菌群构成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免疫应答的关系对PD的病理改变有重要影响,故肠道微生态疗法将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体内肠道菌群不仅参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也参与维持脑内环境稳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胃肠功能紊乱.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紊乱与PD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论述了肠道菌群对脑与肠的生理功能,分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失调在PD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探讨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PD的...  相似文献   

5.
神经精神疾病包括重度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儿童多动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因尚无定论,除遗传和环境因素外,肠道菌群可能是导致神经精神疾病的潜在原因之一。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方式与大脑连接,因此其被视为大脑与肠道双向通讯系统的重要承担者(脑-肠轴),这也为肠道菌群在神经精神障碍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肠道菌群已成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热点。未来,肠道菌群将联合现有传统治疗手段不断丰富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可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多途径双向联系,对大脑的生理、认知功能进行调控。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肠道微生态失调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菌群失调可引起神经免疫炎症、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失衡对癫痫的诱发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高原肠道菌群对癫痫易感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加深肠道菌群在癫痫治疗方面的认识,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倩  赵丰丽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3):19-21,2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疾病以记忆和认知能力的逐渐丧失为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神经炎性反应在AD中的作用受到日益关注和研究,被认为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而肠道菌群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大发现。它可以通过肠-脑轴调节宿主大脑功能和行为,从而改变宿主患病的风险,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现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机体炎性反应,进而导致AD的发生。本文对肠道菌群诱发炎症导致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肠道菌群对AD的影响及其调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丁希芝  李鹏 《西部医学》2024,36(4):619-624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麻醉、精神、老年等专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关联,称为肠-脑轴。肠道菌群在肠-脑轴中发挥核心作用,其稳态对神经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肠道菌群紊乱与PND的密切关系、手术和麻醉过程对肠道菌群稳态的破坏、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PND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对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肠道菌群在宿主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完整、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不仅通过神经系统,而且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对大脑产生影响,这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之为脑-肠轴。人体内存在的脑-肠轴可能是大脑和胃肠道之间关键调控通路,而肠道菌群为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通过免疫机制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改变,从而参与了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免疫机制在癫痫尤其是免疫性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性癫痫是免疫介导以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征为频繁的局灶性癫痫发作、脑病、进行性认知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包括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参与了免疫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相关抗体具有诊断意义。临床上抗炎或免疫治疗在某些药物难治性癫痫,尤其是诊断明确的免疫性癫痫可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重建可能是未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癫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肠道菌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肠道和中枢神经之间存在双向通信系统即"肠-脑轴",沿着"肠-脑轴"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肠道菌群至少可通过迷走神经、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途径参与脑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进程,但如何动态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功能,进而维持正常脑神经功能甚至防治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医药能促进肠道菌群的自我恢复,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这为动态调节肠道菌群提供了重要的操作手段。本文就肠道菌群影响脑神经功能途径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影响脑神经功能机制,拓展对脑活动调控机制的认识,探索中医药对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机制及途径,为防治脑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