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 SBP/n 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及脉压指数。结果 观察组夜间收缩压(SBP)(143.35±12.44)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37.50±11.35)mm Hg,白昼舒张压(DBP)(78.24±11.06)mm Hg、夜间DBP(76.18±9.33)mm Hg、24 h DBP(77.43±10.46)mm Hg、白昼平均动脉压(MAP)(100.17±9.33)mm Hg、24 h MAP(99.84±8.33)mm Hg低于对照组的(85.34±10.74)、(80.42±8.96)、(84.18±9.82)、(105.64±9.86)、(103.61±8.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 SBP、白昼SBP、夜间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脉压、夜间脉压、24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脑血管病患者除了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升高外,其昼夜节律呈现有有规律的变化,通过观察,具体表现为非勺状者出现显著的增加;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以及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指导患者及早用药以及合理选择用药时间,有效做好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24h动态血压监测中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安  周俊英 《河北医药》2000,22(12):942-943
随着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的广泛应用 ,其揭示了一些以前悬而未决的临床现象 ,如白大衣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时间规律等。但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的一些问题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包括它的定义、测量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1 血压昼夜节律的定义ABPM证实[1] 正常人和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重复的规律 ,即白昼血压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夜间则处于较低的水平 ,凌晨 2~ 3:0 0血压水平达到最低 ,从 4~1 2 :0 0血压水平快速升高 ,约 8~ 9:0 0达到最高峰 ,1 7~ 1 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偶测血压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都显示出白天高晚上低以及两峰一谷的规律。观察组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相对于偶测血压监测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玉琳  王愉  马秀 《河北医药》2002,24(4):264-26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和1、2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ABP)波动规律、范围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正常血压者和90例、1、2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ABP监测并分组观察与对照。结果 正常血压组和1、2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前者收缩压波动范围为50mmHg,后者收缩压动范围为60mmHg,差异显著。结论 如以各项均值+2个标准差为上限值,老年人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日间最高值<160/95mmHg,夜间则<150/90mmHg.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动脉高血压”(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血压的升高使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时的负担增大。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最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最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则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的观察(ABPM),从而探究存在长时间吸烟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戒烟前后血压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诊的有吸烟史原发高血压患者35例为研究样本。比较该组患者在戒烟前后2个月时间内,每天血压波动情况,包括24 h血压波动类型、心率变化、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在戒烟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收缩压以及日平均心率均存在明显下降,与戒烟前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吸烟将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调节功能及心率受到严重影响,指导患者及时戒烟有助于改善心、脑等功能,降低对各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连续选择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收缩压非杓型例数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血压记录仪将24 h动态血压准确记录下来,分析其变异特点,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CV)、收缩压-CV和收缩压-SD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血压变异性指标是独立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应该在加强对血压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血压的变异性,针对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沙唑嗪控释片长期降压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4mg,qd,选择第8周坐位血压有效的29例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继续服多沙唑嗪控释片6个月(方法同上)。6个月后复测24h ABPM。结果: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6个月后,17例患者24hABPM复查有效,其谷-峰(T/P)比:收缩压力0.69,舒张压力为0.59。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的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197例,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组、老年人(60~79岁)组和中年人(〈60岁)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治疗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与中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8.35,P%0.05),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χ2=17.18,P〈0.01);与老年人组相比,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6.75,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增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9例,入选对象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仪24h血压监测。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高血压组(58例)的收缩压(SBP)夜间下降率、舒张压(DBP)夜间下降率、SBP杓型例数和DBP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中、青年组(51例),而SBP非杓型例数和DBP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者的血压负荷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阴虚阳亢证52例、痰瘀阻络证34例及肾虚证38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措施,分析其24 h血压改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间的血压均值以及血压负荷值.结果 肾虚证组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之间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及痰瘀阻络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白天平均舒张压与夜间舒张压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证患者的血压负荷程度高于阴虚阳亢证型以及痰瘀阻络证型患者,提示老年性高血压肾虚证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大,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控制老年肾虚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性,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马培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77-178,207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TOD组,选择同期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对照组,设置为非TOD组。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值等指标。结果TOD组昼夜血压均值为收缩压(167.23±10.72)mmHg,舒张压(98.32±11.32)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昼夜节律比较,TOD组患者杓型血压23例(38.33%)、非杓型血压37例(61.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OD组的日间收缩压变异值(16.93±2.34)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值为(14.34±6.83)mmHg,明显低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脂水平分成血脂正常组59例(A组),血脂异常组41例(B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血压和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血脂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直观反映血脂异常是加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观察血压的时间在临床上不能明确规定 ,作者通过对 10 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从中找出最佳测量血压的时间 ,以指导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患者高峰值掌握 ,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用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为符合 1978年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 4 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 0例 ,其中 4 0岁~ 5 0岁 15例 ,5 1岁~ 60岁 3 5例 ,60岁以上 5 0例 ,男 5 5例 ,女 4 5例 ,家族史阳性者 62例 ,阴性者 3 8例 ,纯收缩期高血压 3 5例。高血压病 期 88例 ,占 88% ,高血压病 期12例 ,占 12 %。 期高…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美艳  黄伟  蒙应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4-2435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下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7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7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6%昼夜节律消失(P〈0.05),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8%出现晨峰,而单纯高血压病组70%出现晨峰(P〈0.05)。结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与高血压病伴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明显增加,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士勇  朱小蔚 《东南国防医药》2007,9(6):440-440,468
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am bu-latory b lood pressure m on itoring,ABPM),并掌握其变化规律,将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降低其病死率。为此,我们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了动态监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12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20例患者,男93例,女27例;年龄65~87岁,平均(71.3±6.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以上;②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③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上;④所有患者均具有心电图、胸片、心脏B超、头颅CT或MR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