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观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每组18例):联用组(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依达拉奉组、巴曲酶组,分别于治疗后15d、60d和120d观察治疗效果、纤维蛋白原水平、国际化标准比值等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66.7%)和巴曲酶组(66.7%)(均P〈0.05);联用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国际化标准比值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巴曲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巴曲酶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一种药物,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含量的变化。结果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72.5%(P〈0.05),两次治疗后F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蔡志豪 《北方药学》2016,13(4):48-4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给予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69%,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巴曲酶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第28d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在第3、7、14、21d对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及Fib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Fib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0例,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组(联合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Ⅱ组40例,为巴曲酶治疗组(巴曲酶组),单用巴曲酶不用依达拉奉治疗,以疗程14、21、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时Ba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静滴。两组实行同样康复和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7.6%(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巴曲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奉联合巴曲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行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治疗,并与2种药物单用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用组有效率均高于单用组,且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单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应用,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和联合应用巴曲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巴曲酶进行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适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观察和分析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用药方法进行分组:选择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用药治疗的22例资料为观察组,选择胞二磷胆碱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的21例资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指标统计,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68.2%),有效6例(27.3%),总有效率95.5%,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78.9%)、NDS减分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巴曲酶)26例、对照组1(巴曲酶组)26例及对照组2(丹参组)26例。三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ESS)、巴氏指数(BI)评定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测定。结果治疗14d后,三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P〈0.05),但治疗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BI评分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 F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F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110例平分为研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巴曲酶、依达拉奉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NIHSS)、血纤维蛋白原及肾功。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为8.78±4.25,对照组NIHSS评分为12.84±7.81,具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巴曲酶(DF-521)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150mg,口服,1次/d。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次/d,静脉滴注。辅以调脂,调控血压、血糖等干预措施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10u、5u、5u分别于第1、3、5天静脉滴注,共用3d,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21d。根据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红细胞比积、血凝指标及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B组患者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周、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并比较。结果治疗前A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4.2±0.6)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3.6±0.6)g/L与B组的(4.1±0.7)mol/L、(3.7±0.6)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0.78,均P〉0.05);治疗后1周及2周A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分别为(1.6±0.5)mol/L、(1.2±0.3)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6±0.5)g/L、(2.2±0.3)g/L,均明显低于B组的(2.2±0.6)mol/L、(1.4±0.4)mol/L、(3.2±0.6)g/L、(2.6±0.4)g/L(t=4.32、3.58、4.87、3.25,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相比,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可以更好的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清除自由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降纤酶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2 h、治疗后2周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较单用依达拉奉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液灌注,改善脑微循环,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加依达拉奉)、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N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巴曲酶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姜宁春 《海峡药学》2008,20(12):123-12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0d;同时在第一天、三天、五天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BU、5BU、5BU对照组则单用巴曲酶,用法同联合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指标检查一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硅降低(均P〈0.05),血小板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下出血。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联合组3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应用东菱克栓酶,东菱克栓酶5IU隔天使用,4次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ESS、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14天后联合组E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ESS、ADL评分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FIB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东菱克栓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