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接受西拉普利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氨氯地平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QT间期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低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分级优于对照组。西拉普利治疗有助于降低QT间期离散度、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将42例冠心病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依从性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16例,均予以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住院全程,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QT间期离散度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3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 依那普利可明显减小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QT间期离散度,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5例,其中25例口服美托洛尔为美托组,25例口服稳心颗粒为稳心组,另25例口服美托洛尔及稳心颗粒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心电图指标。结果联合组QTc间期、QRS间期值高于美托组及稳心组,联合组PR间期值低于美托组及稳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2%)高于美托组(56%)及稳心组(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心律失常,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给予降压、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等]、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1%比72.55%,P<0.05)。2组治疗后LVDd、心率、QTd均显著降低,LVEF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LVDd、心率及QTd水平,升高LVEF水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期间离散度及其近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对其近期预后分析的意义。方法:观察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的QT间期离散度,并对比观察1周内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期间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大于对照组(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间期离散度显著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QT间期离散度的增大是预测短期预后的较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SCD)临床十分常见。QT间期离散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与恶性心律失常及SCD的发生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对AMI及UA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PTCA)及支架植入术改善心肌缺血,研究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满意,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79-2980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稳心颗粒。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值、焦虑值、P波离散度、QT离散度、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在心脏神经官能症伴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治疗组4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对照组28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两组患者术前24h,术后4h、术后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结果:治疗组术后QT间期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QT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架置人术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室复极的离散程度,可以作为预测心脏疾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不良预后的指标。本文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观察该药对QTd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QT离散度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测定82例冠心病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QT离散度.结果3组冠心病组QT离散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心肌梗死组QT离散度高于一般冠心病组和心律失常猝死组(均为P<0.01);心肌梗死组QT离散度高于心律失常组(P<0.01).结论本文结果显示QT离散度与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程度有关,是临床上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心律失常患者5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QT间期与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有效率85.2%,QTd明显缩短,由(61.03±9.20)ms减至(32.8±14.1)ms(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而且使患者QTd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周后QTd、QTc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QTd、QTc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QTd、QTcd可作为判断抗凝成功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研究组)67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内两组心电图的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校正后QT间期、T 波峰‐末间期及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的变化,统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QT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仅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治疗前心电图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 T 波峰‐末间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加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QTd和QTcd明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葛根素能缩短QT离散度,改善缺血心肌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55-4556
观察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卡托普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随访期间QT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室间隔厚度改变情况。两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QTd及室间隔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QTd及室间隔厚度逐渐降低或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QTd及室间隔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室功能,延缓心肌增厚,降低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律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8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稳心颗粒和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比索洛尔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动态心电图疗效上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上效果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杰锋  丁嘉宝  崔腾斌  刘一鸣 《临床荟萃》2006,21(15):1092-109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QTd)密切相关,我们采用12导联心电图测定最长QT间期(QTmax)、校正最长QT间期(QTcmax)、最短QT间期(QTmin)、校正最短QT间期(QTcmin)、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观察支架植入术对ACS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