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思美泰治疗胆汁瘀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43例肝内胆汁瘀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用思美泰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思美泰对瘀胆型肝炎皮肤瘙庠的有效率为86.67%,对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患者皮肤瘙痒、纳差的有效率为88.24%。思美泰治疗后,瘀胆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ALT、AST的降幅明显,治疗后ALP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STB、SCB的复常率显著提高,瘀胆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患者ALT的复常率较显著提高,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患者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的增高显著。结论:思美泰治疗胆汁瘀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海萍 《医学综述》1996,2(5):201-203
现代医学通过电镜和组织化学研究认为,瘀胆型肝炎的根本原因是胆汁排泄障碍,其病机是由于胆盐形成和运转不良,使胆汁乳化及排入微细胆管内水分减少,造成胆汁不易排出,胆汁在微细胆管形成胆栓而发生胆汁滞留。临床研究表明,传统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不尽人意,寻求高效,无副作用的新药,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中心议题[1]。1 传统药物的治疗评价1.1 糖皮质激素 早年强的松是治疗瘀胆型肝炎最常用药物,退黄效率约60%左右[2]。其主要作用于毛细胆管,减轻非特异性炎症,以利胆汁分泌。由于激素治疗禁忌证多,长期使用可促发肝细胞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通过电镜和组织化学研究认为,瘀胆型肝炎的根本原因是胆汁排泄障碍,其病机是由于胆盐形成和运转不良,使胆汁乳化及排人微细胆管内水分减少,造成胆汁不易排出,胆汁在微细胆管形成胆栓而发生胆汁滞留.临床研究表明,传统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不尽人意,寻求高效,无副作用的新药,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皮肤瘙痒是瘀胆型肝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皮肤瘙痒可致患者失眠、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处理不当会出现皮肤感染。因此,皮肤护理也是瘀胆型肝炎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我院从1996年1月~1998年8月收治瘀胆型肝炎伴皮肤瘙痒共30例。现将皮肤护理的...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胆汁及肝内胆管黏膜组织中的Hp-DNA,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胆汁中的Hp感染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9例为实验组,胰头癌及肝血管瘤1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39患者胆汁Hp—DNA PCR阳性26例(66.67%),胆管黏膜组织21例中PCR阳性11例(52.38%)。其中胆汁及胆管黏膜均阳性者9例。26例胆汁Hp-DNA阳性患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检出17例(65.38%),细胞空泡毒素(Vac A)检出14例(53.85%)。尿素酶(Ure B)及尿素酶(Ure A)分别为19例(73.08%)和12例(46.15%)。同时检出Hp Vac A相关亚单位37ku、35ku糖蛋白。而对照组胆汁中Hp-DNA仅1例阳性,对照组及Hp-DNA阴性患者胆汁未检出Hp感染相关蛋白。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多种Hp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管排出而返流入血的一种肝炎,以黄疸进行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以采用激素及保肝降酶退黄药为主,但疗效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笔者以凉血活血法配合人工肝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1例,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孙琦  韩盛玺  吴家玉 《重庆医学》1999,28(6):440-441
淤胆型炎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与免疫调节因子,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活性因子有密切关系,本文检测了30例淤四型肝炎患者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旨在探讨TNF在淤胆型肝炎的发病作用以及与病情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根据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标准选择病例,淤胆型肝炎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12例,慢性淤胆型肝炎18例,(同时检测了10例重症肝炎,12例急性普通型肝炎),所有病例均经过用血清标本物检测,在淤胆型肝炎组中甲型8例,乙…  相似文献   

8.
毛细胆管性肝炎,是瘀胆型肝炎的一种。瘀胆型肝炎类似急性黄胆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瘙痒。做肝功能检查,血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硷性磷酸酶,γ转肽酶加胆固醇均明显增高,谷丙转氨酶中度增高,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胆退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的疗效及对ANIT所致瘀胆型肝炎大鼠的症状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瘀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胆退黄汤及茵陈蒿汤,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变化,进行评价;对实验性大鼠的症状及血清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胆退黄汤能显著改善瘀胆型肝炎大鼠的症状及血清学指标,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疗效更加显著.结论:利胆退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疗效显著且能改善ANIT所致瘀胆型肝炎大鼠的症状及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应用该治疗方法的32例瘀胆型肝炎病人进行治疗前的准备、病情观察覆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预防出血。结果 32例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病情获得不同程度恢复,无出血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小剂量肝素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瘀胆型肝炎极易使病人的凝血机制爱损加重导致出血,风险较大。科学、精心的护理是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余世文 《医学文选》2004,23(5):619-620
胆管术后胆漏是胆管手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后病死率可达28.6%。因此,胆漏能否及时发现和得到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笔者对1985年5月至2004年5月治疗的45例胆漏患者做一系统的分析,旨在寻找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将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87—88年对收治的9例淤胆型肝炎,全部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在短期内取得了满意疗效。淤胆型肝炎其病理表现主要是胆汁在肝细胞高尔基体、溶毒体和毛细胆管中的排泄障碍,引起肝内胆汁郁积。所以,临床是以长期梗阻性黄胆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中主要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温化寒湿、健脾和胃、活血化淤之法,应用茵陈术附汤加味,其特点是:黄疸消退快、病程短、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宏  杨玉云  洪喜 《微创医学》2006,25(1):80-81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应用该治疗方法的32例瘀胆型肝炎病人进行治疗前的准备、病情观察及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预防出血.结果32例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病情获得不同程度恢复,无出血现象发生.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瘀胆型肝炎极易使病人的凝血机制受损加重导致出血,风险较大.科学、精心的护理是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亚急性重症肝炎黄疸形成的肝脏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连续切片等方法研究了亚急性重症肝肝炎的肝脏组织学改变,认为胆管扭曲,假胆管是盲端等组织学改变是造成亚急性重症肝炎淤胆的一个因素。结合临床资料,把亚急性重症肝炎发病过程分为三个时期:1.血清转氨酶增高期,2.组织增生期,3.胆汁淤滞坏死期。提出胆汁性凝固性坏死这一概念并做描述。认为淤胆造成胆汁性凝固性坏死是亚急性重症肝炎发病过程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对“胆酶分离”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林健梅  江南 《四川医学》1999,20(6):624-624
我院于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收治瘀胆型肝炎70例,分别进行了甲、乙、丙、戊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的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70例瘀胆型肝炎临床诊断按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瘀胆型肝炎53例,慢性瘀胆型肝炎17例,病程37~182天。男42例,女28例,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39岁。1-2 检测项目与方法:抗—HAV—IgMELISA法,试剂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HBsAg、抗-HBs、HBeAg、抗-H…  相似文献   

16.
强力宁、门冬酸钾镁联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20例郭峰坤,王恒才中原油田中心医院传染科濮阳457001关键词强力宁;门冬酸钾镁;淤胆型肝炎;血清总胆红素慢性淤胆型肝炎是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一个类型,具有慢性肝炎和明显肝内胆汁淤积的双重特点,这类肝炎通常病情较...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毛细胆管排泄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却反流至血液中的一种肝炎.属中医黄疸之阳黄范畴,其病机关键是湿热与瘀血胶结,热迫胆汁外渗于经络,溢于皮肤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是否为加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损害的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巨细胞病毒IgM,对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急性甲型肝炎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胆汁瘀积症状及病毒血症与后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症状无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与息性甲型肝炎梗阻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肝实质损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实质损害指标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以急性瘀胆型肝炎表现为主,预后良好;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不能加重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肝损害.  相似文献   

19.
自拟茵陈化瘀汤治疗瘀胆型肝炎35例刘正宽(灌云县中医院222200)主题词肝炎,病毒性,人/中医药治疗,@茵陈化瘀汤/治疗应用瘀胆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类型,临床上以长期黄疽、肝肿大、皮肤搔痒、灰白色大便,病情迁延为特征,治疗上较为棘手.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胆管狭窄部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或联合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等微创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经造影证实: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其中合并胆漏3例;肝门部胆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胆漏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4例;行ERCP加胆管扩张及塑料内支架置入8例,经皮经肝胆管造影、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9例,对合并胆漏的4例联合进行了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13例非胆管弥漫性狭窄的患者治疗有效、黄疸消退,胆漏愈合,4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尚无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