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胆结石并胆道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胆红素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一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i00例胆结石并胆道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对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茵组与术后胆红素恢复无交互作用。[结论]胆道感染病人术后胆红素恢复缓慢;应加强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病人的术后护理,减少和避免应用对肝细胞有损的药物,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杨永  杨连招  莫新少  陈似霞  游雪梅 《护理研究》2011,25(31):2867-2869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的关系,探讨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结果]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无交互作用。[结论]胆道感染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缓慢,护士配合医生在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减少和避免应用损伤肝细胞的药物对病人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胆道感染菌群与胆结石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的关系,探讨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结果]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无交互作用。[结论]胆道感染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缓慢,护士配合医生在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减少和避免应用损伤肝细胞的药物对病人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永  杨连招  莫新少  陈似霞  游雪梅 《护理研究》2011,25(36):3337-3338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愈合等级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组术后更换无菌敷料次数少于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术后拆线时间早于革兰阴性菌组。[结论]根据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运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术后护理,以避免切口感染,促进术后切口早日愈合,减少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需进行骨科手术的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情况、术后切口感染率,分析术后感染病人病原菌特点。[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8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总数45株,占病原菌总数的90.00%;革兰阳性菌总数5株,占病原菌总数的11.11%。[结论]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大影响,并且该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感染部位是股骨、膝关节。综合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东南地区胆石症并感染病人胆汁病原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病人的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资料.[结果]62份胆汁检出G-菌45株,G+菌6株.G-菌对美罗培南、舒普深、阿米卡星较敏感;G+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较敏感,G+菌组术后体温一般第3天、第4天恢复正常,G-菌组一般术后第6天或第7天恢复正常.[结论]广西东南地区胆石症并感染病人胆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此菌对阿米卡星、舒普深、美罗培南较敏感,术后发热与病原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T型管对胆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夹闭T型管,实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管监测胆总管压力、流量、流量阻力,比较两组病人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胆管流量明显增加,胆总管压力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ALP、G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管压力早期夹闭T型管可以改善胆道流变学,促进胆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T型管对胆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夹闭T型管,实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管监测胆总管压力、流量、流量阻力,比较两组病人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胆管流量明显增加,胆总管压力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ALP、G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管压力早期夹闭T型管可以改善胆道流变学,促进胆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的239株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9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9.0%,革兰阳性菌80株占33.5%,真菌18株占7.5%。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加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四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但已经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未发现有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结论致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情况较严重,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胆汁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病人胆汁细菌培养结果与病人再次住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行PTCD 术病人的胆汁培养结果及再次入院状况。[结果]71例病人共送检127份胆汁标本,25例病人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其中2例病人出院后因胆道感染再次入院;46例病人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13例病人出院后因胆道感染反复住院,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0,P =0.046)。[结论]PTCD 术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结果与病人再次住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临床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