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确定中的公平性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医疗救助对象的“最困难”和“最急需”程度的测度,初步分析当前国家医疗救助实施的公平性。方法:用贫困缺口、贫困距、医疗支出比和灾难性支出家庭比等指标定量测度“最困难”和“最急需”的程度。结果:样本县现在所确定的医疗救助对象确属“最困难的人员”;而非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支出是“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救助户重于非救助户。结论:建议增大救助覆盖面和救助力度,民政部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联合运作,关注低收入以及因病致灾的高医疗费用群体,及时给予恰当救助,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城乡医疗救助住院救助比例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救助运行的效果。在总结现有医疗救助资金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按照“量入为出”的资金管理原则,研究并制定了住院救助比例的测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单独运行的医疗救助形式,也适用于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险衔接的形式,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与甘肃省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甘肃和青海两省城市医疗救助试点的组织、救助与管理的基本结构。同时,在救助对象、救助项目资金分配三个方面比较了“青海模式”与“甘肃模式”的相异之处,提出了医疗救助和现有医保制度整合的难点以及基层财政困境对于医疗救助效果产生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若干难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面临资金筹集难、救助对象选定难、救助内容确定难、救助标准确定难等问题。建议按照“多渠道,低水平,广覆盖,基本服务,因地制宜,灵活发展”的原则,采取多渠道筹资、灵活确定对象、提供基本防治服务、制定可能性标准等方法突破难点,促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5.
顾昕 《中国卫生》2009,(4):78-79
泰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是该国社会救助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的项目,有大约占人口25%~28%的低收入者受惠。 最初医疗救助计划的实施方式是,政府每年向公立医院拨付一定的预算,要求它们为家庭月收入在1000泰铢以下的家庭提供免费服务,究竟哪些病人符合救助资格完全由公立医院职员自行决定。这就是所谓的“补供方”。一年之后,泰国政府改变了做法,采取了“补需方”的措施,直接向符合资格的受益者颁发所谓的“低收入卡”(类似于我国现在的“医疗救助证”)。  相似文献   

6.
对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疗救助计划是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的内容之一,在当前城乡卫生改革中,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关注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关注健康及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问题。对此,首先应充分满足贫困人口的健康需要,国际上有两种措施即医疗救助和重点疾病干预。所谓医疗救助,可以定义为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运行机制。以世界银行中国卫生Ⅷ项目“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计划”为例,提出实行医疗救助政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医疗救助与公平原则 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城镇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城镇地区也出现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现行的“低保”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不能解决城镇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对城镇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人群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但是,我国开展医疗救助的时间还不长,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开展,包括明确政府职责,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以及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民政部与原卫生部于2010年推出重大疾病特殊补偿和救助的新举措,先行从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着手试点。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慈善救助。”神华爱心行动项目(简称神华项目)是神华公益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开展的旨在帮助贫困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儿童完成医疗康复的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9.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医疗救助的对象 我国医疗救助对象分两大部分,一是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二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1998年统计,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635元,目前,有贫困人口4 200万人。特别是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密集地区,其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为48.2%。医疗救助的重点应放在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情况,为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和保障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2013年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872份,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受益患者的概况,计算救助前后年度自付费用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相对差距。结果:大病医疗救助对患者经济负担缓解作用有限;目前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比偏低,救助范围较窄,非五保、低保大病患者救助起付线高且年救助封顶线低,导致实际救助比远低于政策救助比。结论:逐步拓宽大病患者合规费用救助范围并提高救助比;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1.
城市脆弱人群医疗救助机制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城市脆弱人群医疗救助是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扶贫项目的(UHPP)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在项目市开展具体的医疗救助活动,而且是通过项目,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医疗救助机制,这种机制经过实践检验可以被其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慈善医疗救助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缺乏资源整合,大部分慈善医疗救助与政府医疗救助还是各自为政、鲜有交集;同时,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救助效率不高。对此,在分析慈善医疗救助与政府医疗救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完善医疗救助作用的政策建议:慈善医疗救助对基本医保的补充作用应体现动态补位的原则,随着国家或地区基本医疗保障程度提高而灵活调整救助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医疗保障不足影响其城市融合,而且农民工群体对“保需要”具有迫切需求.以医疗救助体系建设为先导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对农民工城市融合可产生明显影响的措施.这个体系应通过规范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设计、推出减少农民工困难群体医疗支出的具体举措、完善农民工医疗救助的社会参与机制等,在经济、社会、心理或文化等层面分别反应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以产生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者分析了我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医疗救助的难点,提出通过确定救助资金、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基金会、采用多样化的救助方式、取得当地医院的积极配合和协调救助组织等进行医疗救助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琳 《现代医院》2013,13(1):83-85
社会保障落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笔者分析了我国医疗救助度政策存在的局限性,建议从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和筹措、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机制,创新救助支付方式,强化应急机制、设立医疗救助应急准备基金等方面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救助政策是否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提出优化医疗救助政策的建议.方法:以8个地区的医疗救助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情景分析,模拟测算医疗救助政策对不同类型救助对象的兜底效果.结果:当前我国医疗救助仅承担风险保障的有限责任,与兜底功能定位不相符,医疗救助不能充分兜住底线;重特大疾病救助与医疗救助的关系不清,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医疗救助试点2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65.16%的区(市、县)建立了政府财政和彩票公益金投入为主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开展了以大病住院救助为主、门诊救助为辅的城市医疗救助,384.42万贫困居民从中受益。但是,医疗救助筹资不足、救助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疗救助的进一步发展。建议进二步加大政府投入,不断调整医疗救助方案,完善救助组织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医疗救助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上海、广州、武汉、长沙、重庆和大连共6个试点城市1 116户城市贫困家庭的健康状况、医疗救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完善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个试点城市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医疗救助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贫困人口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的占65%.城市贫困人口身体状况差,59%的人长期患病或经常得病,仅有5.3%的人很少得病.45%的贫困人口患病后自费医疗,只有29.2%的人得到过医疗救助,影响医疗救助可及性的因素主要有救助病种范围小、补偿额度低、医疗救助程序复杂、起伏线高、定点不方便等,其在6个城市的分布不同(X2=355.950,P<0.001).[结论]城市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来源少,身体状况差,而目前城市医疗救助覆盖面窄,救助病种的范围小、补偿额度低、起伏线高等,严重阻碍城市的反贫困行动,因而根据各个地区的特征,深入探讨公平有效的城市医疗救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相对贫困新形势下广东省医疗救助对象扩围的方向,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政策分析,比较广东省各地市收入型和支出型贫困对象认定标准,以及医疗救助特殊对象的异同。结果:广东省医疗救助对象认定跟不上目前相对贫困的新形势,没有实现所有常住居民医疗救助政策均等化,经济因素是影响医疗救助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医疗救助对象扩围是必然趋势,要顺应相对贫困的新形势,适度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常住居民医疗救助待遇均等化,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医疗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补充。由于救助资金有限,潜在的救助对象数量较大,在建立城市医疗贫困救助制度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救助什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