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简称食管负荷试验 )时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 42例患者先后行负荷试验及Judkins法冠脉造影 ;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 2 4例 )、冠脉正常组 ( 1 8例 ) ,测量并分析两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均大于冠脉正常组 (P <0 .0 5或 0 .0 1 ) ;冠心病组负荷试验后 0min、2min的QTd明显高于负荷试验前 (P均 <0 .0 1 ) ,而 4min、6min的QTd恢复至试验前水平 (P均 >0 .0 5 ) ;冠脉正常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QTd可作为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简称负荷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QTcd)的变化及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负荷试验阳性者(阳性组)及24例负荷试验阴性者(阴性组)前后各时段心电图QTD、QTc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试验前及试验后4,6,8min两组QTd、QTcd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比较试验后即刻、2min的QTd、QTcd阳性组较阴性组增大(  相似文献   

3.
郭迎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97-2397
QT离散度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负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由于该方法无创伤、简便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通过86例心率对QT离散度的结果分析,旨在探讨排除自主神经影响因素后心率对QT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86例健康成人,年龄(22岁59岁);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受检前1个月内未服用影响心脏药物。经食管心房调搏:86例受检对象均行经食管心房调搏,自…  相似文献   

4.
本文16例伴有脑、心缺血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病人,其中持久窦性心动过缓6例,伴窦房阻滞5例,快慢综合征5例,阿托品试验均为阳性,经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站恢复时间SNRT≥1400ms,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520ms。每例经附子治疗后各种症状有明显改善,平卧心率活动后心率均较治前明显增加。经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SNRT较治前有所缩短,在静脉注射阿托品与心得安阻滞了心脏植物神经后测得的SNRTc较治前明显缩短(P<0.05)。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认为该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对89例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目的是了解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和正常对照组各二十一例,均进行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超声心动图观测(DP-TAPS-2DE)、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DP-TAPS-ECG)和潘生丁试验(DPT)的对比研究,并进行了6—12个目的随访.结果表明:DP-TAPS-2DE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2%,其价值显著优于DPT法(P<0.05)略优于DP-TAPS-ECG,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结果进一步支持DP—TAPS—2DE法的优越性.揭示对其些诊断困难的病例采用该法检查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和缺血性ST段压低对心绞痛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在诊断心绞痛中的价值 ,并与缺血性 ST段压低作对比。方法 :记录 77例冠心病、10 1例临床诊断心绞痛、4 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住院当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 30 min内的 12导联常规心电图 ,分析其 QTd及缺血性 ST段压低程度。结果 :冠心病和心绞痛组胸痛发作时 QTd和 ST段压低明显增大和加重 ,胸痛缓解后缩小和减轻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至≥ 80 ms及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心绞痛组患者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及 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与冠心病组相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性胸痛发作时 QTd明显增大 ,显著高于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发生率 ,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Td变化是较 ST段压低更为敏感的诊断心绞痛的客观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 为探讨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对3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了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临床诊断冠心病,静息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2~70岁,平均52岁。 方法:试验前停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一周,常规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30例不稳定心绞痛,41例稳定心绞痛和16例正常对照者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30 min内体表心电图测定其QTd及校正的QTd(QTcd).结果:显示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心绞痛组的QTd在胸痛发作时较发作前明显增大,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并且以QTd增大50%达80 ms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缺血的QTd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田清  刘亚庆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51-2652
目的:对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的对照研究。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600型活动平板机,按照Bruce方案运动试验,完整记录运动前、中、后心电图,分别测量运动起始。结果:两组运动试验前后QTd、QTcd对比,冠心病组ST段最大下移时及运动结束后2 min QTd、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均较自身运动起始时QTd、QTcd显著延长,而运动起始时,冠心病组与对照组QTd及QTcd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冠心病QT离散运动前后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是否有抵御作用。方法 :将 39条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 ,A组 12条 ,为非缺血性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组 ,以各条犬基础心率的 1.5倍为起搏频率起搏心脏 5 m in后间歇 5 m in为一个回合 ,共进行 3个回合 ;B组 13条 ,为缺血性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组 ,以引起心肌缺血的起搏频率起搏心脏 5 m in后间歇5 m in,亦进行 3回合 ;C组 14条 ,为对照组。 A、B两组完成起搏预适应后 ,与 C组一道结扎左前降支阻断冠脉血流 6 0 min,尔后再灌注 6 0 min。结果 :B组一条犬在快速起搏预适应时发生室颤死亡。 A、B组在持续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显著低于 C组 (P <0 .0 5 )。结论 :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冠心病及非冠心病人在运动负荷试验下QT离散度 (QTd)和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行踏车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心病的患者 77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两组患者在运动前、运动峰值及运动后3minQTd及QTcd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在运动前、运动峰值及运动后 3minQTd及QTcd值的变化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1) ;冠心病组在运动峰值及运动后 3minQTd及QTcd值与运动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非冠心病组在运动峰值及运动后QTd及QTcd值与运动前相比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运动负荷下QT离散度增加是判断心肌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6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5%而成功行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同期测量26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QTd和QTcd。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组: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QTd和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架置入术组:支架置入术后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明显缩短(P<0.01)。亚组分析表明: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P<0.01),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成功的支架置入术早期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P<0.01),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P<0.01)。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及TQ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及较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TCA或(及)冠脉内植入支架(CASl)患者129例,根据诊治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35例;二支血管病变组50例;三支血管病变组44例;另有冠脉造影正常组86例共四组.取术前1周及术后48h内的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冠脉病变各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冠脉病变各组术前QTd及QTcd与正常组造影前QTd及QT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QTd、QTcd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变异增大(P<0.05),测量QTcd特异性高.结论心肌缺血可引起QTd、QTcd增加,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变异增大,PTCA术后QTd、QTcd明显缩短,QTcd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的HRV5项时域指标及QTd,并作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24h时域及QT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显著降低,QTd增大,反映了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 (P <0 .0 1)。 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 :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矫正QT离散度(QTcd)的早期影响。方法选择127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分别测定其PCI术前和术后早期的QTd、QTcd,与排除冠心病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SA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QTcd显著增大,UA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减小,AMI组及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PCI术对冠状动脉及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使QTd增大,是PCI早期作用的主要机制;PCI对QTd、QTcd的影响与冠状动脉基础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5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扩冠、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服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RV及QTd的变化。结果两组HRV各参数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O.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QTd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缩短更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提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缩短QTd,对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可能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