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中药熏蒸治疗、针灸治疗、运动疗法。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根据臂丛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得出臂丛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一项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的9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电反馈疗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三角肌、肱三头肌、桡侧伸腕肌群肌功能位下积分肌电(iEMG)值、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及手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角肌、肱三头肌、桡侧伸腕肌群iEMG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llett肩关节、Gilbert肘关节、Raimondi手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相比,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肌力,提升患儿的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功能。  相似文献   

3.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迎红  徐建华 《中原医刊》2006,33(18):71-72
分娩性臂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病症,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62例,均为2002年1月以来的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5d~1个月6例,1月~2个月10例,2~6个月35例,7~12个月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评估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检测。测定臂丛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确定损伤部位、程度并评价预后。结果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根据肌电图结果,按损伤部位分类:上干型12例,上中干型8例,下干型6例,中下干型6例,全臂丛8例。按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39例,其中,严重损伤8例,轻度损伤31例。结论神经肌电图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客观定位、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它位于斜角肌间隙中,向下分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相似文献   

6.
梁琳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64-2565
目的观察规范化电刺激联合早期手功能训练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OBP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OBPP患儿,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手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流峰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腋动脉血流峰值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肱、腋动脉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早期手功能训练联合规范化电刺激运用于OBPP患儿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肢处动脉血流峰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推拿对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的患儿选取推拿和针刀作为治疗项目,对照组的患儿仅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参照Brunnstrom量表评定上肢功能,以针刀手术时患儿的哭闹程度、心率、手术出血量来评定针刀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有17例,好转有14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显效有11例,好转有14例,无效为6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推拿对提高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上肢功能具有显著疗效,针刀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VC)对外伤性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NCV和EMG测定。结果: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消失。EMG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重收缩减少募集型,肌静息时失神经电位增多。结论:EMG和NCV检测,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定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对桡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伸腕角度、伸肘角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是产科常见损伤,现代医学治疗一是强调自我修复,二是主张择期手术治疗。从临床观察,自我修复效果欠佳,遗留残疾。手术治疗一是创伤大,二是费用高,有些还需要多次手术。中药治疗小儿服用不便,而利用推拿治疗无创伤,家属易于接受,疗效也很满意。笔者经治3例,其中治愈1例,1例正在治疗中,1例自行中断治疗。现将已治愈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次阴道分娩产妇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其盆底预后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2次阴道分娩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行Kegel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电位值、盆底肌力分级.结果:试验组盆底肌力分级、电位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正> 1988年9月至1990年3月,我们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神经衰弱109例,并与对照组(药物)作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1.本组男50例,女59例。20岁~,29例;31岁~,38例;41岁~,27例;>50岁15例。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8岁。病例最  相似文献   

14.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4),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诱发肌张力或缓解肌张力,激活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提高偏瘫肌肉的紧张度,使瘫痪肌肉恢复机能.针灸技术与现代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物理疗法、药物等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2组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CS)、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 FM)评分以及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功能改善优良率,分析2组患儿的臂丛功能综合疗效和患肢血液循环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肩手综合征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评分低于对照组,FMFM量表(B区、C区、E区)评分、GMFCS量表(A区、C区)和PDMS 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臂丛功能优良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4%(P 0.05);观察组患儿的患肢血液循环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可促进肩手功能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臂丛神经损伤电生理特点。方法 检测患者上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波,观测急性臂丛神经损伤电生理的特点。结果 急性臂丛神经损伤早期电生理变化H反射波最为明显,且变化与预后相关。结论 H反射波的变化部分反应了臂丛神经根及颈外近段的损伤程度,对损伤神经预后恢复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法(MM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患肢运动功能.结果 (1)MMT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2,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P<0.05).(2)FMA评定:治疗前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8.65±3.21)分,对照组为(8.7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24.67±6.32)分,对照组为(19.61±5.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0,P<0.05).(3)神经功能愈合标准(MCRR标准)评定: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35%[(3+4)/20],治疗组为73%[(7+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4,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使用多种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31例,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痊愈115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66%.结论:推拿是一种早期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