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38名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新入职护士36名设为观察组。两组新入职护士均接受为期两周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岗前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护理技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协和医院224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1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新护士培训方案;2017年113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培训后采用临床实境考核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根据《大纲》重新制定的培训方案,观察组临床实境考核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新制定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高了新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3.
陈星  胡郁  王洁 《上海护理》2020,20(6):39-42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新入职护士233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职培训方法集中开展1个月的岗前培训和3个月的专科护理培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新入职护士219名为观察组,对其进行3年的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精选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结合学分管理开展理论培训、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院级临床护理培训基地轮转。比较两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满意度及3年离职情况。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其评判性思维和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对培训计划、内容、方法、基地带教、评估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内离职率(5.47%)低于对照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军队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胜任力,为稳定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静  郭路  叶朝 《天津护理》2019,27(3):335
目的:探讨对新入职护士实施医学慕课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新入职护士76名作为观察组,实施医学慕课规范化培训;2017年新入职护士79名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参与率、规范化培训时长、规范化培训考核情况、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方式的满意率以及规范化培训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参与率两组均为100.00%,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及总满意率及对规范化培训模式教学评价各项指标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入职护士实施医学慕课教学,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企鹅式培育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进行应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2019年入职的71名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名,对照组38名。观察组采用企鹅式培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通过同行满意度调查、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体验访谈和职业精神态度调查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两组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认可度更高、负性工作体验较少;观察组护士同行满意度及职业精神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前提下,企鹅式培育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同行满意度并改善其职业精神,减少负性工作体验,有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结合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评价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新入职护士按照组间匹配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观察组采用改良Mini-CEX结合DOPS评价模式进行临床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临床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比较两组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理论、操作成绩,三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理论、操作成绩,临床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管理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ni-CEX结合DOPS的带教培训考核模式能明显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并提高培训与考核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为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168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案;选取2013年至2014年185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组建专项培训队伍,制订新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及考核要求,实施岗前培训和临床轮转培训模式,应用现场培训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核心能力得分及对培训内容、定科方案、培训形式、考核方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对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护理人员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较高。护理管理者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案,重视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保障规范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轮训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写《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通过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为期两年轮转带教,实行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考核。从2013年开始对新入职护士使用培训手册,比较实施前后培训效果。结果《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使用后培训计划实施率明显上升,护士的综合素质、"三基"考核合格率、医生满意度提高,护士接受培训的依从性、自觉性增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运用为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对教、学双方均起到约束、指导、监控和督促作用,新护士各班职责胜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需求的典型案例教学法(CBL)在传染病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1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2014年20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典型CBL进行培训。培训周期均为3周,以规范化培训计划中的考核模块为依据对两组护士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及问卷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分析培训效果。[结果]两组培训后总均成绩、临床护士思维、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和专业知识点掌握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认可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以典型案例教学法培训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护士胜任岗位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循环结合情景演练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与2018年本院新入职的8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n=35),2018年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教学法,观察组以护士胜任岗位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循环结合情景演练教学法进行培训,观察对比其结果。结果:PDCA循环结合情景演练教学法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集中授课教学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与情景演练教学法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隐性知识教学在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的8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的45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将2020年7月的40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隐性知识教学。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分、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观察期内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投诉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性知识教学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一般自我效能及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江敏  邹灯秀  严丽  黄素芳 《护理学报》2019,26(11):28-31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高质量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入职新护士62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心肺复苏;2018年入职新护士63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2组护士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和课时均相同。比较2组新护士培训后心肺复苏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能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明显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师制培训在提高军队医院胆道外科新护士岗位胜任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胆道外科病区2015年新入职的护士18名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2016年新入职的护士16名设为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导师制培训方法。3个月岗前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1年结束后对两组新护士单独完成责任班及晚夜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新护士采用新的培训方法后,观察组能够单独胜任各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个体化导师制培训可满足新护士岗位需求、提高新护士护理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促进了胆道外科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h住院护士培训制在基层医院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将2013年入职培训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2014年入职培训的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制订24h住院护士培训方案,实行24h住院培训制度,培训考核合格后给予夜班准入,履行独立上岗职责。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护理技能考核、一次性夜班准入合格率、医生对新护士工作配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护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一次性夜班准入合格率及医生对新护士工作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24h住院护士培训制度能让新护士在心理上、行为上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提高新护士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在新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64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医院特点及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建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运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对64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以培训前、培训1年后、培训2年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岗位胜任力,以及培训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1.规范化培训1年和2年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训科室对新护士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考评等级结果为45名优秀,19名良好,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规范化培训1年和2年后,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总体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95.31%。结论 新医院借助优势资源,采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快速提高新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朱恒美  房树恒  刘洁  艾文婷  孙莹  许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11):1570-1572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肝胆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2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新入职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新入职的1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培养优秀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统一理论授课、制订规范的带教及考核计划、专科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视频反馈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两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核心能力、自我效能较对照组提升(P<0.05),培训后观察组带教老师及新入职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教学方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及新入职护士和老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症状护理课程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78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培训。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规范化培训基地79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症状护理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采用教学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症状护理课程使护理培训临床化,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新入职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新入职的3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016年新入职的30名护士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测评并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知觉压力评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能够缓解新入职护士的焦虑和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新入职护士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心理授权的培训模式对提高新毕业护士工作胜任力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本院入职的221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对照组,在培训中采用理论授课和专科操作培训;将2017年本院入职的219名新毕业护士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心理授权的培训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培训时间均为6个月。培训前后对两组新毕业护士的心理授权水平和胜任力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毕业护士心理授权总分与工作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心理授权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毕业护士的心理授权水平,最终达到提升新毕业护士胜任力,对新毕业护士完成角色转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立霞 《当代护士》2022,29(4):163-165
目的探讨OBE理念下模块化教学法在神经内科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名在神经内科ICU轮转的新入职规培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在OBE理念指导下,将神经内科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分为新入院患者处理、出院患者处理、日常监护、外出检查处理、特殊抢救场景5个模块,比较两组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满意度得分以及转型冲击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入科1个月时,转型冲击明显低于对照组,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OBE理念下的模块化教学法对神经内科ICU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减少规培护士转型冲突,提高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