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疼痛     
老年人口是世界人口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他们消耗各国的大部分健康资源。在老年人中疼痛性疾病较常见。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疼痛发生率逐渐增加。在老年人中常见的疼痛疾病有:关节炎、癌症和特殊疼痛综合征。这些疼痛综合征为:疱疹后神经痛、暂时性动脉炎、多发性肌痛性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末梢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胸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与未给予疼痛教育对照组(70例).干预组于术前24小时内行疼痛教育,对照组予一般健康教育.术后48小时行疼痛评估.干预组术后对疼痛治疗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开展疼痛教育干预,使患者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关青  董纪先 《吉林医学》1999,20(4):249-250
疼痛为一种不愉快的情感经历与感觉,同时伴有急性或潜在性组织损害。儿童由于受年龄、疾病或治疗影响,限制了对疼痛的表达。目前临床缺乏用于评估儿童疼痛程度的工具,往往通过主观感觉判断疼痛。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量表及行为分析,以寻找评估疼痛的指标,为重症患儿的疼痛估价与干预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年6月~1998年7月住我院心胸外科及ICU患儿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5个月~14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23例,腹部外伤14例,头外伤10例,胸外伤9例及肺炎…  相似文献   

5.
赵俊 《中级医刊》1993,28(4):4-5
  相似文献   

6.
新华网:欧洲癌症疼痛研究中心一份最新调查显示,2/3癌症患者的疼痛指数达到中等程度以上,1/4患者疼痛指数超过剧烈程度,以至于他们在疼痛时宁愿选择安乐死。减轻疼痛的关键是医患之间在疼痛问题上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患者对应用各种止疼药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建立疼痛护理单对患者疼痛的观察临床意义。方法:对病区疼痛的患者,每人建立一份疼痛护理单,评估患者疼痛的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对爆发痛患者的详细处理方法,并随时评估疼痛的程度,低于4分者每天评估2次。结果:护理人员对病区服用止痛剂患者的控制情况能较清楚地掌握,患者服用情况及时得到关注,疼痛控制良好。结论:疼痛患者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的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疼痛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是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的一种反应,是要求治疗的信号。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癌症疼痛和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日益受到重视。 1993年我国正式推行“癌症患者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按阶梯”和“按时”给药是此种治疗方案的关键,它遵循由弱至强,由表及里的自然规律,可使癌症患者持续地不出现疼痛。 患者自控镇痛法(PCA)是一种新的手术后疼痛治疗技术,患者可根据疼痛感觉的严重程度自己控制给药时机和途径,达到镇痛目的。PCA仪是电脑控制的输注装置(泵),可设置多种给药方式,并能随意调节。PCA技术不仅适用于急性疼痛治疗,可用于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需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小儿疼痛的测量和术后疼痛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士雷  李永庆 《医学综述》2000,6(6):284-285
<正>早年,由于对小儿疼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疼痛测量方法,再加上对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的顾虑,致使临床上小儿术后疼痛常常得不到及时治疗。疼痛可以导致心动过速、肺不张、发热、免疫抑制和心理创伤等并发症。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小儿疼痛的研究,现对小儿疼痛的测量方法和术后镇痛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蔡春妙  刘金凤  蔡琼珠 《吉林医学》2013,34(11):2150-2151
目的:探讨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RS)为标准,随机选择癌性疼痛患者80例,进行系统的疼痛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自身对照前,生活质量高于自身对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2.
程忠才 《当代医学》2012,18(22):156-157
目的 通过对术前访视疼痛干预,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改善术后镇痛质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术前给予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术后疼痛控制及疼痛镇痛药物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教育.评估两组病人VAS、Ramsay、BCS、躁动评分、术后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T1~5各时间点、术后2h、24h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1~5各时间点研究组Ramsay、BCS、躁动评分、术后满意度、SFMPQ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术前访视疼痛干预对病人进行术前疼痛教育明显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提高其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疼痛知识教育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认知度、疼痛控制措施及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宣教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创伤外科的1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教育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术后疼痛控制及镇痛药物相关知识教育,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疼痛教育能转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显著改善创伤手术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本对我科收治的712例骨折的患,其中438例采用保守治疗,274例行手术治疗,通过治疗认为轻度单纯性骨折,保守治疗疗效满意,重度骨折的行手术治疗效果也很好,但两都很痛苦,疼痛使患很难忍受,此时用疼痛治疗仪治疗效果最为显。  相似文献   

15.
小儿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洪 《医学综述》2003,9(6):357-358
在过去的 10年期间 ,医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疼痛问题上 ,使得儿科医生在了解儿童疼痛感受和减轻他们疼痛的能力上有很大进展。最显著的进步在于临床逐渐的认识到 ,引起儿童疼痛知觉的系统是极为精细和复杂。疼痛是小儿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 ,疼痛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有原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继发性疼痛和原因不明的原发性疼痛。本文主要介绍后者 ,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 ,各家所得出的发病率差异较大[1 ] ,有研究认为 ,头痛的发病率为 2 1%~ 2 5 % ,腹痛为 12 %~ 5 4 % ,肢体痛为 3%~ 5 % ,背…  相似文献   

16.
疼痛教育对自控镇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梅  李晓玲 《四川医学》2009,30(9):1489-1491
目的了解疼痛教育对腹部术后PCA患者疼痛控制的认识、采取的疼痛控制行为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6例术后使用PCA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3例。术前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教育及常规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指导,术后第2天下午完成"术后疼痛控制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对疼痛控制的认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采取深呼吸、听音乐的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患者能更为正确地使用镇痛泵(P〈0.05);两组要求肌注止痛药的人数及要求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提高腹部术后PCA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促使其主动地参与术后疼痛管理,从而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疼痛的定性与定量测量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疼痛的定性与定量测量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050011)段红光,倪家骧进行疼痛治疗和研究时,医生首先要判断疼痛的性质与程度,以便作出定性和定量诊断。这是确定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从事疼痛研究的基础。1疼痛的定性测定由于疼痛是伤害...  相似文献   

18.
疼痛经常被单纯视为一种症状,看作是对潜在疾病和手术后症状的一个被动的报警信号。由于患者、医护人员对镇痛药物的认识有误解,故本文通过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疼痛认识和疼痛治疗的态度进行综述,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疼痛诊疗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疼痛住院患者实施个体化疼痛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9例疼痛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个体化疼痛健康教育,比较2组出院时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疼痛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疼痛健康教育的实施,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国内疼痛治疗的药物配方基本上是常用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B族维生素加局部麻醉药 ,中效的皮质激素加强的松龙微晶体混悬液抗炎效果好 ,价格便宜 ,应用最广。但在少数病人中副作用也较明显 ,注射后产生剧痛较常见 ,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近 5年来 ,我科遇到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性 ,6 4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复方液配方 :强的松龙 2 5mg,氟美松 2mg,2 %利多卡因 2ml。关节腔内注射 ,约 3h后 ,患者膝关节剧痛 ,大汗淋漓。查局部无明显红、肿、热 ,体温稍高 ,即注射杜冷丁 5 0mg ,异丙嗪 2 5mg,10min后入睡 ,8h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