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自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之间的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住院小儿患者200例,对以上患儿进行采集样本检验,主要是从咽喉壁进行脱落细胞的采集,再对其采集的样本采用MP-DNA进行检验,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患者进行抽血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验。结果一般年龄越小,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同时在气候比较湿冷的时候患病的概率也大,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的变现形式是多样的,又难直接检出病原,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是漏诊的发生。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7例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的患儿,对87例患儿的采集样本进行检验,对咽喉壁的脱落细胞进行采集,然后进行MP-DNA检验;同时进行抽血,采取ELISA法做抗体检验;采取金标法对患儿血清进行MP-IgM检测。结果 87例患儿当中,有72例患儿发热,占到82.76%,均有咳嗽症状。15例患儿没有明显阳性体征。0~3岁患儿人数与4~8岁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温较低的1~3月份和10~12月份患儿人数与气温较高4~6月份和7~9月份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患儿出现重症肺炎,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小儿MP感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且易并发多器官损害,易合并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结论:临床有呼吸道感染时,当合并脑、心、肝等脏器受累表现者应想到MP感染可能。确诊MP感染后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陈映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30-3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受累,以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MP—IgM抗体滴度1:80~1:640。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主要引起呼吸道受累,也可导致肺外损害。应尽早检测血MP—IgM抗体,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2例,结合临床、胸部X线片、血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119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患儿中,有发热现象的患儿为发热97例,全部均有咳嗽。有22例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采用为金标法对血清MP-IgM进行监测,阳性率达到78.7%。对于所有119例患儿全部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没有发现肝肾损害现象。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重症肺炎,早发现、早诊断有利于疾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于学龄儿童。采用金标法对血清MP-IgM进行监测的阳性率较高,可据此进行早期诊断。在治疗方面,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本院12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呼吸系统表现,其中,肺炎73例(60.8%),呼吸道以外各系统受累47例(39.2%),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为多见;MP-IgM在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出现后7d左右可被检出,10~30d达高峰,12~16周消失,而胸片无特异性。结论:MP感染除肺部感染外,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胸片,确诊依赖MP-IgM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分析55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后53例痊愈,2例2~3个月后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MP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的特点;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少痰;肺部体征少、X线改变出现早且明显;用青霉索、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讨论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所具有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从而来使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得到提高。方法选取从2009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内来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结果通过对20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小儿肺炎支原体发生感染的症状为持续发热并伴有轻微的咳嗽,双肺X线片中多存在形态为絮状的阴影,MP-lgM的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导致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原因就是肺炎支原体这种致病菌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容易发生漏诊的现象,从而引起更加严重的肺炎,因此,应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13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金标免疫渗滤分析原理定性测定人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在1358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435例,其中约1岁者26例(10%),1~3岁者170例(39%),3~6岁者167例(42%),跃6岁者72例(28%)。在不同季节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春季有138例(41%),夏季有59例(22%),秋季有164例(38%),冬季有87例(27%)。不同性别的儿童之间,男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08例(31%),女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34例(33%)。结论肺炎支原体在1~6岁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春秋季节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冬季节,而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P—DNA、MP—IgM及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98例患儿均留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MP—DNA;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G。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都是阳性者均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分析确诊病例在不同病程时MP—DNA、MP—IgM及MP—IgG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98例患儿在就诊当天MP—DAN的阳性率达76.53%,随着病程的延长,MP—DNA阳性率逐渐下降;MP—IgM的阳性率在就诊当天为36.73%,大约2周时达高峰,后缓慢下降;MP—IgG在就诊当天的阳性率很低,只有3.06%,大约4周时达高峰,至第8周时仍持续高值,三者在不同病程时期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就诊当天、治疗后1、2、4及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的病程时期应动态监测MP—DAN、MP—IgM及MP—IgG,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结果1701例肺炎患儿的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569例,阳性率为33.5%。男性、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0.1%、3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婴儿MP-IgM阳性率为5.8%;2~3岁组幼儿MP-IgM阳性率为35.3%;4~6岁学龄前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43.3%;7~14岁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52.9%。各组患儿MP-]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2008年与2009年M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分布上,2007年流行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他两年春季MP感染率较低,另外三季无明显差异。结论MP感染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流行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部X线右肺受累多见,71.8%为单侧病变,78例呈不整齐云雾状浸润影。96%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69.1%年长患儿发病早期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随病情好转而降低。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结论:检测血IgM同时早期测血CRP可作为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病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皮肤损害的特点。方法感染患儿50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5种病原体联检。观察血清MP-IgM阳性伴皮肤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MP-IgM阳性患儿中,86例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伴皮肤损害,其中表现荨麻疹样皮疹36例,红斑或斑丘疹20例,猩红热样皮疹13例,紫癜样皮疹8例,麻疹样皮疹6例,水疱疹3例。阿奇霉紊针静脉滴注3~5d,之后换用罗红霉素口服2~3周,皮疹均在数小时至14d内消失,预后好。结论 MP感染不仅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可致皮肤损害,呼吸道感染并有皮肤损害的病例,要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脑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特异性免疫凝聚试验检测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脑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性格改变,肌力下降,脑电图异常等.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23例,脑脊液阳性10例,两者均阳性9例;经治疗患儿痊愈出院,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可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若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改变类似病毒性脑炎改变时应考虑肺炎支原体脑炎可能,血清或脑脊液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可明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