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 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法检测河南省城市居民区中德国小蠊携带致病菌情况.方法 设计通用的16SrRNA基因引物,对从试虫体表或体内分离出的单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再利用BLAST序列比对检索系统寻找同源性最高的序列作为鉴定结果.结果 分离出福氏志贺菌和伤寒沙门菌2种病原菌,阴沟肠杆菌、柯氏柠檬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雷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种条件致病菌,以及嗜碱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种工程菌.结论 河南省城市居民区中德国小蠊携带致病菌的情况不容忽视;16S rRNA序列分析法可以作为微生物快速鉴定方法为今后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扬州口岸蜚蠊优势种群携带病原微生物情况,为口岸预防和控制蜚蠊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蜚蠊体内携带的病原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结果从德国小蠊体内分离到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葡萄球菌等10种条件致病细菌和黄曲霉等16种真菌;德国小蠊携带细菌量0.6×10^6~1.6×10^6cfu/只,平均1.13×10^6cfu/只;携带真菌量1.6×10^4~3.2×10^4cfu/只,平均2.28×10^4cfu/只。结论德国小蠊已成为扬州口岸从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德国小蠊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泛、最难治理的害虫,与人类关系密切。德国小蠊具有适应能力强,但夜间“怕光、怕噪声、怕振动”特点,若虫粪便最具聚集活性和滞留活性。成虫对敌敌畏、残杀威的敏感性高于若虫,若虫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高于成虫;德国小蠊的抗性形成机制具有多样性。其在传播疾病方面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生境德国小蠊携带病毒现状,提高市民对蟑螂危害的防范意识,为防控西安市以蟑螂为媒介的生物性传染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对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对提取的RNA分别采用EU/EV71/CA16病毒RNA检测试剂盒及腺病毒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西安市5种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带毒总检出率均为100%,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各种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腺病毒(ADV)除居民区外其他行业均有检出,检出率为8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除宾馆外在农贸市场、餐饮、医院、居民区均有检出,检出率为80%。结论西安市德国小蠊体表和体内带毒状况较为严重,应继续进一步加强蟑螂的监测和防治力度,从而降低以蟑螂为媒介的生物性疾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自全国防制螂蟑、臭虫科研协作组成立以来,对我国室内蜚蠊的种群分布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小蠊属种类目前已发现有三种,即德国小蠊(B·germanica)、拟德国小蠊(B·lituricollis)、广纹小蠊(B·latistriga);尽管后两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日照口岸最近4年入境船舶携带德国小蠊情况的分析,探讨德国小蠊检出率与国家和地区、季节、年份、船龄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加强对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监管、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开展高效除害处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日照口岸入境船舶(集装箱班轮、客货班轮除外,下同)的监管资料进行整理,对携带德国小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船舶来自的国家和地区、检出时间、船龄等内容,计算检出率.[结果]日照口岸4年共有入境船舶1742艘次,检出德国小蠊的165艘次,检出率为9.47%,检出率逐年略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3.59%、38.03%、36.67%、29.84%。每年4~10月为发生高峰期,检出比例占全年的80、61%。船龄越长,德国小蠊的检出率也越高。[结论]对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监管工作应突出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对来自重点监测地区的船舶进行重点监管,不同季节的监管力度有所侧重,体现严格把关、方便进出的卫生检疫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德国小蠊抗药性情况,为口岸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国际航行船舶上孳生的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带回实验室繁育,培养1代后,取2~3周龄雄性成虫,用药膜接触法测定其对丙烯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仲丁威、残杀威、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采自3艘国际航行船舶的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依次为2.54~5.56、2.18~5.14、3.98~5.87、1.57~1.91、0.83~1.27、1.06~1.59、2.89~3.93倍。结论 3艘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德国小蠊对菊酯类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敌敌畏已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毒死蜱较为敏感,口岸防治德国小蠊可采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对德国小蠊两种常用抗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以了解不同方法在抗性系数 (RR)上的差异 ,为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抗性检测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分别参照WHO和Atkinson等 (1991)及Zhai等 (1992 )的方法。结果 用药膜法测定KT50 ,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 6.93、13 .85和 5 .60倍 ;而用点滴法测定LD50 ,德国小蠊对上述 3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2 2 .17、64 .3 2和 2 7.0 3倍。可见 ,用点滴法比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要高出 3 .2 0倍、4.64倍和 4.83倍。结论 点滴法较药膜法更为灵敏 ,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德国小蠊的实际抗性水平 ,而药膜法相对简单易行 ,适于现场抗性检测。  相似文献   

9.
德国小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害虫 ,它除了盗食、污染食物 ,损害衣物、书籍 ,破坏电脑等精密仪器 ,造成经济损失外 ,更主要的危害是传播大量疾病[1] 。研究表明 ,德国小蠊还是人类哮喘和过敏的主要诱发因素[2 ] 。由于德国小蠊适应性强、繁殖快 ,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 ,因而对其防治难度很大。据报道 ,美国饮食服务业有害生物防治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就是防治德国小蠊[3] 。我国各地德国小蠊的危害也日趋严重[4 ]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防治的研究。1 德国小蠊的生物学及习性德国小蠊生活史分为成虫、卵、若…  相似文献   

10.
德国小蠊规格化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小蠊是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室内卫生害虫。为了给有关实验研究提供规格化的试虫,作者等进行了规格化养殖的研究。结果表明,德国小蠊最适宜的饲养条件是:环境温度28°±0.5℃;饲料为豚鼠料粉17份,酵母粉1份,肝粉1份,糖1份混合制成的料块;饲养密度按容器的底面积计算,1只/cm~2。按上述条件饲养的虫体发育快、存活率高、繁殖量大,从而使养殖工作不但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且达到科学化、规格化、计划化。  相似文献   

11.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抗药性消退测定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对舰船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研究、抗性虫株实验室饲养 2年后的抗性消退研究。方法 :采用WHO规定的果酱瓶法 ,测定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舰船上的现场品系和抗性消退组的上海虫株、大连虫株的药效。结果 :敏感品系KT50 分别为4.48、5 .2 3、13.49min ;现场品系分别为上海 9.67、13.0 0、11.90min ,大连 16.18、15 .35、17.37min ,抗性系数分别为 0 .88~ 2 .49和 1.2 9~ 3.61;抗性消退组KT50 分别为上海 4.85、4.68、8.77min ,大连4.47、6.12、10 .2 0min ,抗性系数降为 0 .65~ 1.0 8和 0 .76~ 1.17,抗性消退率为 91.2 1%~ 10 7.0 8%。结论 :舰船上的德国小蠊具低至中等抗药性 ,在实验室正常饲养 2年后 ,抗性基本可以消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铁路辖区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残杀威、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和致死效果。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果酱瓶药膜接触法。结果兰州、嘉峪关铁路辖区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2.17、12.34倍,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2.87、4.96倍。三氟氯氰菊酯对兰州铁路地区野生种群致死效果下降率达90.00%,其次是残杀威(53.33%);残杀威、三氟氯氰菊酯对嘉峪关铁路地区野生种群致死效果下降率均为40.00%。结论在对德国小蠊防治工作中应减少对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的使用量,慎用残杀威,优先考虑使用乙酰甲胺磷、氟虫腈,有计划地交替、轮换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掌握灭蜚蠊毒饵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方法和效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毒饵控制蜚蠊密度。方法按照GB13917.7-92、GB13917.892和GB/T17322.8-1998进行实验室药效试验;选择有德国小蠊侵害的小型宾馆进行现场药效试验。结果5%残杀威饵剂、20%硼酸饵剂和2.5%吡虫啉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呱。分别是1.46、2.04和1.28d,72h死亡率分别为98.00%、96.00%和100%;现场试验,在投饵后第20天的杀灭率分别为83.52%、81.50%和89.24%。结论3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防制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德国小蠊的密度,药效持久,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市德国小蠊种群特征,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结果苏州市餐饮行业和农贸市场内德国小蠊密度最高,分别达0.67和0.57只/张,侵害率分别为28.70%和23.66%,德国小蠊密度高峰期为5-10月份。结论苏州市餐饮和农贸市场德国小蠊密度最高,受侵害最严重,是防治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在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2年后,对敌敌畏、敌百虫的抗性消退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爱卫办统一规定的果酱瓶药膜法测定杀虫剂的抗性。结果在抗性消退前,敌敌畏的KT50为64.78min,抗性系数为20.37;敌百虫的KT50为57.45min,抗性系数为15.48。抗性消退后,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KT50为15.62min,抗性系数为4.91;敌百虫的KT50为12.45min,抗性系数为3.35。抗性消退后实验室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KT50为11.75min,抗性系数为2.59;敌百虫的KT50为10.28min,抗性系数为2.75。结论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经实验室正常饲养或停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2年后,抗性可以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16.
旅客列车德国小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控制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危害的防治措施.方法调查德国小蠊对不同列车、不同车厢的危害程度,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研究将两种杀虫剂混配的效果,并用于现场防治.结果德国小蠊危害严重,对10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三氯杀虫酯和敌敌畏分别与菊酯类混配增效不明显,0.025%右旋苯氰菊酯与0.025%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室内效果比单独的顺式氯氰菊酯效果好,前者对德国小蠊全部击倒时间为14 min,24h死亡率80%;后者全部击倒时间为20min,24h死亡率只有23.3%.混配制剂现场防治结果表明0.025%右旋苯氰菊酯与0.025%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制剂优于氟氯氰菊酯单剂,杀灭率分别为84.76%,47.71%.而混配制剂对硬座车厢的保护较好,对餐车车厢的保护较差.结论单独的化学防治难以达到控制列车上德国小蠊危害的目的,尤其是对餐车化学防治技术难以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德国小蠊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非  彭莱  田冰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558-1559
目的 为了解长沙市德国小蠊自1985年来,20年后的抗性情况.方法 点滴法.结果 5种杀虫剂2005年LD50与1985年LD50的比值分别为杀灭菊酯35.65、氯氰菊酯13.74、敌敌畏11.16、溴氰菊酯9.71.结论 长沙市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相比于1985年,增长10~35倍.  相似文献   

18.
佛山市城区德国小蠊侵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侵害情况、密度及主要受侵害场所,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法、药激法调查蟑螂情况,用粘蟑盒测定密度。结果特殊行业、一般单位、居民住户的单位侵害率(%)分别为85.71,6.52,5.48,密度(只/盒·夜)分别为15.12,1.85,1.47。各类型单位均受侵害,以特殊行业最为严重,主要受侵害场所为厨房、食品仓库、点心间、熟食间和员工更衣室等。结论德国小蠊侵害广泛,危害日趋严重,由饮食、娱乐等特殊行业蔓延至一般单位和住户,是今后灭蟑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