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凉膈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膈散治疗组和凉隔散防治组,其中正常组8只,其他4组各40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分离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其余3组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大鼠小肠I/R模型,根据缺血45min后再灌注3、12、24、48和72h5个时相点义分为5组,每组8只大鼠.测定各组5个时点动物小肠黏膜病理损伤Chiu氏评分、门静脉血浆D-乳酸值、小肠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动物肠黏膜结构破坏明显,Chiu氏评分、血浆D-乳酸值明显升高.小肠匀浆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水平升高.凉膈散干预后,可减轻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比较,除3h外,门静脉血浆D-乳酸值下降,小肠组织匀浆MDA含量降低和SOD活力升高、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I/R损伤可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凉膈散可通过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的生成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益艾康胶囊对IFN-γ损伤肠黏膜屏障模型的紧密连接结构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5表达的影响,揭示益艾康胶囊对HIV/AIDS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联合Transwell技术构建肠黏膜屏障模型,IFN-γ刺激肠黏膜屏障模型模拟体内HIV损伤肠黏膜的病理过程。本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鼠血清)、模型组(IFN-γ组)、益艾康胶囊组(IFN-γ+益艾康胶囊含药血清)、姜黄素组(IFN-γ+姜黄素),检测24 h、48 h、72 h跨细胞膜电阻抗值、荧光素钠透过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5mRNA及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跨膜电阻值,降低明显(P<0.05),随干预时间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益艾康胶囊组在不同时间点均能提高Caco-2细胞单层电阻值,且数值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姜黄素组;在模型组中,荧光素钠的渗漏量随干预时间增加而增加,48 h后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益艾康胶囊组与姜黄素组荧光素钠的渗漏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FN-γ诱导Caco-2细胞单层Claudin-1、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艾康胶囊组Claudin-1、Claudin-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能降低IFN-γ引起的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其机制与抑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5的表达下降从而维持正常的紧密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肝门阻断(HPO)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损伤和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的影响,并探讨I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8只,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HPO再灌注组(HPO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HPO再灌注组(LIP+HPO)组.以肠黏膜为目标,采用光镜病理学Chiu评分系统评价肠损伤程度,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评价PMN浸润程度,以放免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肠黏膜组织INF-α和ICAM-1含量.结果 HPO组肠黏膜损伤明显,PMN浸润程度较高,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同时组织中TNF-α和ICAM-1浓度升高明显(均P〈0.05);LIP+HPO组肠损伤减轻,MPO活性降低,但TNF-α、ICAM-1水平仍高于Sham组(均P〈0.05).结论 HPO后肠黏膜损伤严重,致炎因子TNF-α大量生成,激活了PMN并使其聚集;ICAM-1介导了PMN细胞毒效应,可致肠黏膜屏障损伤.LIP通过抑制肠黏膜组织中TNF-α和ICAM-1的生成,可减少PMN浸润,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阻断第一肝门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0.9%氯化钠注射液(NS)对照组(IR+Ns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IR+sF组),SO组和IR+NS组于再灌注前用与SF注射液等量之NS注射预处理,IR+sF组则用SF灌注前做预处理,每组30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再分为6h和12h两个时相点组,每组15只。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ALT、丙二醛(MDA)和统计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并用光镜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细菌移位率、内毒素、ALT和MDA水平IR+sF组均较1R+Ns组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扩展其临床新用途及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2h及4h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则明显减少,NO含量明显增多。结论肠黏膜损伤,应用川芎嗪后再灌注2h和4h两个时间段均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D缺血再灌注+刺五加注射液组。后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刺五加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分别观察小肠粘膜损伤程度并行病理评分,检测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NO^2-/NO^3-和D-乳酸浓度。结果:D组与B组和C组比较,小肠组织匀浆SOD活性上升(P〈0.05),MDA浓度降低(P〈0.01),血浆中NO^2-/NO^3-浓度上升(P〈0.05),D-乳酸明显降低(P〈0.01),小肠粘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1)。小肠粘膜损伤病理评分与D-乳酸水平呈正相关,与NO^2-/NO^3-水平和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肠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IR)可以引起肠黏膜充血性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对于肠充血基础的 缺血缺氧很敏感,这些细胞常会在术后发生凋亡或坏死。而程序性坏死是在凋亡受到抑制时,由死亡受体介导,调 节细胞发育及组织平衡。受体交互蛋白1(RIPK1)大量聚集形成复合体Ⅱ,与RIPK3相互作用,是启动程序性坏死的 关键。本文对程序性坏死在肝移植IR中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16)和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16),后2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术后2h组和术后24h组,每组8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诱导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2h和24h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TNF—α、IL-10和血浆中D-乳酸的水平。结果: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成功诱导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清营泻瘀方治疗组能够减轻肠黏膜的损伤,降低血中TNF—α和D-乳酸的含量(P〈0.05),晚期降低IL-10水平(P〈0.05)。结论: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荡涤肠胃宿垢、减少细菌移位、调节炎症介质平衡和保护肠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黄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和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内补充大黄对大鼠肠黏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大黄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肠外营养+肠内大黄液;模型组: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肠外营养;对照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但不夹闭,自由饮食。术后第3天收集尿液,采用双糖法(乳果糖/甘露醇)反应肠黏膜通透性,第6天处死大鼠留取小肠检测黏膜结构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对照组和大黄组肠黏膜通透性均低于模型组(P〈0.01)。大黄组肠黏膜通透性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大黄组(P〈0.01),大黄组接近于对照组(P〉0.05);小肠全层厚度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大黄组HSP70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黄组HSP70含量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可减少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保护肠黏膜结构。大黄的肠道保护作用与多种机制有关,诱导小肠HSP70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细胞凋亡及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采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实施再灌注来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姜黄素组在手术前5 d开始每天按200 mg/kg ig给药1次,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采用HE染色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并进行病理评分;TUNEl法观察肠黏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再灌注损伤3 h时肠黏膜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肠黏膜损伤严重,绒毛上皮成块脱落,固有层破坏、溃疡,腺体破坏严重;姜黄素组肠黏膜绒毛上皮仅部分脱落,腺体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肠黏膜隐窝可见大量凋亡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减轻,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GRP78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姜黄素有可能通过上调GRP78表达,减少内质网应激所致肠黏膜细胞凋亡,来减轻肠黏膜的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肠黏膜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条件下大黄素(Emodin)对肠上皮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影响,以研究大黄素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株Caco-2建立H/R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细胞(N)组、缺氧复氧(H/R)组、缺氧复氧+Hank平衡盐溶液(H/R+HBSS)组、缺氧复氧+大黄素(H/R+EN)组。检测跨上皮细胞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值;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测定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半定量RT-PCR法测定Occludin和Z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H/R组、H/R+HBSS组相比,H/R+EN组的紧密连接破坏明显减少;H/R+EN组的TEER值、Occludin和ZO-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R组、H/R+HBSS组(P<0.05)。结论大黄素可通过减少Occludin、ZO-1的破坏并增加其表达来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2.
徐斌  李琳  周振理 《天津医药》2007,35(8):598-600
目的观察活血清下法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动物黏膜细胞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对肠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活血承气合剂治疗组.对动物模型再灌注6、24、72 h时血浆内毒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因子Apaf-1和Bcl-2的表达分别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模型组和活血承气组6、24 h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活血承气组各时间点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活血承气组Apaf-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并在72 h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Apaf-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血承气组Bcl-2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在72 h高于对照组(P<0.05),而模型组Bcl-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造成内毒素明显升高、肠屏障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活血清下法可以通过抑制促凋亡因子Apaf-1表达及促进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来减弱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降低内毒素水平,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伟  薛丽霞 《河北医药》2010,32(13):1687-1690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诱导热休克蛋白(HSP)70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合理用药途径,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幼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体重60-75g SD幼鼠(〈21d),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SC)组,(2)缺血再灌注(IR)组,(3)TMP预处理后缺血再灌(TMP+IR)组;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12h亚组、24h亚组、36h亚组、48h亚组,各亚组分别于腹腔药物注射[TMP+IR组腹腔注射TMP(100mg/kg),SC组与IR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后12h、24h、36h、48h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两种酶的含量,测定幼鼠心肌内HSP70的含量.应用电镜观察幼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IR组和TMP+IR组各时间点血清中CK-MB、LDH含量明显高于SC组(P〈0.01);IR组心肌中HsP70表达量较SC组略增加,TMP+IR组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电镜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SC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IR组损伤最严重,TMP+IR组心肌细胞损伤较IR组有明显改善。结论HSP70的表达可以减轻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提高未成熟心肌对损伤性应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米洛利组(A组)。每组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120min3个时点处死6只大鼠,留取血浆和右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期间IR组肺组织W/D、MPO活性、AI、血清MDA均升高,而预先给予阿米洛利干预后可以减弱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阿米洛利预先给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阿米洛利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肝组织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SO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再依3个不同时限(40、50、60min)各分IR40、IR50、IR60及IPC+IR40、IPC+IR50、IPC+IR60亚组。检测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并行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SOD水平低于SO组,TNF-α、ALT及MDA水平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MDA水平和IPC+IR60亚组TNF-α水平均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PC+IR60亚组TNF-α、MDA水平与IR60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IR组其余亚组SOD、TNF-α、ALT及MD水平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预处理后肝门阻断50min可能是SD大鼠肝组织能耐受缺血的较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ax、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研究8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凋亡途径的影响以及其与脑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180—2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n=lO):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后给予再灌注;DADLE处理组分为DADLE2mg/kg组(A组,n=10)、DADLE3mg/kg组(B组,n=10)、DADLE5mg/kg组fc组,n=10):在I/R组的基础上于再灌注前经颈外静脉注射DADLE。手术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ax、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ham组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其他各组(P〈0.05),分别为(20.38±2.84)与(9.624-2.10);I/R组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为(52.73±6.08)与(19.49±2.35);而DADLE处理组中Bax阳性细胞数分别为:A组(43.71±3.85)、B组(37.92±4.08)、C组(36.20±3.94);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A组(28.744-2.41)、B组(33.584-2.16)、C组(34.96士1.98)。Bcl-2/Bax的比值,Sham组显著高于I/R组[(49134-3.4)%VS.(35.84-3.2%,P〈0.05];DADLE处理组中,A组为(66.4±6.8)%、B组为(85.7±7.3炀、C组为(92.6±6.9)%。结论在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ax与Be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而DADLE可以通过影响Bax与Bel一2的表达程度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的作用;由Bel-2/Bax的比值可发现,该作用与使用剂量呈现“S型剂量效应曲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经T迷宫训练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组(CUR组)、皮质酮组(CORT组)和姜黄素+皮质酮组(CUR+ CORT组),每组24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溶媒注射,1h后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于再灌注7d行T迷宫检测工作记忆,于再灌注2h、1、3、7d采血清和脑组织标本,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CORT水平增加(164±36 vs 92±24,P<0.05),海马BDNF含量降低(8.7±2.8 vs 19.4±5.1,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加(233±22 vs 21±4,P<0.01),T迷宫正确率降低(65%±7% vs 87%±9%,P<0.05);与IR组比较,CUR组CORT水平降低(102±18,P<0.05),海马BDNF含量增加(13.3±3.3,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163±11,P<0.05),T迷宫正确率增高(79%±10%,P<0.05);与IR组比较,CORT组海马BDNF降低(4.4±1.2,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加(332±35,P<0.05),T迷宫正确率降低(58%±6%,P<0.05);与CORT组比较,CUR+ CORT组海马BDNF含量增加(10.5±2.3,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降低(211±27,P<0.05),T迷宫正确率增高(71%±12%,P<0.05).结论:姜黄素预先给药可通过抑制应激反应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对氯吡格雷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浆膜下注射法建立胃溃疡大鼠模型;60只胃溃疡愈合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氯吡格雷组、0.5 mg·kg-1伊托必利组、1.0 mg·kg-1伊托必利组。伊托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0.5、1.0 mg·kg-1·d-1伊托必利灌胃,1 h后与氯吡格雷组大鼠同时再予8.0 mg·kg-1·d-1氯吡格雷灌胃,之后禁食6 h,其余组别均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灌胃30 d。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计算溃疡复发率、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cleaved Caspase-3、NF-κB、Occludin、ZO-1、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氯吡格雷组大鼠溃疡复发率、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大,cleaved Caspase-3、NF-κB、p-p38、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伊托必利两组大鼠的溃疡复发率、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则显著减小,cleaved Caspase-3、NF-κB、p-p38、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ccludin、ZO-1表达则显著增多,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伊托必利对氯吡格雷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机制可能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上调及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