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微偏腺癌(mini 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又称恶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宫颈腺癌[1],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组织学改变轻微,常易漏诊及误诊,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20  相似文献   

2.
宫颈粘液性微偏腺癌(粘液性恶性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粘液性微偏腺癌 (粘液性恶性腺瘤 )有许多良性组织学假象 ,导致病理医师对宫颈粘液性微偏腺癌的漏诊、误诊或与宫颈高分化粘液性腺癌混淆。为此 ,现对宫颈粘液性微偏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使病理和临床医师对其定义、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1992~2004年经病理证实的6例宫颈微偏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微偏腺癌以阴道排液为主要症状,以黏液性腺体增生伴轻微异形性为病理特点。结论 对可疑病例高度重视,临床与病理密切配合,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MDA),既往又被称作恶性腺瘤,1870年德国妇科医生Gusserow第一次对其进行过相关描述,1975年由Silverbirg和Hurt重新命名为"微偏腺癌",意为其细胞和结构具有微小的异型性。2003年WHO分类将其定义为"宫颈黏液腺癌的微小偏移类型"。2014年的新分类在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5.
以尿失禁为主诉的宫颈微偏腺癌1例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inimal devimion adenocarcinoma,MDA)以阴道大量排液为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困难。现报告1例以尿失禁为主诉的宫颈微偏腺癌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有助于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6.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伴发多种妇科肿瘤,且肿瘤类型较为罕见,在临床中易出现漏诊、误诊。现报告1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合并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卵巢黏液性肿瘤和宫颈微偏腺癌的病例。患者以盆腔包块首次就诊,经卵巢肿瘤剥除术后诊断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并发微小的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但经2次肿瘤剥除术后均短期内复发,最终进展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第3次手术切除子宫后偶然发现同时存在宫颈微偏腺癌。回顾该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妇科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宫颈微偏性腺癌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微偏性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为肿瘤腺体及细胞无论在细胞形态学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上不典型性变化很小,诊断困难。由于本病常被临床及病理误诊为良性,故对本病认识甚为重要。我院1980年以来治疗宫颈微偏性腺癌8  相似文献   

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与宫颈鳞癌及大多数宫颈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研究发现仍然有hrHPV检测阴性的宫颈癌存在,大约10%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无关,这些腺癌主要包括:胃型黏液性腺癌中的微偏腺癌、透明细胞癌、中肾管腺癌以及浆液性癌。这些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筛查手段难以发现、病理诊断困难,常易漏诊及误诊,使大多数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不佳。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的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与宫颈鳞癌及大多数宫颈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研究发现仍然有hr HPV检测阴性的宫颈癌存在,大约10%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无关,这些腺癌主要包括:胃型黏液性腺癌中的微偏腺癌、透明细胞癌、中肾管腺癌以及浆液性癌。这些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筛查手段难以发现、病理诊断困难,常易漏诊及误诊,使大多数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不佳。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1947年Mestwerdt使用“微癌”(microcarcinoma)这个术语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是在早期宫颈鳞癌上。Burghardt和Holzer认为微癌是一种肿瘤体积很小到不可能转移的癌,而并非是规定浸润深度在某一范围的癌。并定肿瘤体积500mm~3为微癌复发的上限。除他们外,对宫颈腺癌体积的重要性还未见报道。为此,作者研究了36例Ⅰ期宫颈腺癌的肿瘤体积和浸润的深度与淋巴转移和临床结果的相关性。并运用Burghardt和Holzer的方法计算肿瘤的体积,以便对罹患“微腺癌”(micro-adenocarcinoma)的病人提出行保守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以往称为恶性腺瘤(malignant ademen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2003年WHO新分类将其归为粘液腺癌的变型"偏离型".MDA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检查分化好,形态学上与正常宫颈腺体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却表现为高度恶性,转移快、疗效及预后差,不易被早期发现.我院近10年共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宫颈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宫颈浸润性腺癌病理分类,即国际宫颈腺癌标准和分类,和一种基于浸润方式的宫颈腺癌分型即Silva分型。本文将对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类和分型进行阐述,并分析新的分类和分型系统在宫颈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宫颈绒毛管状乳头状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又称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1989年由Young和Scully首次提出[1],1994年被WHO列为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2],是宫颈腺癌的一种亚型.绒毛管状腺癌较少见,目前国内仅报道4例[3-6],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4.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女性患者常伴发多种妇科肿瘤,且肿瘤类型较为罕见,常在临床中出现误诊漏诊。文章报道1例PJS患者以腹胀及白带增多为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提示盆腹腔巨大包块、宫颈膨大坚硬,最终确诊同时合并宫颈微偏腺癌、卵巢环小管性索间质细胞瘤和黏液性囊腺癌。另外,文章对PJS患者合并妇科肿瘤的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对PJS女性患者合并多发妇科肿瘤的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随访进行了分析,为PJS相关的妇科肿瘤诊断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宫颈黏液腺癌是宫颈恶性肿瘤中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组织学类型,其分类主要有宫颈胃型腺癌、宫颈肠型腺癌和宫颈原发印戒细胞型腺癌等。由于宫颈黏液腺癌的发病机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之间的不确定性,因此难以通过常规宫颈癌筛查加以提示。同时,宫颈黏液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且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宫颈普通腺癌有所不同,导致患者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宫颈黏液腺癌较宫颈普通型腺癌的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对HPV疫苗的普及,宫颈黏液腺癌相对发病率较前略有升高,关于宫颈黏液腺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宫颈黏液腺癌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以期为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宫旁切除术加阴道上段切除术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宫颈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例子宫全切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次)广泛性宫旁切除术+阴道上段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中1例为外院会诊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48.4岁。1例宫颈微偏腺癌,1例宫颈腺鳞癌,1例宫颈腺癌,2例宫颈鳞癌。临床分期ⅠA2期2例,ⅠB1期3例。5例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6d,手术时间平均16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mL。术中无一例输血,未发生手术损伤。无一例发生术后病率。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平均为术后15.2d,残余尿量平均14.8mL,无一例发生尿潴留。5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阴道壁及宫旁组织、双侧卵巢未见癌侵犯,但1例宫颈腺癌患者双侧盆腔淋巴结见33枚有癌转移,术后1周开始给予化疗,目前正在放疗随访中。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复发、远处转移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宫旁切除术加阴道上段切除术治疗子宫全切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s,G-EAC)由日本学者Kojima等[1]于2007年首次提出,将其描述为以表达胃型黏液为特点,形态学上类似于幽门腺上皮的子宫颈恶性上皮性肿瘤。在2014年WHO分类中,G-EAC是作为子宫颈黏液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罕见的有胃型分化的黏液腺癌,其发病率仅占子宫颈腺癌的l%~3%,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是其高分化形式[2]。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8.
宫颈腺癌是宫颈癌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较鳞癌少见.近年来,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发病趋于年轻化,预后比同期鳞癌差.此外,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率高于鳞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显著低于鳞癌,这些均对宫颈腺癌的诊治有重要影响.从宫颈腺癌致病因素(雌激素、孕激素与人乳头瘤病毒)、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及卵巢保留以及放化疗进展3个热点问题着手,简述近年来宫颈腺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宫颈微偏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附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官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2年~1992年治疗的8例官颈微偏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官颈腺癌的3.9%,8例患者平均年龄46.8岁,临床症状:稀粘液性白带增多1例,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以上两种症状兼有3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4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4例行手术 放疗 化疗,1例患者手术 放疗。3例放疗 化疗。随访,3例无瘤生存6~12年,5例存活11~39个月。结论官颈微偏腺癌扩散早,预后差,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上应与重度官颈炎症及腺体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20.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是1989年由Young和Scully首次提出的[1].VGPA是宫颈癌中少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宫颈腺癌分化及愈后较好的一种亚型.VGPA发病率约占宫颈腺癌的3.7% ~4.8%[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VGPA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1岁,因"接触性出血半年"于2012年10月15日收入院.患者,18岁月经初潮,5天/30天,G1P1,4年前经阴顺产1女;无口服避孕药史,无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