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单纯硬膜外血肿与心电图V,导联T波高耸的关系。方法 用心电图常规12导联,观察18例急性单纯硬膜外血肿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手术后随着颅内压下降,V3导联T波振幅亦随之下降。结论 单纯硬膜外血肿所致的颅压增高,与V3导联T波高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时硬膜外试验剂量有效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时脊麻(SA)作用是否影响含肾上腺素硬膜外试验剂量(TD)的有效性。方法 25例CSEA病人,静脉或硬膜外注射2%利多上瞳因3ml(含肾上腺素15μg)。SAU有仅静注,SA后30 ̄40min时先后随机交叉间隔10min静脉和硬膜外注药。观察SA最大平面和注药后峰-峰HR(△HR)、SBP变化(△SBP)和自觉症状。以△HR≥20次/min、△SBP≥2kP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T波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波  王波 《实用新医学》2001,3(2):151-152
  相似文献   

4.
5.
<正>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改变为低平或倒置,临床上经常见到,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表现,对此改变的误诊率很高。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计53例,男性14例,女性39例,年龄在30~55岁。临床表现53例常见症状依次为心悸48例,占90.6%;胸闷37例,占69.8%;烦燥易激27例,占50.9%;失眠多梦17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7年以来对高血压病人局麻药中加入1:30万肾上腺素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年龄28~81岁)的Ⅰ、Ⅱ期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病人71例,随机分两组。A组29例,硬膜外腔注入不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B组42例,硬膜外腔注入含1:30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另选同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年龄相同没有高血压病的20例病人为C组(对照组),硬膜外注1:30万肾上腺素局麻药。本文病例均行腰段硬膜外麻醉,首次总量为2%利多卡因10ml~15ml,阻滞平面T_(6~10)至L_3~S_5,麻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59岁。因问歇性胸闷5年,加重5天,以“冠心病,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于1998年3月21日收人我科CCU病房。胸闷多在劳累时发生,不伴胸痛、出汗,偶伴头晕,无晕厥,持续时间10余分钟至半小时不等,休息后可缓解,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吸烟40年。每日20~40支,不饮酒。体格检查:T36.9℃,P72次/分,R20次/分,Bp18.7/10kPa,肥胖体型,表情安静,口唇无紫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呼吸平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较柔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肝颈征(一),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相似文献   

9.
10.
李琦 《中原医刊》2011,(14):31-32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90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各450例,分析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V3R→V6R直立T波出现率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率逐渐增多。女性以倒置T波为主,男性直立T波多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3R→V6R的T波可均倒置,女性多于男性(P〈0.01);也可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男性多于女性(P〈0.01),但未见由倒置→直立。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的病因、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心电图T波改变儿童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的病因;应用四通道动态心电图对各病因导致的小儿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心肌酶谱和病毒学检查,总结其心肌酶谱特点.结果 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主要由心脏功能紊乱、心肌炎、呼吸道感染引起,分别占43.75%(56/128)、12.50%(16/128)、17.96%(23/128).除心肌炎引起的T波改变以全天改变为主外,心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的T波改变主要表现为白天改变、夜间正常.128例心电图T波改变儿童患者,全天改变为12.50%(16/128),夜间正常为67.97%(87/128),白天改变为19.53%(25/128).128例心电图T波改变儿童患者中出现早搏现象92例,占71.88%,室性、房性、交界性早搏均以频发性早搏为主,占比分别为71.70%(38/53),59.38%(19/32),85.71%(6/7).心肌酶谱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I)增高为主,共94例,占73.44%,其次为谷草转氨酶(AST),占19.53%(25/128).结论 当儿童出现心电图T波改变时,应该加强对T波改变情况、早搏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儿童心肌酶谱检测,以便能够及早发现病因,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体位对12导联心电图QRS电压改变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需要做心电图而又不能平卧的病人,此时一般取坐位进行检查。笔者发现坐位检查时,受检查QRS波振幅有明显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45例体检者进行站立、平躺、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坐位等不同体位测试,以平卧位的心电图作为标准,其他体位的心电图T波与其进行对比,观察不同体位心电图T波的改变情况。结果:不同体位测试者心电图在ST段与平卧体位测试者相比变化并不明显,而俯卧体位的心电图在STⅢ、V4~V6、aVF段的波形为下斜型,下壁T波的变化较明显,T波由直立线性转为低水平线性,而前外侧壁则由垂直转为低平平坦。结论:不同体位ST的变化属于正常的改变,对临床诊断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兔15只,雌雄不拘,体重1.9~3.5kg,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颈总动脉插管并通过压力换能器和二导仪相连以记录动脉血压,耳缘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0.1~0.2mg/kg)和垂体后叶素(ADH,稀释后,每只量为2~5单位),同时记录颈总动脉血压(单位kPa)和  相似文献   

15.
156例体位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体位性T波改变在临床心电图中的意义。方法:取3组共156例,观察平卧位与直立体位时12导联心电图变化。结果:直立性T波改变在下壁T波改变组占76%,冠心病占24%。正常组占18%。结论:体位性T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T波变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后对心得安敏感者及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的影响.作者认为心得安试验属非特异性诊断方法,对中青年女性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可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但对中年以上的患者鉴别冠心病或心得安敏感所致的ST—T改变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7.
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淑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89-4990
<正>在临床心电图报告中。T波改变是很常见的一种异常心电图诊断,但笔者常见到一些临床医生把T波的某些改变片面地误诊为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损失。众所周知,心电图中的T波代表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下降支较陡。T波的方向和QRS波主方向一致,在Ⅰ、Ⅱ、Ⅴ_(4~6)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其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的R波的1/10。任何引起心肌除极异常的  相似文献   

18.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5,9(8):714-714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36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各查1次心电图12常规导联测定其PtfV1值。结果治疗前PtfV1阳性者为202例(55.2%)治疗后为116例(31.7%),P<0.05。治疗前PaO2降低时,PtfV1阳性率增高;左房扩大和/或左室扩大者,PtfV1阳性率较高。结论肺心病患者PtfV1阳性并不少见,且影响因素较多,不宜作为肺心病并存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但与肺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站立性体位对常规平卧位12导联心电图(ECG)QRS波振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站立位心电图描记,比较两种体位下Q波、R波和S波的振幅。结果:下壁导联中QII、III、aVF、R I、III、aVF、SIII振幅较平卧位降低或加深(P<0.05);侧壁导联中Q I、V5-6、RI、aVL、SI、aVL振幅较平卧位降低或加深(P<0.05);胸前导联中R V1-4、S V1-3振幅较平卧位降低或加深(P<0.05);aVR导联中R aVR振幅较平卧位降低(P<0.05)。结论:平卧位、站立位记录的QRS波振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女性生理周期中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并探讨其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中出现心电图T波改变的健康育龄女性100例,分别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血清中雌二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育龄女性生理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子宫内膜分泌期)心电图T波改变的主要特征为低平或倒置,而排卵期心电图T波正常(变成直立);排卵期雌二醇水平为(314.6±95.8) pmol/L,明显低于月经期的(336.4±117.5) pmol/L、子宫内膜增生期的(438.4±135.4) pmol/L以及子宫内膜分泌期的(342.1±119.6) 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育龄女性生理周期雌激素水平变化与心电图T波改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14,P<0.05)。结论健康育龄女性生理周期内心电图存在一定的T波改变,其可能与生理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