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远程磁导航系统(RMN)辅助下应用加强消融策略行心房纤颤(AF)射频消融治疗对AF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且自愿参加该临床研究的患者49例非瓣膜性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消融组(CAG,n=24)和加强消融组(EAG,n=25)。CAG组对左右肺静脉行单环线性消融,EAG组在CAG消融基础上,靠近原有消融径线,在心房侧再次行线性消融,形成双环线性消融。术中应用磁导航消融导管,RMN系统、CARTO 3系统和Lasso环状标测电极,术后常规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EAG组较CAG组消融时间明显延长[(45.66±6.59)vs(40.10±3.48)min,P0.01],而在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和静脉血测定脑利钠肽前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9.3±5.6)个月,应用动态心电图随访发现EAG组复发率较CAG组明显降低(33.33%vs 8.00%,P0.05)。二次手术时发现复发患者均存在电传导恢复情况,8例再次手术均成功。结论加强消融策略能有效改善AF患者的远期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环状电极指示下对肺静脉行射频消融电隔离术.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治疗28次(6例进行了第2次,1例进行了第3次),隔离静脉68根,肺静脉62根,上腔静脉6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58根,62根肺静脉中54根达到消触终点.平均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20±18)min和(32±9)min.平均随访(5.0±2.3)个月,示13例无房颤发作、2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7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是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 ,但由于复发率较高以及出现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对其方法学有很大争议。近来我们对 1例局灶性房颤通过射频消融左肺静脉口成功的造成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 ,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患者男性 ,6 3岁 ,有阵发性心悸病史 10年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 (房早 ) ,可见“P在T上”房早诱发短阵房颤 ,持续数分钟和数小时。平时房颤发作频繁 ,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此次因发作房颤入院。入院诊断 :阵发性房颤 ,冠心病、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12通道心电生理记录仪在左房环状线性(线)消融、肺静脉口节段性(段)电隔离术加局灶性(点)消融法(简称线-段-点法)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12通道心电生理记录仪,在双Lasso电极标测下分别在左房环状线性消融左右侧上下肺静脉口周围,肺静脉口壶腹部节段性消融丛状电位,最后标测和点状消融提前的单相电位(在肺静脉内或心房内和腔静脉口).结果 26例患者均行肺静脉开口外环状线性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共89条.行点状消融共25例.26例中20例所有异常电位消失,6例肺静脉内仍有高耸的异常电位,但已达到传出阻滞.手术即刻成功率100%.随访4~8个月,24例(92%)未发作房颤;2例(8%)术后仍有房颤发作,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所有病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采用12通道心电生理记录仪能够达到"线-段-点联合消融法"治疗房颤的要求,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所具备的常规电生理检测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对连续100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系统(76例)或EnSite-NavX系统(24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彻底电学隔离。结果100例患者共完成200个环形消融环,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0%。操作时间150~365(240±65)min,X线时间为23~61(37±12)min。其中8例(8.0%)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随访5.5~12(10.2±5.7)个月,累计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为85.0%。术后1、2、3、4、5、6个月时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分别为66.0%、82.0%、87.0%、85.0%、85.0%、88.6%。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结论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对肺静脉-心房(PV-LA)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26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31~69(52±11)岁,均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分为2组,第1组15例应用普通4 mm电极温控导管消融,第2组11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3根或4根肺静脉(PV)消融.结果第1组15例患者第1次消融了50根PV,即刻PV-LA电隔离成功率92%,手术时间平均3.5 h.其中在2例因房颤复发行第2次消融的患者中,第1次消融的7根PV中有6根(86%)恢复了与LA间的传导.第1组随访平均13个月,无房颤发作者8例(53%,含2例经再次消融患者),有效3例(20%).第2组11例患者第1次消融了44根PV,即刻PV-LA电隔离成功44根,成功率100%,11例手术时间平均2.8 h,1例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消融时发生心脏压塞.第2组随访平均4个月,无房颤发作者7例(64%),有效2例(18%).结论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PV-LA电隔离可能(1)缩短PV-LA电隔离所需的时间和提高成功率;(2)减少术后PV-LA电传导恢复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复发率;(3)初步结果表明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较安全,但是否增加PV狭窄和心脏压塞等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方法学@杨延宗!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刘少稳!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高连君!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林治湖!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联合复杂碎裂电位(comp 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 s,CFAEs)消融及环肺静脉电隔离(c ircum ferential pu lmonary ve in isolation,CPVI)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持续性AF患者36例,首先进行环肺静脉消融,然后进行左房CFAEs消融,消融中恢复窦性心律则予以诱发AF;结束CFAEs消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进行电复律。结果 36例患者完成CPVI及CFAEs消融,5例恢复窦性心律;4例于消融中转为房扑;27例患者完成左房CFAEs消融后仍为房颤节律,31例患者进行了电复律,2例患者电复律失败继续进行了线性消融。平均随访12±2个月,CFAEs+CPVI组32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67.6%。结论联合CFAEs+CPVI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肌肌袖相关的房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病例为1998年1月~2001年4月在我院因房速[部分伴心房颤动(房颤)]而行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不同部位起源房速的临床特点和心内激动差异.结果共19例,年龄(46.8±18)岁.尝试消融治疗16例,房速起源右房侧11例,分别为希氏束上方4例,上腔静脉、右心耳各2例,下腔静脉、冠状窦口、终末嵴各1例.起源于左房侧5例,分别为肺静脉4例,左心耳1例.消融成功13例(81%),不成功者分别为希氏束旁2例,肺静脉1例.左房起源和上腔静脉起源房速心电图aVL导联P波呈负相,不同之处是后者Ⅰ导联P波呈正相.左上肺静脉、左心耳和上腔静脉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早)和房速冠状窦远端心房激动早于或等于冠状窦口.而右上肺静脉房早和房速的冠状窦口激动早于远端.左上肺静脉、冠状窦口和下腔静脉的房早和房速时的冠状窦口激动早于右房上部.其他起源房早和房速时的右房上激动早于冠状窦口.成功消融部位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的P波(37.6±16.6)ms.但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心动过速病例中各有1例经消融隔离心动过速起源的远端而成功.虽然多数患者的心动过速起源于易形成肌袖的心房和血管交界部位,但是肺静脉起源房速[AA间期(230.8±58.O)ms]的频率显著快于其他部位者[AA间期(342.6±86.5)ms,P=0.015],且更易出现房颤(4例全部出现).成功病例随访1~30(10±10)个月,无复发.结论局灶房速好发于心房与其他结构交界的部位,可能与该部位心房肌肌袖的存在有关,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初步定位房速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12.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前,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导管消融,电生理学家力图通过不断改进消融术式,获取更好的消融效果,以期达到最终根治房颤的目的;二是药物治疗,许多药理学家则希望研制出副作用小、见效快、能长期抑制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部分对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有疑虑的临床医师也对此抱有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在射频消融阵发生心房颤动(房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阵发性房颤患,根据电生理检查中房性早搏起源的初步定位,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穿刺房间隔,将大头导管送至左房肺静脉进行标测,寻找房性早搏时记录到最提前出现的局部电位或峰电位处,用温度控制(60℃)导管,输出功率20W,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9例患穿刺房间隔。12例患共21个靶点中,位于左上肺静脉8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碎裂电位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22例药物治疗无效有症状的房颤患者(阵发性16例,持续性6例),在自发或诱发房颤时,用Carto构建左心房或左、右心房的三维模型并标测、消融碎裂电位,终点是消除标测到所有碎裂电位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碎裂电位消融后,13例(59%)转复为窦性心律(直接转复7例,先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然后转复6例),9例消融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成功。6例复发(5例房速/房扑,1例阵发性房颤)再次消融,5例成功,随访3—18(10.9±4.8)个月,共有16例(73%)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碎裂电位主要分布于左侧房间隔、肺静脉周围、左心房顶部。碎裂电位消融后房颤终止前房颤周期与碎裂电位消融前相比明显延长[(157±18)ms vs (211±32)ms,P〈0.05]。除一例发生心脏压塞且心包穿刺成功引流外,无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碎裂电位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24,自引:23,他引:1  
目的 以肺静脉电学隔离为终点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式的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旨在探索规范化的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改良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方法。方法 124例患者(男性96例,女性28例),年龄27-76(53.6±8.7)岁。其中92例为阵发性房颤,32例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若无自发房颤则在心房进行持续递增的快速刺激(频率200—600次/min)诱发房颤。均在非接触式标测观察房颤时心房激动情况,将最常激动部位做为房颤基质进行改良消融,并根据消融后重复等电位标测的结果作出递进式调整,直至房颤被终止不再被诱发。结果 在既不隔离肺静脉也不寻求碎裂电位的情况下,87.1%(108/124)的房颤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余被转为非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可将消融灶分为3种类型,其中以7字形的A型线性消融最关键,71.6%的阵发性房颤可被A型消融终止且不再被诱发,而68.8%的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则需通过B型消融终止。随访(21.6±5.3)个月,90.3%(112/124)的患者不服药亦无房颤发生。其余9.7%(12/124)的患者有顽固性非典型房扑/房速,其中仅1.6%(2/124)的患者伴有阵发性房颤。结论 递进式的心房基质消融术可以将房颤有效地转复为窦性心律,并有满意的远期疗效。此种术式简单易行有望在NavX和Carto标测下复制。  相似文献   

17.
Early recurrence of atrial arrhythmias(ERAA) after ablation is common and strongly predicts late recurrences and ablation failure. However, since arrhythmia may eventually resolve in up to half of patients with ERAA, guidelines do not recommend immediate reintervention for ERAA episodes occurring during a 3-mo postablation blanking period. Certain clinical demographic, electrophysiologic, procedural, and ERAA-related characteristics may predict a higher likelihood of longterm ablation failure. In this review, we aim to discuss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ERAA, an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ERA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胸腔镜辅助微创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17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83例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微创组),另89例行环同侧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导管组).其中男116例,女56例;年龄32~80(56±12)岁.房颤病史平均(72 ±68)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及术后心功能和左房内径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接受RFC治疗的房颤患者的资料。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指导下对该28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后3、6月用心脏超声仪评价心功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RFCA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8例患者中有27例(96.4%)未复发房颤,与术前比较,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内径[(37.3±4.8)mm比(34.1±4.6)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9.8±8.7)%比(64.2±6.8)%]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心功能和左房内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