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为本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27例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疗效、误诊与复发情况及合并症。结果:(1)男女发病比例为1.2∶1,平均发病年龄为(72.6±11.0)岁;(2)8.4%的患者伴有口腔黏膜受累,45.9%患者发病1个月以上才出现典型的水疱或大疱;(3)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阳性率高于间接免疫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4.8%和75.9%;(4)皮损程度越重,控制症状需要的糖皮质激素量越大;(5)发病早期误诊率50%,非大疱期最易误诊为湿疹,大疱期最易误诊为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6)24.3%的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老年初发湿疹样皮疹患者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病理检查,排除BP;(2)糖皮质激素治疗BP时起始需足量,缓慢减量;(3)避免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诱发因素可能会降低B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3例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四肢和(或)躯干、面部弥漫色素沉着伴色素减退斑,毛细血管扩张及表皮萎缩不明显,一般手足未累及.自觉症状不明显.本病易被误诊为白癜风、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等,组织病理诊断及特殊染色有助于鉴别.对其中1例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皮损,在真皮乳头处可观察到折光较强的物质沉积,伴有部分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皮损基底层有黑素帽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6):335-337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1)男女患病比例为1∶1.08,发病年龄23~89岁,病程2个月~30年;(2)头、面部为好发部位,51~70岁患者最为多见;(3)皮损单发性37例,皮损多发性111例,皮损直径1~30 mm,大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黑褐色或黑色疣状扁平丘疹;(4)14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者93例,临床和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2.8%;(5)148例中棘层肥厚型63例(42.6%)、角化过度型40例(27.0%)、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混合型19例(12.8%)、腺样型13例(8.8%)、刺激型9例(6.1%)、菌落型2例(1.4%)、黑素棘皮瘤型1例(0.7%)及角化过度型和腺样型混合1例。结论:结合病史,脂溢性角化病在临床上诊断并不是很难,但应与某些疾病相鉴别,其组织病理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肝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简称HEP)是在1975年被确认的一种新类型卟啉病,本文报告HEP1例,并结合从文献中发现的7例HEP,提出了易与本病混淆的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简称EP)及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简称EPP)的鉴别.1例患者为女孩,生于1969年.其父母为表兄妹.从1岁开始日晒几分钟就出现红斑及水疱,有烧灼及痒感.两手受累最重,面及足部亦有皮损.水疱溃疡并形成轻度瘢痕.外伤不引起皮损.年龄较长  相似文献   

5.
20 0 4 0 15 3 肠病性肢端皮炎 15 8例临床分析 /曾令济 (湖北仙桃市一院皮肤科 )…∥皮肤病与性病 .- 2 0 0 3,2 5 (3) .- 2 7~ 2 9临床观察表明 ,皮损特点为暗红斑 (10 0 % )、鳞屑 (91% )、灰褐色痂 (6 1% )及水疱 (5 2 % )、丘疹 (6 % )、浅在糜烂 (2 6 % )等 ,皮损 94 %发于口腔周围 ,2 1%四肢末端。消化道症状明显 ,77%患者有腹泻 ,腹泻 1月左右才出现皮损或皮损出现7.9天出现腹泻。患儿的毛发异常 (92 % )、毛发稀疏等。 90 %以上的患者经 1次性 (1周左右 )补锌治疗即可痊愈而不复发。本病预后好 ,治愈后一般健康和生长发育不受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例G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5岁,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最后均出现GSS典型的皮损及组织病理表现;患者有不同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3例皮损TCR基因重排阳性,1例阴性;予多种方法治疗后取得一定疗效。结论 GS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弹力纤维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本病治疗困难,其标准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86年底我们在性病监测工作中共查出后天早期梅毒15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患者来源(1)地市综合医院皮肤科报病23例;(2)定期对收容、拘留及部分劳改单位的特殊人群进行STD检查发现71例;(3)病人主动前来我科性病门诊查治的59例。诊断患者均有婚外性交史,临床有典型的梅毒皮损和USR、VDRL试验阳性及在皮损中查到梅毒螺旋体而确诊。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5年4月~2006年10月,应用库拉索芦荟鲜汁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患者来自门诊病人,性别不限,年龄15~35岁,寻常性痤疮按Pillsbury分级法1,选择中度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表现为散在或多发黑头粉刺及散在、炎症性皮损,浅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逐渐增多。排除标准:(1)炎症损害重,有明显皮肤破损者;(2)需要合并用药或用系统药物治疗者;(3)已知对芦荟鲜汁及过氧化苯甲酰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4)患者有遗传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口周皮炎、面部皮炎及湿疹等,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20 0 30 2 74 点状掌跖角皮病一家 5例 /崔玲 (四军大西京医院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2 ,31(7) .- 46 8~ 4 6 9先证者 ( 5)男 ,4 3岁 ,掌跖斑点状黄色透明状角化丘疹 10余年。皮损渐增多、增厚 ,致掌面凹凸不平 ,自觉手掌发木 ,足部行走久后疼痛。家族史 :先证者的外祖母 (已故 )、母亲 (已故 )、兄弟 3人 ,3代有 5人发病 ,发病年龄均在 30岁以后 ,持续终身不退。组织病理示皮损处显著角化过度 ,排列致密 ,形成大的角质栓 ,角栓下方生发层呈杯状凹陷 ,颗粒层及棘层肥厚。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目前尚无特效…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5年应用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厂生产)针剂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湿疹2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病例入选标准(1)病程较长,全部超过1yr;(2)皮损肥厚粗糙。瘙痒较剧;(3)曾内服外用各种药物,效果不明显者;(4)无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全身真菌感染,无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者。1.2临床资料根据标准纳入28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平均48岁,病程1~25yr,皮损多发于足背,小腿,其次手背,前臂。皮损直径2cm~8cm。1.3方法取得宝松1ml加2%利多卡因1ml,常规消毒皮肤,皮损内作多点注射,每2周1次,3次一疗程,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活检观察85例(13~73岁)妇女外阴、阴道和会阴部的色素性皮损.其中59例痣细胞痣,16例雀斑样痣,4例黑素瘤和6例其它皮损.并将痣细胞痣与20~60岁,4个年龄组妇女躯干部所取200个痣进行对照比较,共同观察的组织学特征有:(1)雀斑样痣性黑素细胞增生;(2)黑素细胞异形性;(3)结构异形性:交界性黑素细胞巢的大小、形态、位置或与相邻细胞巢融合;(4)真皮痣细胞成熟和(或)神经样变;(5)真皮乳头板层状及(或)同心圆状嗜酸性纤维增生;(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faciei,LMDF)皮损的皮肤镜下特征。方法收集本科门诊经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LMDF的18例患者共计135处皮损进行皮肤镜检查,分析其皮肤镜下的图像特征。结果 18例LMDF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84岁,平均39.6岁。累及面中部者16例,同时累及颈部者1例,14例累及双眼周。皮肤镜下主要图像特征依次为:①橘黄色或红黄色半透明均质结构103/135(76.30%);②靶样毛囊角栓59/135(43.70%);③线状血管48/135(35.56%),其中位于皮损上者26/135(19.26%),且不贯穿皮损中心,位于皮损周围者22/135(16.30%);④红褐色均质结构11/135(8.15%)。其中橘黄色或红黄色半透明均质背景上靶样毛囊角栓最具特征性。结论 LMDF患者的皮损在皮肤镜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皮肤镜检查可能为本病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一例56岁男性,6年中反复发作红斑、丘疹,并伴鳞屑、坏死、结痂,消退后遗留色素减退性疤痕。临床诊断为慢性苔藓样糠疹,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淋巴瘤样丘疹病。皮损有三种表现:(1)腹,大腿有典型的慢性苔藓样糠疹粘附鳞屑的小斑片;(2)胸、上肢有大而坚实的红丘疹;(3)左腋皮肤红斑、坚实、硬结,并与其下方增大的淋巴结粘连。取第一种皮损的活  相似文献   

14.
40例结节性/囊肿性痤疮男性患者,年龄16~31岁,分别用氨苯砜(DDS)100mg/d 或13-顺维甲酸40mg/d,作随机单盲治疗试验。疗程均为16周,分别在0、4、8、16、20、28、36周根据下列参数进行疗效评价:(1)皮损数目(脓疱、结节和囊肿);(2)照相评价;(3)病人自评;(4)皮脂分泌率;(5)皮肤表面需氧和厌氧菌株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以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mRNA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6例正常人皮肤中IL-17、IFN-γ和MIP-3αmRNA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均有IL-17、IFN-γ和MIP-3α mRNA的表达.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为1.142±0.059(A值,下同),较正常人对照组(0.879±0.034)明显增高(P<0.001);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在皮损和正常人对照分别为1.114±0.056和0.905±0.026,差异有显著性(P<0.001);MIP-3αmRNA的表达水平为1.140±0.052,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868±0.031)(P<0.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IFN-γ及MIP-3α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3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角化棘皮瘤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均为单发皮损,50岁以上40例(占93.02%),平均发病年龄(70.72±13.59)岁。皮损好发于头、面及四肢远端等暴露部位。3例早期皮损,39例成熟期皮损,1例消退期皮损。呈"火山口状"溃疡33例(76.74%)、皮角3例(6.98%)、角化过度30例(69.77%)、角化不全24例(55.81%)、角囊肿26例(60.47%)、毛玻璃样细胞20例(46.51%)、异型细胞18例(41.86%)、病理性核分裂相10例(23.26%)及真皮炎性细胞浸润34例(79.07%)。均予手术切除皮损,至今未见复发。本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53.49%,易被误诊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寻常疣等。结论角化棘皮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单发性皮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36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6.5岁,男:女为3:1.以皮损为首发症状者22例(61.1%),皮损和关节炎同时发生者8例(22.2%),关节炎首发者3例(8.3%);各关节受累的频率依次为远端指/趾间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肘关节、肩关节和脊柱关节、髋关节.关节炎分类:仅远端指/趾间关节受累型10例(筋.8%);多关节炎型16例(44.4%);不对称少关节炎型5例(13.9%);脊椎炎型4例(11.1%);残毁性关节炎型1例(2.8%).所有患者依据病情给予阿维A、来氟米特、环孢素、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等综合治疗,皮损和关节症状均获得一定缓解.结论:本病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非对称多关节炎和远端指(趾)关节易受累是本病的特点.合理联合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多发性毛母质瘤。患者女,14岁,背部3个皮下结节伴触痛1年。3处皮损均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背中部皮损)真皮内可见由嗜碱性粒细胞、影细胞、过渡细胞构成的肿瘤团块;(背上部、下部皮损)真皮内见影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异物巨细胞及钙沉积。诊断:多发性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19.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是近年来国外文献陆续有所报告的一个新病,尽管其独立性还有争议,但也有很多关于本病的研究分析报告,迄今已超过50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其历史命名、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免疫荧光所见等有关资料综合叙述如下:一、历史命名:1971年Agnello等首先报告1例,有多形红斑样皮损,血清中有低分子量C_(1q)沉淀素(7s).此外尚有高γ-球蛋白血症、血清C_1~C_3水平降低、C_8~C_9正常.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作者命名为"异常性红斑狼疮相关综合征"(unusual SLE related syndrome).1973年McDuffie等报  相似文献   

20.
993430 粘液水肿性苔藓1例/唐亚娟(常州市一院)//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3)。-199 本例肝功能异常4年,无肝炎病史,皮损病检在真皮中尤其真皮下部有较多粘蛋白沉积,皮损符合结节和风团样斑块型。本病不伴有全身内分泌异常,又称非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粘蛋白沉积症,与甲状腺疾病无关。参3(余春艳)993431 恶性黑棘皮病伴胃癌及多发性寻常疣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