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5月,我们收治1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植骨TARP钢板内固定术,次日凌晨气管导管脱出声门,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身高175 cm,体重62 kg,因寰枢椎脱位于2009年5月入院,入院检查示寰椎横韧带断裂,在全麻下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植骨TARP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病因有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复合骨折等。结果:26例患者经3个月-2年(平均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C1~C2)脱位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病理状态,多为头颈突然前屈的暴力或来自颈后方的打击所致,可累及延髓生命中枢,导致严重残废,甚至威胁生命.直视下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联合颈后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疗效满意的特点[1].2010年8月~2011年3月,我们对6例枢椎齿突骨折、C1~C2脱位伴高位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颈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经严密观察与密切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者所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致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管道疏通法”(dredging pipe method,DPM)行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7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条植骨。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近期疗效满意。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均获植骨融合。结论(1)术前要有足够的影像学测量以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2)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临床效果良好,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是上颈椎后路重建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寰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寰枢椎不稳行颈椎后路寰枢关节环抱钩棒内固定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分为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A组)与钉棒内固定系统(B组),两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JOA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回访3个月、6个月、1年的JOA评分与植骨融合率、寰枢椎关节稳定性[测量寰齿前间隙(ADI)]情况。结果无1例患者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泌尿系、伤口感染,顺利出院。44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术后JOA评分、寰枢椎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相比,本术式操作安全简便,患者身体恢复较快;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较钉棒系统无明显差异;对寰椎后弓采用钩的固定,降低了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故该术式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病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所的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 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至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 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由先天畸形或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以往采用颈后路减压加枕颈内固定,难以达到完全复位,减压效果亦不理想,且非功能性枕颈融合固定使枕颈及颈椎功能丧失严重。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其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常见的损伤,是指枢椎齿突或寰枢椎纵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缺失后,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1].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可分为可复型、难复型及不可复型[2].常规使用头颈双向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此时形成难复性的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经口咽前入路具有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等缺点,故至今未能广泛开展.2012年1~7月我科对收治的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下行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减压、同时一期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治疗小儿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小儿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突骨折的患儿行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术前均行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椎置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钛棒连接,复位,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后颈托固定1个月.结果 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无鹅颈等发育性畸形出现.结论 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具有术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儿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1.
余波  肖艳  方薇  罗霄 《全科护理》2013,11(7):607-608
[目的]总结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75例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同时加强手术配合。[结果]7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上颈椎不稳病人行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在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优劣性,并予指导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 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上颈椎疾患行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的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16~ 69岁,平均46岁.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18例,枕寰枢椎发育异常4例,Jefferson骨折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枢椎脱位2例,AndersonⅡ型合并寰椎后弓骨折2例,寰椎椎管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1例.其中36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根据融合节段不同分别行颈枕融合(A组)11例;寰枢椎融合(B组)41例.结合JOA法及颈部活动丢失度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两组病例年龄、术前JOA评分、术前颈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均获得12 ~46个月随访,平均21.3个月.两组病例术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屈、旋转、屈伸活动丢失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融合较颈枕融合后颈部活动丢失率明显较低(P<0.05).术后复查X线见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 寰枢椎融合及颈枕融合均能取得满意的植骨融合和神经症状缓解,但相比枕颈融合,寰枢椎融合对颈椎的屈伸活动度影响较小,应为上颈椎疾患的首选手术方式.但针对某些必须行颈枕融合的病例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结合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植骨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失稳的效果。方法 :对 3例寰枢椎失稳者 (包括齿状突骨折 2例 ,寰枢椎脱位 1例 )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 (Apofix)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 6~ 18个月 ,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对寰枢失稳可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术治疗。椎板钩内固定术无需椎板下穿越钢丝 ,避免了钢丝断裂及松脱 ,是一种易操作且效果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寰枢关节不稳需要手术行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目前内固定方式有寰枢椎后弓间植骨钢丝内固定、椎板夹固定和后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等.现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及经侧块螺钉固定方法[1~3]也为部分单位所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所组成的钉棒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1例寰枢不稳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齿状突骨折22例(Anderson Ⅱ型16例、Ⅲ型6例),新鲜骨折15例,陈旧性7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枢椎椎体血管瘤并寰枢不稳1例,Hangman骨折6例(Ⅱ型4例,Ⅱa型2例),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植骨。结果 31例12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复查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植骨融合,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现象,2例患者枢椎齿状突骨折给予C1~2椎弓根固定,未植骨融合,未加压,6~8个月取出内固定,保留旋转功能。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可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固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要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观察可复性寰枢椎脱位Halo-Vest外固定下寰枢椎后路融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0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借助头环背心(Halo-vest)使寰椎复位并获得稳定,施行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植骨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不稳使患者的高位颈脊髓处于危险状态,有必要行寰枢椎融合术;可复性寰枢椎脱位Halo-vest外固定下寰枢椎后路融合,可免去内固定,使手术更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7.
金艳艳 《护理研究》2007,21(35):3246-3248
近年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和创伤的治疗,但单纯的减压植骨融合术可有骨不连、植骨块滑脱、椎间塌陷等并发症[1],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于2002年4月—2006年2月,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加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创伤3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43.6岁。其中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外伤性颈椎半脱位6例,外伤性颈椎骨折13例。除急性颈椎损伤外,其余病例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0个月。临床表现为脊…  相似文献   

18.
刘俊芳 《护理研究》1989,3(1):28-30
颈椎疾患是我科常见疾病.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今,我科病房共做颈惟手术7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性别分类 男性44例,女性29例.2、年令分组 4~10岁2例,11~20岁11例,31~40岁16例,41~70岁33例.3、病种分类 颈椎骨析、脱位24例,(合并瘫痪10例),颈椎结核13例,颈椎肿瘤4例,脊髓开支颈椎病24例先天性颈椎畸形5例,环枢椎脱位者3例,颈间盘突出2例,氟骨症颈椎病2例.4、手术分类 颈椎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28例,颈椎后路椎板减压 钢丝、钢板、  相似文献   

19.
寰椎病变是一种较严重的颈椎疾病,病灶如不及时清除可压迫脊髓导致高位截瘫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经口咽寰枢椎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此类手术的风险很大,术后一旦发生护理并发症,后果严重。我院于2004年4月收治1例寰椎软骨瘤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疗效满意,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手术技巧及相关问题.[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本院对15例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69岁,平均41岁.按Anderson和DAlonzo分型: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Ⅲ型齿状突骨折5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术前JOA评分7~13分,平均9.3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及感染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20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术后引流量155mL,平均住院时间19 d,术后均获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JOA评分13~17分,平均15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平均9.3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67.5%~92.7%,平均88.0%,骨性融合率100%.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钉或断棒状况,以及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具有复位和固定牢固而稳定、骨性融合率高、安全、对颈椎功能影响小等特点,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解剖关系的熟悉掌握以及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的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