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重症患者有创(IBP)和无刨血压(NBP)监测值的差异,探讨老年重症患者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 .方法 对63例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挠动脉IBP和肱动脉NBP监测,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休克状态的老年重症患者,当收缩压≥120 mmHg时,有创收缩压显著高于无创收缩压(P<0.01);而有创舒张压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P<0.05).收缩血压90~120mmHg时.IBP及NB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老年休克患者中,有创收缩压显著低于无创收缩压(P<0.01);有创舒张压亦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P<0.05).结论 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老年危重患者的IBP与NBP存在一定差别,1BP可能更准确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以及组织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休克纠正前后无创血压(NBP)和有创血压(IBP)监测数值之间的差别.方法 选择2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A组(NBP组)与B组(IBP组),同步记录肱动脉NBP与桡动脉IBP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水平.结果 当NBP监测SBP<90mmHg,A组监测SBP 、D...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对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监护治疗的临床差异。方法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伴有脓毒症性休克患者60例,均给予右侧桡动脉、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同时采用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分为休克期与稳定期。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桡动脉有创血压与肱动脉无创血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好,呈高度直线相关(r=0.969,P0.05)。稳定期及休克期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肱动脉无创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呈直线正相关(r=0.871,P0.05)。休克期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休克期肱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相关性低于稳定期(r=0.784)。结论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平均动脉压相关性好,临床监测可以相互替代,建议在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加强有创血压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科老年患者侧卧位术中双侧上肢无创动脉压与有创动脉压的一致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胸科择期于侧卧位进行手术的患者140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监测非开胸侧上肢的无创血压和双侧上肢无创血压.根据侧卧位时有创收缩压值大小分为As组(收缩压<90 mmHg)、Bs组(90 mmHg≤收缩压<120 mmHg)、Cs组(120 mmHg≤收缩压<150 mmHg)、Ds组(收缩压≥150 mmHg),根据侧卧位时有创舒张压值分为Ad组(收缩压<50 mmHg)、Bd组(50 mmHg≤收缩压<70 mmHg)、Cd组(70 mmHg≤收缩压<90 mmHg)、Dd组(收缩压≥90 mmHg).对各组患者的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动脉压与无创血压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开胸侧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s组患者非开胸侧无创收缩压与有创收缩压以及Bd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s组患者非开胸侧无创收缩压与有创收缩压以及Bd组患者非开胸侧无创舒张压与有创舒张压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 =0.946(P <0.01)和r=0.912(P<0.01).结论 胸科侧卧位手术中非开胸侧较开胸侧的上肢无创血压与有创动脉压相关性更好,当收缩压为90~ 120 mmHg以及舒张压为50~70 mmHg时,非手术侧无创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准确反映血压变化,但是高于或低于此范围时有创血压的监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重症患者不同病理状态下有创血压测量与无创血压测量间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实验1组(收缩压90 mm Hg)、实验2组(收缩压在90~140 mm Hg)、实验3组(收缩压≥140 mm Hg)。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1组有创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与无创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无差异(P0.05);实验3组差异显著(P0.05);有创血压舒张压值低于无创血压舒张压(P0.05)。实验1、2、3组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4、0.493,0.833、0.847,0.654、0.678,实验1组和实验3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不同病理状态下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存在一定差异,对高、低血压患者实施有创血压测量,可及时准确的掌握血压变化,为治疗提供帮助,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连续无创血压(CNAP)监测在全麻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全麻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Ⅲ级,均行全身麻醉,于麻醉诱导之前分别行CNAP监测和动脉连续有创血压(IAP)监测,定时记录舒张压、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并分析IAP与CNAP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共记录1147对数据,剔除39对数据,共有1108对数据纳入统计分析,CNAP和IAP监测所测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差值分别是(2.62±6.77)、(3.20±7.12)、(-0.087±9.58)mm Hg,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0.91~13.12)、(-11.01~17.42)和(-19.25~19.8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NAP和IAP监测所测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呈显著正相关(r=0.856、0.778、0.724,P0.05);CNAP监测无皮肤渗血、皮下血肿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全麻手术病人中,CNAP监测可提供准确、实时的血压监测,与IAP监测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相关性,且无肢体缺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手术病人的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有创监测(IBP)、无创监测(NBP)血压测量对颅内出血重症患者血压水平、组织灌注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本院收治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依抢救是否采取持续颅内压监测分为研究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研究组依照血压监测方法分为IBP组66例和NBP组60例,分析3组患者颅内压波动、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颅内压升高,经过治疗颅内压逐渐下降,两种检测技术对颅内压监测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P组和NBP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IBP组和NBP组甘露醇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P组和NBP组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抢救中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病情变化监测有重要价值,能为抢救提供必要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脉搏波无创血压测量技术与有创血压测量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经周围动脉将导管送至腋动脉,有创测量其中心动脉压;观察组利用四管通道连接脉搏波无创血压计,测量左、右侧肱动脉无创血压,记录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压(PP),比较两组血压值,并采用相关系数(ICC)与Bland-Altman分析两组血压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SBP、DBP、MAP、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SBP与DBP的ICC值分别为0. 98(95%CI 0. 97~1. 00)和0. 96(95%CI 0. 90~0. 98);Bland-Altman分析发现SBP和DBP的差值均值均接近0值参考线。结论脉搏波无创血压测量技术能准确反映患者血压状况,更加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9.
探讨年龄,高血压、平均动脉压和晨峰血压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325例老年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225例)和非高血压组(100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10.82±2.72)mmHg比(14.18±2.98)mmHg]和舒张压变异[(8.12±1.83)mmHg比(9.05±1.94)mmHg]明显增加(P均<0.01);但其收缩压的变异性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1.277,P=0.21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晨峰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呈明显正相关(r=0.342,P<0.05),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呈明显的正相关(r=0.32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是增加的,晨峰血压和平均舒张压是老年收缩压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美国Acu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34例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及高血压病Ⅰ期组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发现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血压病Ⅰ期组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做功指数(MPI)与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PI的值,将患者分为A组(MPI0.46,68例),B组(MPI≥0.46,112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动态血压指标及BPV;对与MPI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大于A组(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增加(P0.05); 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增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I与LVPWT及舒张早期运动峰速(E)呈负相关,与nSBP及nDB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PWT、E、nSBP及nDBP是MPI的影响因素(B=-0.359,-0.179,0.259,0.179,均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BPV与MP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侧卧位与仰卧位高血压患者左右上肢无创血压测量差别及规律。方法112例无创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右、左上肢肱动脉测压法,测量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时的血压。结果与仰卧位时比较,同侧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相差0.52—3.04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降低15.12~17.55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肱动脉无创血压监测时,同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侧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结果低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血压干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36例予以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血压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80.05±3.55mmHg)、收缩压(122.35±4.49mmHg)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时间(3.20±1.25d)、术后住院时间(5.72±1.43d)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实施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u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日间血压每20分钟、夜间每45分钟记录1次,对各种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负荷值等参数,老年对照组明显高于青中年对照组;老年高血压Ⅰ、Ⅱ、Ⅲ期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各组间比较收缩压和血压负荷值有较大差异。结论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诊断是高血压较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血压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49例,直接测量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有创桡动脉收缩压,同时使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无创肱动脉收缩压,使用SphygmoCor仪器测量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126.9±19.5mmHg)显著低于有创桡动脉收缩压(138.9±25.8 mmHg)及无创肱动脉SBP(138.6±17.7 mmHg)(1mmHg=0.133kPa)(P均0.001)。推算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时,采用有创桡动脉压和无创肱动脉压,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舒张压两两组合,共计4种模型。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与四种方法推算的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01)。BlandAltman作图分析显示,使用无创肱动脉压推算出的中心动脉收缩压与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相比,93.9%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内。ROC曲线分析显示,使用无创肱动脉压推算中心动脉收缩压时,采用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压/舒张压校正,对中心高血压的检测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24)。结论无创及有创外周动脉血压均不能真实反映中心动脉血压;无创中心收缩压与有创直接测量值相关性及一致性良好,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对中心高血压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对186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分成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但无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内膜增厚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无颈动脉斑块组和有颈动脉斑块组的最大收缩压、最小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和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舒张压、最小舒张压、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全天平均动脉压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组的异常昼夜节律的检出率和动态血压负荷值等于或超出40%的检出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有斑块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增大和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脉搏波流速(PWV)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1月~2015年7月连续入组京西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50例,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PWV检查,计算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和血压变异时率(每分钟血压的变化)。结果 5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1.16±8.99)岁,男性19例(38.0%),其中糖尿病患者占30.0%,血脂异常患者占72.0%。24 h平均血压为125.25/76.15 mmHg(1 mmHg=0.133k Pa),PWV为7.86 m/s。血压变异性指标分析可知收缩压的标准差、血压变异时率高于舒张压;而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高于收缩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服用药物情况后,PWV与24 h平均SBP(r=0.326,P=0.045)、24 h平均DBP(r=0.486,P=0.002)、日间平均SBP(r=0.324,P=0.047)、日间平均DBP(r=0.496,P=0.002)和夜间平均DBP(r=0.400,P=0.013)呈明显正相关。而并没有发现PWV与血压变异指标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PWV与动态血压绝对值相关,而并没有发现其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 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