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老年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异时性癌(MGC)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748例年龄≥60岁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ESD术后1年内HP感染及根除情况分为3组:HP阳性且根除转阴者入HP根除成功组、HP未根除及根除未转阴者入HP根除失败组、阴性者入HP阴性组, 对3组患者ESD术后MGC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MGC 58例(7.7%), 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MG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HP未根除及根除失败(HR=2.231、95%CI:1.054~4.722、P=0.036)、多病灶(HR=1.857、95%CI:1.076~3.204、P=0.026)均为老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发生MG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吸烟为老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MG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HR=0.409、95%CI:0.234~0.716、P=0.002)。混杂因素调整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P未根除及...  相似文献   

2.
内镜对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溃疡对H.pylori感染的预测价值。并评价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予经验性根除H.pylori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以盲法比较311例病人胃粘膜病变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H.pylori感染以胃粘膜Giemsa染色和^14C-尿素呼吸试验确定,选择十二指肠溃疡作为H.pylori感染的预测指标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似然比。结果 311例病人H.pyloi感染162例,H.pylori感染者十二批肠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之者(21.6%vs4.7%)。以十二指肠溃疡预测H.pylori感染其行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5.3%(C191.9-98.7%)、83.3%(C172.0-94.6%)和4.59。结论 内镜下十二指肠小疡对H.pylori感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建议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应于内镜诊断后即直接予经验性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的关系。方法:将内镜检查确诊的112例GERD患者,按H.pylori检测结果分为H.pylori( )组和H.pylori(-)组,以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ylori( )组H.pylori根除后与H.pylori(-)组在半年、1年后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H.pylori( )组和H.pylori(-)组GERD重度检出率分别为36.8%(7/19)和63.2%(12/19),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 )GERD患者H.pylori根除后半年、1年食管炎总复发率为70.5%与H.pylori(-)组GERD47.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ylori(-)者GERD重,H.pylori( )GERD患者H.pylori根除后1年食管炎复发率较高,H.pylori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发生球形变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黏膜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66例H.pylori感染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胃黏膜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H.pylori球形变发生情况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66份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 26份(39.39%)发现H.pylori球形与螺旋形共存, 未发现单纯H.pylori球形变。有H.pylori根除治疗史的患者球形变发生率为52.63%(20/38), 高于无根除治疗史患者的21.43%(6/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 P=0.012)。不同性别、民族、年龄、胃黏膜病理改变(包括萎缩、胃肠上皮化生、炎症、活动性)患者的H.pylori球形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23例胃镜检查距离末次根除治疗时间>1~3个月的患者中17例(73.9%)发生H.pylori球形变, 而15例胃镜检查距...  相似文献   

5.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就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FD患者是否需根除H.pylori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根除H.pylori对H.pylori阳性FD患者的疗效。方法:20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予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2次/d,疗程1周)和对照组(100例,予以铝碳酸镁1000mg,3次/d,疗程1周)。随访结束后评估H.pylori根除率和F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7.5%(PP分析)和84.0%(ITT分析),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0%。H.pylori根除亚组FD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H.pylori未根除亚组和对照组(90.5%对41.7%和45.9%,P0.01)。结论: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后,其症状可长期缓解,因此对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感染及根除H.pylori二年后p53、p21ras在二组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探讨H.pylori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尿素酶快速试验(RUT)、组织学Warthin-Starry染色.198例H.pylori感染患者,慢性胃炎86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67例,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45例;对照组为根除H.pylori 2年后共86例,其中慢性胃炎54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32例,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10例.全部病例做p53、p21ra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H.pylori感染组p53、p21 ras 阳性表达率15.7%、18.7%,明显高于H.pylori根除组2.3%、7%,差异显著(P<0.05);慢性胃炎伴肠化病变中,p53、p21ras在H.pylori感染组阳性表达率17.9%、18.4%均高于H.pylori根除组0%、9.4%,差异显著(P<0.05)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病变中,p53、p21 ras在H.pylori感染组阳性表达率31.1%、40%均高于H.pylori根除组20%、30.4%,差异显著(P<0.05);H.pylori 感染组p53、p21ras在慢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53、p21ras共同表达阳性37例.结论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p53、p21ras 在H.pylori感染组阳性表达率高于H.pylori根除组,差异显著(P<0.05);在慢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p53、p21ras表达水平在增高;p53、p21 ras表达呈正相关;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p21ras表达可能是H.pylori致癌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佳林  刘星群  赵贵君 《胃肠病学》2007,12(11):691-692
幽门螺杆菌(H.pylori)被认为是导致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因子,根除H.pylori能使胃黏膜病变改善。目的:观察根除H.pylori对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予100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H.pylori感染患者抗H.pylori治疗,1年后复查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评定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抗H.pylori治疗后,86例被根除。与根除前相比,根除后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肠化生评分无显著改善。结论:根除H.pylori对胃黏膜病变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及其根除治疗与胃癌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及演变过程密切相关 ,而其根除治疗在胃癌前病变干预和治疗中的作用倍受争议。该文综述了胃癌前病变中H .pylori的感染状况 ;H .pylori致萎缩、肠化的机制 ;H .pylori对胃癌前病变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根除治疗所取得的成果 ,展望了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与DEC205的关系.方法:对13名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的胃黏膜进行内窥镜活检,以及对这13例中7例被根除H.pylori的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二次内窥镜活检,活检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后,分别进行DEC205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进行DEC205抗体和CD14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对比除菌成功H.pylori阴性的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胃小凹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间DEC205的表达明显增多.胃黏膜中,DEC205与CD14表达在同一个位置,而且DEC205与CD14的表达在H.pylori感染胃黏膜中明显高于除菌成功的H.pylori阴性的患者.结论:胞吞受体DEC205在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3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内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H.pylori阳性与UBT阳性、血清学阳性情况,20例血清学H.pylori抗体阳性的ACS患者与UBT、内镜阳性情况.结果消化道疾病组内镜活检H.pylori阳性者做UBT的阳性率为93%,血清学阳性95%,血清学H.pylori阳性的ACS者做UBT的阳性率为50%,不稳定心绞痛者症状消失10 d后查内镜H.pylori阳性率为42%.结论用UBT诊断老年人与H.pylori感染有关的疾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形势日益严峻, 导致传统根除方案的疗效显著下降。国内外共识均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高耐药地区的一线治疗方案。各国耐药率和抗生素可获得性不尽相同, 应结合国情选择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根除H.pylori。我国呋喃唑酮耐药率极低, 呋喃唑酮铋剂四联方案高效、安全、价格低廉, 适合我国国情, 但在H.pylori根除临床实践中, 仍存在呋喃唑酮未被正确认识和规范应用的现象。现通过阐述呋喃唑酮根除H.pylori的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等,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呋喃唑酮根除H.pylori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H.pylori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预防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 诊断和根除H.pylori可作为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目前临床检测H.pylori的最常用方法, 具有非侵入性、准确、特异、快捷的特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应用UBT诊断H.pylori感染较多, 亟需建立UBT检测H.pylori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提高UBT的规范性, 推广UBT在H.pylori检测中的应用, 推动早期胃癌筛查和H.pylori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道常见病, 也是目前胃癌预防中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我国H.pylori感染率高, 耐药形势复杂, 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我国主要的H.pylori根除方案。近年来, 经改良的二联高剂量方案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普及性。现对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关键问题和近年来国内外常用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为提高我国H.pylori根除治疗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10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内科120例老年H.pylori感染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四联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33%和71.67%,按方案(PP)分析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6.21%和72.88%,治疗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复查,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标准四联疗法能有效提高H.pylori根除率,并且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和胃癌预防的重要措施, 由于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等原因, H.pylori根除率明显下降, 需进一步优化根除方案。基础研究显示某些中药能抑制H.pylori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铋剂四联方案联合某些中药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 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提高H.pylori根除率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本文结合2022中国H.pylori感染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 对中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感染对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根除治疗 ,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 3个月后分别进行胃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测定H 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EGFR和血清EGF含量。 3 0例H pylori检测阴性且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60例H pylori检测阳性的CAG患者的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有 3 1例在根除治疗 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 ,其中 2 4例H pylori得到成功根除。 2 4例H pylori得到根除的CAG患者 ,根除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而EGFR阳性率无改变 (P >0 0 5 )。结论 H pylori感染引起胃黏膜EGFR阳性率及血清EGF水平增加 ,根除H pylori后血清EGF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而胃黏膜EGFR阳性率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生菌(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抑酸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随机纳入不同的治疗方案组:A组(埃索美拉唑镁+丽珠胃三联,疗程2周);B组(埃索美拉唑镁+丽珠胃三联+益生菌,疗程1周);C组(埃索美拉唑镁+枸橼酸铋+克拉霉素+益生菌,疗程2周);D组(埃索美拉唑镁+枸橼酸铋+克拉霉素+益生菌,疗程1周),停药后4周再次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14C-H.pylori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比较各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A组H.pylori根除率75.0%,B组H.pylori根除率88.9%,C组H.pylori根除率90.0%,D组H.pylori根除率93.7%,其中各组慢性胃炎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0.9%、88.5%、89.8%、95.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3%、87.5%、87.0%、95.3%,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5.7%、100%、100%、83.3%,H.pylori的总根除率为86.9%,无益生菌的H.pylori根除率为75.0%,加用益生菌的H.pylori根除率为90.8%。结论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显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并且在去除替硝唑和缩短疗程后,H.pylori根除率依然较高。由于缺乏统一认识,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尚未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菌, 根除H.pylori可消除致癌原, 减少传染源。如无制衡因素, 证实H.pylori感染者应接受治疗。随着临床医师和大众对H.pylori危害认知度的提升, 接受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 包括儿童和老年人群。如何掌握此类人群的根除指征、选择有效根除方案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因《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对儿童和老年人群的H.pylori治疗策略未进行相应陈述, 故撰写本文进行补充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根除H.pylori能否阻止或逆转胃黏膜萎缩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观察CAG患者H.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探讨H.pylori感染对胃黏膜G细胞数量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H.pylori阳性的CAG患者进行了根除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行胃镜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pylori根除前后胃窦黏膜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31例H.pylori感染的CAG患者在根除治疗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根除率为77.4%.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随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加重而逐渐显著减少(P<0.01).轻度萎缩组H.pylori根除后G细胞数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升高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重度萎缩组H.pylori根除后减少的G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胃泌素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CAG患者根除H.pylori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及其合成、分泌胃泌素的功能可出现恢复性变化,可能有助于阻断CAG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我国行内镜检查人群中预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白光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包括萎缩、肠化生、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白浊黏液等)。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抗H.pylori抗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H.pylori感染。计算每例患者的京都胃炎评分, 分析各项内镜下表现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比值比[95%可信区间(95%CI)]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489例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246例, H.pylori未感染者243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2例, 其中H.pylori感染者215例, H.pylori未感染者27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7例, 其中H.pylori感染者31例, H.pylori未感染者216例, 京都胃炎评分≥2分预测胃黏膜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为88.14%(431/489)。肠化生在H.pylori感染者与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