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合并哮喘或无哮喘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老年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老年患者(观察1组,45例)和肺炎支原体合并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观察2组,50例);同时选择相匹配的5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比较三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并分析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2组患者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1组(P0.01);观察2组患者FEV1/FVC、FEV1%pred以及ACT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而痰EOS显著高于观察1组(P0.01);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与肺炎支原体哮喘相关指标FEV1/FVC、FEV1%pred和ACT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与痰EOS呈正相关(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哮喘老年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IL-4和Ig E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Ig E水平与IL-4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老年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脉冲振荡(IOS)法测定不同嗜酸粒细胞水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阻抗的变化及与小气道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门诊就诊时处于COPD稳定期的患者, 根据筛选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值分为2组, A组为嗜酸粒细胞比率≥2%的患者, B组为嗜酸粒细胞比率<2%的患者。纳入106例COPD患者, 最后94例患者参与本研究, 男性患者比例为74%, 入组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测定常规肺功能指标、IOS指标, 随后开展小气道病变、呼吸阻抗等方面的分析。结果从入组人群看,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提升的患者比例50%, 从吸烟指数的角度看, B组高于A组(P<0.05), 2组在阻抗占预计值百分比(Z5%pred)、共振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5%pred)、周边气道阻力(R5-R20)及周边气道弹性阻力(X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earson研究结果表明, X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3%p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与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共113例的病例资料,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受试者的诱导痰EOS、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以及FeNO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诱导痰EOS和Fe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1.921、17.081,P值均<0.05),而其FEV1%pred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73,P<0.05)。针对观察组患儿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FeNO与痰EOS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05)。肺功能FEV1%pred与痰EOS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58,P=0.093)。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EOS水平与FeNO呈正相关,但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张春玲  王静  程哲  张伟华 《山东医药》2012,52(24):74-75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及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在哮喘中的作用及评价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轻中度组20例、重度组15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ELISA法检测诱导痰内TARC、MDC水平,痰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测定肺功能,记录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分析TARC、MDC、EOS%、FEV1%pre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轻中度、重度哮喘组诱导痰TARC、MD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TARC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诱导痰TARC水平与MDC、EOS%呈正相关;MDC与EOS%呈正相关,与FEV1%pred呈负相关;轻中度、重度哮喘组治疗后TAR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TARC的水平可作为哮喘患者临床病情判定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吸入糖皮质激素至少部分是通过降低TARC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MDC可能与哮喘气道炎症的慢性持续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总IgE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和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5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5例。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儿童血清EOS、总IgE、FeNO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 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变化;观察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哮喘组儿童上述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OS、总IgE与儿童哮喘FeNO、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哮喘组儿童FeNO及血EOS%、总IgE水平升高,肺功能指标FEV1% pred、PEF、FVC明显降低(P<0.05);重度哮喘组上述指标高于/低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低于轻度组(P<0.05)。ICS治疗后,哮喘组儿童FeNO及血EOS%、总Ig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肺功能指标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哮喘血EOS%和总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EOS%、总IgE与FeNO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FEV1% pred呈负相关(P<0.05),与PEF和FVC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儿童哮喘血EOS和总IgE水平明显升高,与FeNO、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相关,监测血EOS和总IgE水平变化可为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和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肌肉抑制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体重指数(BMI)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2012年重庆市稳定期慢阻肺男性患者及年龄相仿的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肌肉抑制素;肺功能仪器检测每位受试者的FEV1%pred;测定身高及体重,计算BMI。慢阻肺患者分别根据FEV1%pred及BMI分组,比较慢阻肺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关指标,探讨血清炎症因子、FEV1%预计值与肌肉抑制素的相关性。结果根据FEV1%pred及BMI分组(F组/T组)的慢阻肺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肌肉抑制素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除F1组/T1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越差,BMI越低,TNF-α、IL-6及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P0.05)。TNF-α、IL-6与肌肉抑制素正相关(P0.05),FEV1%pred与肌肉抑制素负相关(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越差,BMI越低者,炎性因子及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炎性因子水平越高者,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者,反应肌肉萎缩越严重,肺功能越差,病情越重。炎性因子及肌肉抑制素可能成为慢阻肺患者潜在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嗜酸粒细胞(EOS)水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61例AECOP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根据EOS水平(EOS%)将患者分为2组:EOS(EOS≥2%)组和非EOS(EOS<2%)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住院时间、激素使用及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情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C反应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段流量百分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评分、左右及全肺体积、左右及全肺气肿指数、气道体积。(2)根据是否吸烟将患者分为2层, 分别对吸烟与非吸烟条件下的EOS组与非EOS组患者的影像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采用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EOS组相比, EOS组的病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是嗜酸性气道炎症的敏感生物学标志物,但目前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入院时外周血E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出院后短期内急性加重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197例,根据入院时外周血EOS%分为正常组(EOS%2%,n=156)和升高组(EOS%≥2%,n=41)。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及GOLD分级〕、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出院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使用情况及出院后90 d内急性加重复发率。比较出院后90 d内有无急性加重复发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mMRC分级、CAT评分、入院时外周血EOS%、出院后ICS使用情况;入院时外周血EOS%与AECOPD患者出院后90 d内急性加重复发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FEV1%pred、GOLD分级、mMRC分级、CAT评分及出院后使用ICS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患者FEV1/FVC、出院后90 d内急性加重复发率高于正常组(P0.05)。(2)出院后90 d内有无急性加重复发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状况、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FEV1/FVC、mMRC分级、CAT评分及出院后使用ICS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90 d内有无急性加重复发患者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者所占比例、FEV1%pred、GOLD分级及入院时外周血E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外周血EOS%≥2%是AECOPD患者出院后90 d内急性加重复发的危险因素〔OR=4.199,95%CI(1.665,10.593),P0.05〕。结论入院时外周血EOS%≥2%是AECOPD患者出院后90 d内急性加重复发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短期内急性加重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李杰  况九龙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3):1421-1423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与肺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 取AE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诱导痰作细胞学计数和分类;测定肺功能,检测诱导痰上清液的肿瘤坏死因子á(tumor necrosis factor-á,TNF-á)、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等细胞因子.结果 AECOPD组的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ECOPD诱导痰上清液TNF-á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Toll样受体(TLR)4、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阻肺患者100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加重组(57例)与稳定组(43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MGB1、TLR4、sST2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3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运用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较3组血清HMGB1、TLR4、sST2水平,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变化;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HMGB1、TLR4、sST2和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HMGB1、TLR4、sST2和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MGB1、TLR4、sST2和细胞因子与慢阻肺关系。结果 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血清HMGB1、TLR4、s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加重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89例鼻内镜手术的老年CRSwNP患者按外周血EOS百分比分为EOS增高CRSwNP(ECRSwNP)组及非EOS增高CRSwNP(non-ECRSwNP)组,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的相关性、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ECRSwNP组嗅觉障碍、哮喘发生率高,与non-ECRSwNP组差异显著(P<0.05);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呈正相关(r=0.681,P<0.001);ECRSwNP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中期瞬间流速(V25)、呼吸后期瞬间流连(V50)值均低于non-ECRSwNP组(P<0.05);无哮喘病史的ECRSwNP组FEV1/用力肺活量(FVC)≤70%、FEV1/FVC<75%患者分别占53%、82%明显高于non-ECRSwNP组(17%、30%)(P<0.05)。结论老年CRSwNP患者外周血EOS与肺功能具有相关性,外周血EOS增高的老年CRSwNP患者更容易发生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炎症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苏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55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首次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将其分为嗜酸粒细胞(EOS)组(87例)、中性粒细胞组(92例)、混合粒细胞组(30例)和粒细胞缺乏组(46例)。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再入院率。结果四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EOS百分比(EOS%)、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组WBC、NE%、NE、NLR、CRP、PCT水平高于EOS组,EOS%、EOS、LY%、LY、ALB水平低于EOS组;混合粒细胞组WBC、NE%、NE、NLR水平高于EOS组,LY%、LY、ALB水平低于EOS组,EOS%、EOS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组;粒细胞缺乏组WBC、N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AR)〔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胺剂量(PD20FEV1)为代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血嗜酸细胞计数(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哮喘症状评分、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晨间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的动态变化等指标,对哮喘患者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作用。方法:对34例门诊慢性持续期轻、中度哮喘患者应用ICS+LABA进行联合治疗,并应用上述指标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1.经ICS+LABA联合治疗,症状评分、FEV1%pred、PEF%pred值、ACT评分、AR程度及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均明显改善。9个月、12月、15个月及18个月完全控制率分别为26.4%、42.8%、58.8%和60%。2.共有30例进行了降级治疗,7例因症状复发恢复原治疗级别,其中应用AR、血EOS计数监测的患者仅有2例出现反复,1例停药6个月复查AR、血EOS计数值仍正常。结论:运用上述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可使门诊慢性持续期轻、中度哮喘患者达到哮喘最佳控制研究(GOAL)研究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预后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以AECOPD 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检查中EOS百分比(EO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7例(EOS%>2%),对照组69例(EOS%≤2%)。记录并收集两组临床基本资料,使用FeNO检测仪测定两组FeNO;利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各组肺通气功能;两组出院后均需随访1年以上,计算两组1年内因病情加重而再次住院的概率及两组出院后1年内的死亡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AECOPD外周血EOS%与FeNO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NO评估AECOPD患者出院1年内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及FeNO均显著增加(P<0.05),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通气功能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关系,寻找适用于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监测及管理的方法。方法按GINA2008标准入选我院门诊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就诊65例确诊为哮喘的患者,进行FeNO测定,同时测定肺功能,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FEF25/75、FEF25/75%等指标,行诱导痰检测,记数嗜酸粒细胞的比率(EOS%)。进行哮喘控制问卷(ACQ7)及哮喘控制测试(ACT)调查表的填写。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eNO的值主要受到年龄、FEF25/75、FEF25/75%、日间症状的影响,与体质量指数、过敏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与FEV1、FEV1%pred、ACQ7评分、ACT评分等亦无显著相关(P0.05),FeNO与诱导痰EOS%呈显著正相关(r=0.327,P=0.022)。ACQ7与FEV1、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分别是r=-0.491,P=0.000,r=-0.469,P=0.012)。结论 FeNO能够客观反映气道EOS炎症水平,年龄越小、日间症状越明显、小气道阻力越高,FeNO水平越高。结合肺功能指标和FeNO更能全面反映哮喘疾病现况及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施小山  陈香红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7):1303-1305
目的探讨诱导痰及末梢血嗜酸粒细胞(EOS)比例、诱导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哮喘发作期40例(发作组)、哮喘缓解期48例(缓解组)、4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诱导痰及末梢血EOS占白细胞百分比,同时分别测定痰ECP。结果 ①末梢血中EOS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水平及三者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及健康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70例吸烟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慢阻肺组,70例健康吸烟者为健康吸烟对照组,70例健康非吸烟者为健康非吸烟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21、IL-17、TLR4的表达水平;应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查各组肺功能指标FEV_1%pred;用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评定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损害程度;分析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FEV_1%pred、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慢阻肺稳定期组血清IL-21、IL-17、TLR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吸烟对照组及健康非吸烟对照组,(P均0.05);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FEV_1%pred均呈负相关(r=-0.586、-0.703、-0.638,P均0.05);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8、0.677、0.596,P均0.05)。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增高,且三者均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_1%pred、健康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呼吸内科住院且年龄>65岁的老年CVA患者37例为观察组,哮喘症状典型患者39例为典型组,并以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41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测定血清Eotaxin水平及检测肺功能等,并对三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EOS计数和Eotaxin水平明显低于典型组〔(591.37±98.38)vs(972.54±137.26),(215.78±73.12)vs(247.64±86.33)ng/L(P<0.05);相对于对照组人群,EOS计数和Eotaxin水平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典型组上升(P<0.05);观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FEF5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典型组患者PEF、FEF25、FEF50上升明显(P<0.05);EOS计数和Eotaxin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otaxin是老年CVA炎症反应的重要参与因子,肺功能对于老年CVA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7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0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别比较3组之间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可能有直接关系.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