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跟踪调查方法观察了26名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病人,经10年远期身高随访。结果 生长激素(GH)治疗≤3月组,远期身高标准差积分(SDS)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1年组,远期身高SDS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治疗≥1年组,远期身高SDS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 GH治疗效果与治疗持续时间有关,≤3个月远期疗效不明显,而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任巧  任娟娟  王晓静 《安徽医药》2018,39(1):108-110
目的 研究不同治疗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青春期早发育患儿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矮身材青春期早发育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例,在脐周、大腿外侧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低剂量组0.26 mg/kg,中剂量组0.35 mg/kg,高剂量组0.41 mg/kg),每晚1次,连续1年。观察3组矮身材青春期早发育患儿治疗后身高、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骨龄、预测成年身高的指标变化,并对比不同治疗剂量的副作用。结果 随访1年后,失访3例,3组患儿身高、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儿生长速度高于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骨龄、预测成年身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15%,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5.0%,远低于高剂量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生长激素均安全有效,中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患儿生长速度的影响略低于高剂量组,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不同年龄段矮小症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就诊的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患儿8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6个月的生长激素治疗,分析治疗后患儿年龄与身高的增长和骨龄低于年龄数的相关性,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患儿年龄与身高增长值、骨龄低于年龄数的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儿童效果良好,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对于矮小症儿童应做到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王淑华 《北方药学》2017,14(12):35-36
目的: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年龄段矮小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确诊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所有患儿接受6个月的生长激素治疗,对治疗效果与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治疗后身高增长情况、骨龄低于年龄数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年龄越小身高增长值越高(P<0.05),年龄越小骨龄低于年龄数差值越大(P<0.05).结论:生长激素对矮小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患儿的年龄与身高增长值、骨龄低于年龄数的改善程度存在明显负相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周莉  庞骁  陈勇  许莉  李素平 《安徽医药》2018,39(6):683-686
目的 探讨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行89SrCl2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99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放疗、化疗、肿瘤骨转移的病灶数量、联合止痛药状况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是否会影响89SrCl2的治疗效果。结果 89SrCl2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次数、是否联合放射治疗、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灶、不同肿瘤骨转移病灶数量及是否联合止痛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肿瘤骨转移的病灶数量及联合止痛药是影响89SrCl2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肿瘤骨转移病灶数量以及联合止痛药能影响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Turner综合征(TS)患儿身高标准差(SDS)落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8月因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4例T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TS患儿,1例身高在1.1 SDS,余33例身高均在-2 SDS以下。回归分析显示,身高SDS与年龄负相关(r=-0.452,P<0.05),与体重SDS正相关(r=0.078,P<0.05),与骨龄、体质量指数、生长激素峰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体核型、雌激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无相关性(P>0.05);按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45,X和嵌合体组,身高SDS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材矮小是T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身高落后与年龄和体质量有关,与染色体核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男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而引起青春期发育迟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就诊男性青春期发育迟滞患者28例,年龄(15.25±1.11)岁,经明确诊断后予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性激素水平、身高、睾丸体积等发育情况变化。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后均得到随访,3个月内随访未出现近期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身高和睾酮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有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方案对男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引起青春期发育迟滞有一定疗效,是临床可行的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和特发性矮小症(ISS)实施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作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组, 2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作为特发性矮小症组。所有患儿均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6个月后的身高增值和生长速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生长激素缺乏症组患儿治疗3、6个月后的身高增值和生长速度分别为(12.88±2.14)cm和(9.23±0.55)cm/年、(12.84±2.60)cm和(11.00±0.94)cm/年,均明显优于特发性矮小症组的(9.03±1.88)cm和(8.63±0.44)cm/年、(9.88±2.30)cm和(10.27±0.93)cm/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生长激素缺乏症组患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分别为(320.33±62.00)、(340.73±65.00)μg/L,均明显高于特发性矮小症组(269.86±61.02)、(287.30±55.30)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激素缺乏症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特发性矮小症组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3, P=0.3758<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于改善儿童矮身材有明显的效果,尤其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助于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8例PCNSL,测肿瘤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min)、最大ADC值(ADCmax)及平均ADC值(ADCmean),分析不同ADC值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放疗后即刻评估疗效,将患者分为初始疗效完全缓解组(CRi)和部分缓解组(PRi),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CRi者(P=0.031)、低Ki-67表达(P=0.008)、高KPS(P=0.031)、高ADCminP=0.031)或者ADCmeanP=0.003)有较好PFS,年龄、强化灶数目、性别不影响PFS。CRi与PRi患者的PFS、KPS、ADCmin、ADC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预测PCNSL放疗反应性和PF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积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支气管炎伴积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其中年龄小于1岁者,3 g/次;1~3岁者,6 g/次;3~5岁者,9 g/次;大于5岁者,12 g/次;3次/d。两组均维持治疗7 d。观察两组中医疗效及疾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舌脉)积分、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另观察治疗期间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舌脉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舌脉及症状总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pO2、SaO2均显著升高,pC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积食,可明显促进症状减轻,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许宝红 《药品评价》2021,(5):318-320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支持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骨发育及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及观察组(n=58)。对照组接受普通药物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骨发育及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HtSDS、体重、骨龄、生长速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IGF-1、BAP、OC、PI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对患儿骨发育的改善更为明显,调节患儿骨代谢水平,可促进患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并补充定量钙及赖氨基醇维生素B。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每晚临睡前1h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15U/(kg·d),连续治疗6~18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长速度(GV)、骨龄(BA)、骨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年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骨龄/实际年龄(BA/CA)、预测成年身高(PAH)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惠儿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治疗组GV、HtSDSBA、HtSDSCA、PA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BA、B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1例,为一过性,停药后自行消失,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安全、有效,可有效增加患儿生长速度,对骨龄的增长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林艳  李珊 《中国基层医药》2002,9(6):513-514
目的 观察国产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对11例矮小症儿童作用r-hGH,对2例真性性早熟患儿联合应用r-hG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3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生长速率(GV)和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结果 经治疗,各类矮小症儿童的GV和HtSDS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提高最显著;性早熟组儿童联用GnRHa和r-hGH治疗时的GV略高于未用药时自然GV,其中1例联用时GV明显高于单用GnRHa时GV。结论 r-hGH对各类矮小症患儿和性早熟儿童均有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骨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80例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45 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由医师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不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随访12个月期间的生长情况、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儿身高、骨龄均较随访前增加,且治疗组患儿的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年生长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患儿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儿的血清OC、25(OH)D水平均逐渐升高(P均<0.01),治疗组患儿的血清IGF-1、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膝关节疼痛2例,给予热敷后好转;治疗6个月时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1个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rhGH 治疗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短期内不影响骨龄,而通过对OC的检测可较好地反映生长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的疗效。方法29例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均予rhGH(0.13~0.15)U/(kg·d),临睡前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至12个月;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未给予rhGH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长速率(GV)为(9.27±1.6)cm/年,对照组为(4.83±2.1)cm/年,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为(0.82±0.51),对照组为(1.51±0.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骨龄增长/年龄增长(△BA/AC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rhGH治疗ISS儿童,可使生长加速,在短期内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对骨龄的影响不大,且不会引起青春发育提前。  相似文献   

16.
The availability of somatropin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GH)] has revolutionized the treatment of short stature resulting from GH deficiency. It is also widely used as an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other disorders which do not fit the definition of classic GH deficiency, such as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Turner syndrome, healthy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and skeletal dysplasias. The widespread use and ready availability of GH treatment has prompted questions about its tolerability, rationality, and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long-term treatment, leading to several trials. Early treatment of GH deficiency will allow the child to reach his or her genetic potential, although there continues to be marked variability in the criteria used to diagnose the deficiency, and in the treatment schedule, especially during puberty. Treatment has also been shown to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growth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with n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renal function. There are, however, no long-term data to determine final height, 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to justify routine use of GH in conditions such as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conditions such as Turner syndrome and achondroplasia, wher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s only moderate. Healthy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have not been shown to have a psychological disadvantage, again proving difficult to justify prolonged GH treatment for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Meticulous monitoring, long-term follow-up to adult or near-adult final height, and well-defined endpoints of treatment need to be better clarified. The metabolic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the patient's lipid profil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muscle mass need careful documenta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high doses used in an already susceptible population such as low birthweight children and those with Turner syndrome. Lastly, the psychosocial impact of GH treatment, financial implications, and cost efficacy of treatment in an ever-increasing list of indica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rationalizing its use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的促生长效应。方法 11例青春后期矮小患儿,按性别分为2组,A组,男5例,骨龄14~15岁,B组,女6例,骨龄12.5~13.5岁,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剂量0.15 IU/(kg.d),疗程6个月。结果 2组患儿的身高分别由治疗前(148.6±2.6)cm、(139.6±2.9)cm增加到(153.6±2.1)cm、(143.8±2.5)cm,生长速率分别由治疗前(3.8±0.5)cm/年、(3.3±0.6)cm/年,提高到(9.8±1.7)cm/年、(8.4±1.8)cm/年,预测成年身高由治疗前(158.9±3.0)cm、(147.6±1.2)cm提高到(160.3±3.0)cm、(149.2±1.6)c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龄增加较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GH治疗对青春后期特发性矮小儿童有促生长效应,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儿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的疗效。方法:24例特发性矮小病儿分为2组,治疗组女孩10例,男孩2例,起始治疗年龄为(10.1±s1.9)a,予rhGH0.10~0.13U·kg-1·d-1,治疗时间(0.8±0.3)a。对照组女孩10例,男孩2例,起始观察年龄(9.9±1.7)a,未予rhGH治疗,观察时间(1.1±0.5)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长的速率为(8.7±1.9)cm·a-1,对照组为(5.0±0.7)cm·a-1,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对骨龄的身高标准差值(HtSDSBA)增加0.4±0.4,预测成人身高(PHt)增加了(3.1±0.9)cm;对照组HtSDSBA减少0.3±0.5,PHt降低(0.9±1.7)cm,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儿童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能改善其PH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致病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10月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保健门诊及住院部临床诊断为矮小症的患儿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矮小症患儿中引起儿童矮小症的前10位疾病分别是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ISS)、性早熟、营养缺乏性生长迟缓、Turner综合征(TS)、生长激素缺乏症(包括部分生长激素缺乏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等。其中,〈6岁的病因主要为营养缺乏性生长迟缓、宫内发育迟缓、21-三体综合征;7~12岁的病因主要为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特发性矮小(ISS)、宫内发育迟缓、Turner综合征(TS)、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3~18岁的病因主要为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性早熟及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结论:引起儿童矮小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要综合分析,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矮小症患儿60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单药A组、单药B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0例,另外选取因各种原因未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20例患儿为对照组.单药A组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单药B组采用赖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