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细胞凋亡是肠粘膜上皮细胞更新代谢的主要形式,其与粘膜上皮等细胞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共同调节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但细胞凋亡也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创伤后的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可造成肠粘膜及相关淋巴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也是肠I/R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可导致肠道吸收、屏障等功能受损,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引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促进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假手术(S)组、小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肠I/R)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 h检测各组小肠组织TLR4mRNA的表达,门静脉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TLR4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肠I/R组TLR4mRNA表达上调,于I/R12 h最强,阳性细胞主要是小肠黏膜细胞;(2)I/R组门静脉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与N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增高(P<0.01);在I/R24 h后达到峰值,与S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01);(3) 肠I/R组门静脉IL-6及TNF-α浓度的增高与小肠TLR4mRNA表达的上调呈正相关(r=0.752,r=0.812;均P<0.01);(4)免疫组化法显示小肠黏膜细胞表面TLR4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大鼠小肠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也可能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3.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是严重创伤、烧伤和休克后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肠I/R不仅可引起肠道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而且可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大量肠源性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甚至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IRI)是临床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IIRI相关机制研究表明, 在IIRI过程中, 肠黏膜屏障受损, 细菌易位导致活性氧、炎症因子大量产生并释放入循环系统, 可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和肺、肝、肾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文章阐述了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IR)引起肠外器官损伤的相关机制, 为进一步探究IIR致多器官损伤机制、寻求靶向干预的多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3h,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组(IPr组)夹闭SMA 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后夹闭SMA 1h,再灌注3h;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夹闭SMA 1h,再灌注10s,缺血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3h。再灌注3h后在回盲末端10cm处取0.5cm小肠段,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测定线粒体二维形态计量学参数和三维形态计量学参数;另取60cm相邻小肠段,测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r组和IPo组线粒体的数目、周长、面积密度、粒子数密度及比表面增大,线粒体的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及等效直径减小,线粒体RCR及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IPr组线粒体体积密度增加(P〈0.05),3组间形状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IPr组和IPo组线粒体结构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缺血再灌注(I/R)是指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供,引起组织细胞再次损伤的临床症状。肠道是I/R损伤发生的常见器官,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及多样性,临床难以精准预测及有效预防,因此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再灌注期的症状缓解及组织保护策略上。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肠I/R损伤的过程,本研究综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在肠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肠I/R相关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大麻素2型受体(CB2R)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 8~10周龄, 体重220~27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肠缺血再灌注+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和肠缺血再灌注+七氟烷后处理+CB2R拮抗剂AM630组(AM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 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evo组再灌注即刻吸入2%七氟烷, 持续30 min, AM组缺血前1 h腹腔注射CB2R拮抗剂AM630 3 mg/kg, 其余操作同Sevo组。于再灌注2 h时, 麻醉后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 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Chui评分, 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检测MDA含量, 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法测定MPO活性,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 I/R组小肠组织Chui评分、W/D比值、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 cleaved caspase...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的变化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和独特的细胞器,在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中都至关重要。线粒体功能受损是导致缺血再灌注(I/R)心肌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线粒体的心肌保护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改变1.自由基的产生:在I/R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生成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线粒体呼吸链是自由基的另一来源。Vandenhoek等[1] 在离体心肌的I/R模型中证实线粒体电子转移与自由基的生成有关。氧自由基在线粒体中的产生部位被确认为在辅酶Q(泛醌)。当缺氧抑制呼吸链时,辅酶Q被还原成半泛醌,…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恢复某些缺血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以及氧供后, 组织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病理过程。心、脑、肺、肾、肝等重要器官I/R发生率高, 致死率高,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三结构域蛋白(TRIM)具有共同的氨基末端三方结构域排列-RING-Bbox1/2-卷曲螺旋(RBCC), 调节各种生物过程。本文系统地总结了TRIM家族蛋白的分类与功能以及其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为I/R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细胞凋亡在肝脏I/R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R导致线粒体通透性改变,由此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的释放等一系列变化,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肠黏膜的主要损伤因素之一。各种原因引起肠道的缺血缺氧,导致肠黏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与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氧自由基、细胞因子、核转录因子-kB、细胞凋亡等。本文就肠黏膜屏障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富氢液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0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肾缺血再灌注+NLRP3抑制剂MCC950组(I/R+M组)、肾缺血再灌注+富氢液组(I/R+H组)和肾缺血再灌注+MCC950+富氢液组(I/R+M+H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M组和I/R+M+H组术前连续14 d腹腔注射MCC950 20 mg/kg;I/R+H组和I/R+M+H组术后1 h腹腔注射富氢液5 ml/kg,其余各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时,心脏采集血标本,检测BUN、Cr和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计数,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caspa...  相似文献   

13.
各种外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除了及时止血(如外科手术)外,还要强调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以维持机体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恢复和保存重要脏器的功能。本文就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所致的肠道炎症反应及细菌移位的影响作一综述。1失血性休克所致的肠道炎症反应和细菌移位的可能机制1.1失血性休克所致的肠黏膜缺血缺氧机制在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由于血流再分布,使肠道内的血液灌注量明显减少,肠道组织细胞可能遭受缺血/缺氧损伤,如果持续时间长,缺血程度严重,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黏膜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首先受损,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淋巴液引流后,Toll样受体4(TLR4)的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以及远隔组织的损伤.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每组8只.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检测远隔器官肺、肝和肾脏的损伤程度,肠道以及远隔器官肺、肝脏中TLR4内源性配体HMGBI的表达.结果 HE染色以及HMGB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R组和I/R+引流组损伤较Sham组重,L/R组细胞出现大量黄染,表明I/R损伤时HMGB1的表达增加,而I/R+引流组的大鼠损伤显著轻于I/R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R组的空肠、回肠、肝脏和肺组织中的HMGB1表达显著增加,其HMGB1/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3145±0.0549、1.7352±0.3280、1.4443±0.0926、3.1382±0.4202;引流淋巴液可以减轻损伤,其HMGB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HMGB1/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1745±0.0327、1.1083±0.2098、1.1862±0.1221、2.1095±0.1993.结论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和远隔组织的损伤与TLR4的内源性配体HMGB1表达增加呈正相关.淋巴引流能阻断"肠-淋巴"途径,减少肠道来源的HMGB1对肠道以及远隔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干预措施能否减轻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仅开腹显露SMA)、缺血再灌注(I/R)组[肠系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缺血30 min后持续灌注120 min]、缺血后适应1(IpostC1)组(SMA缺血30 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30 s/阻断30 s,再持续灌注117 min)、缺血后适应2(IpostC2)组(SMA缺血30 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60s/阻断60 s,再持续灌注114 min),每组30只.干预后采集各组兔处理后下腔静脉血及部分肠道组织标本,试剂盒测定血清及肠道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酶(MPO)水平,HE染色,Chiu 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及IpostC1组、IpostC2组血清及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明显增加(P<0.01),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IpostC1组血清和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IpostC2组血清和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下腔静脉血和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在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后,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并且伴随有以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产生为特征的炎症反应.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I/RI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再灌注诱发的炎症反应及其介质可加重心肌I/RI,而...  相似文献   

17.
昼夜节律存在于人体的中枢和外周器官中, 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都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缺血的组织血液循环得到恢复后, 组织再次受到额外的损伤。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昼夜节律振荡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关信号通路可以作为治疗靶标,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但目前未得到全面总结。我们回顾了昼夜节律振荡与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 总结了相关信号分子通路, 为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肠缺血再灌注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关系。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24只,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IgY对照抗体组(IgY组)和Anti-HMGB1中和抗体组(Anti-HMGB1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nti-HMGB1组于缺血1 h后肠道血流恢复即刻腹腔注射Anti-HMGB1中和抗体1.0 mg/kg;IgY组于缺血1 h后肠道血流恢复即刻腹腔注射IgY同型对照抗体1.0 mg/kg。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小鼠,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总蛋白、游离双链DNA(dsDNA)及HMGB1的浓度;取肺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IgY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BALF总蛋白、HMGB1和dsDNA浓度升高,Cit-H3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1 h,再灌注2 h;异丙酚1组(P1组)在缺血前10 min、异丙酚2组(P2组)在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0mg,kg,然后以10mg·kg^-1·h^-1持续输注,余处理同I/R组;假手术组(C组)不行缺血再灌注及异丙酚输注。所有大鼠在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细胞凋亡;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含水量。结果I/R组光镜下可见大量肺泡塌陷、实变,肺实质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聚集。与C组比较,I/R组及P2组肺组织细胞凋亡计数增加,I/R组肺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含水量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1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发生,肠缺血前给予异丙酚可明显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不仅合成ATP供给细胞能量,而且在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调节、Ca2+稳态及细胞信号转导方面起重要作用.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细胞钙超载,为维持Ca2+稳态,线粒体从细胞浆摄取大量Ca2+,使线粒体积聚超量的Ca2+,诱发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而发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1],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神经元的坏死或凋亡.异丙酚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时具有脑保护作用[2],其机制是否与线粒体有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