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有效清除,术后第1、3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升高。术后除1例少量再出血,2例肺炎、1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者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微创、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穿刺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表现及临床意识状态,经额部入路,以带导针引流管沿血肿纵轴穿刺吸除出血,术后留置引流管,残留出血经尿激酶液化引流。总结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62例出血患者中,术后5d拔除引流管后血肿清除率,显效24例,有效37例,无效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选择经额部穿刺治疗脑出血操作简便,置管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安全有效,术后护理方便,对不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可行性,并对其适应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出血量5~10 mL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22例,立体定向组10例,对照组12例.立体定向组患者常规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12 h后根据情况反复给予尿激酶(1~2)万U血肿腔内注入,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便彻底清除血肿.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4 d和30 d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计算各组治疗后14 d和30 d时的评分降低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组14 d和30 d时的NIHSS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结论: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可显著改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术12 h后反复给予尿激酶1万~2万U注入血肿腔内,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彻底清除血肿。并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4、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治疗后30 d的GOS-E评分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 目前,有效清除血肿仍是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难题之一.近年随着神经导航系统和立体定向系统的不断完善,其因简便、创伤小、快捷等优势而在脑干出血患者治疗中得到进一步实践.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P〈0.05);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死亡率低于立体定向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直视下清除血肿干净、术后再出血率低,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24 h)显微外科治疗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 自发性大量脑干出血患者11例,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满意.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3例,存活8例(5例在出院前恢复意识),存活的8例中生活自理3例、长期卧床5例.结论 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后颅窝开颅术,27例)和B组(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28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1、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7 d和1个月的血清生化指标(IL-6、NSE和hs-CRP),并随访术后2个月的生存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7 d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截止术后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存活率为92.6%和96.4%;B组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A组(χ2=10.54,P<0.05),ADL1比例高于A组,ADL3比例低于A组(P<0.05)。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为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脑积水、环池受压和术式。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较优,且早期血清生化指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手术时间较长及合并脑积水、环池受压者建议选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抽吸血肿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抽吸血肿并置入导管,术后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106例。手术中根据血肿量抽吸血肿的50%~80%,术后每日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次,每次每管注入5万U,间隔12h。结果 30d内死亡23例,病死率为21.69%;术后再出血6例,占5.67%;术后再出血所致的死亡1例,占0.94%;入院时已有脑疝的患者,30d病死率为60%。结论 立体定向结合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安全有效,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术前是否有脑疝存在,手术中清除血肿量以50%~80%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不间断口服达比加群酯期间出现心包压塞, 穿刺引流后引流管拔除与重启抗凝的时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间接受房颤导管消融, 围术期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出现心包压塞的患者共2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 导管消融、心包压塞与处理参数, 引流管拔除、重启抗凝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行心包穿刺、引流, 平均引流量为(427.8±527.4)ml;7例予依达赛珠单抗治疗, 其中1例行外科开胸修补术。19例未开胸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为(1.4±0.7)d, 重启抗凝时间为(0.8±0.4)d;无论是否应用依达赛珠单抗, 拔管时间、重启抗凝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未发生再出血、栓塞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发生心包压塞时, 一旦止血确切, 无论是否应用特异性拮抗剂, 尽早拔管与重启抗凝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清除血肿,术中、术后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75例患者中死亡1例,总病死率为1.3%;其余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量达到80%的62例,术后1周时有70例血肿清除量达到了90%以上;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评价恢复良好54例(72.0%)。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3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双腔引流组(n=177)和单腔引流组(n=172),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后,双腔引流组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引流冲洗,单腔引流组用传统单腔硅胶引流管进行引流冲洗,观察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术后2 w颅内感染率、术后2 w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分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双腔引流组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单腔引流组(P<0.05),2 w颅内感染率和MESSS评分明显低于单腔引流组(P<0.05)。结论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3.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局麻下使用微创单孔和双孔钻颅,导管冲洗引流,单导管放置引流治疗5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日引流量〈15ml或引流液清淡时拔除引流管。结果51例术后原有的症状体征消失,复查CT血肿腔闭合良好,原有血肿腔厚度在3ml以下。随访1个月至2年,无颅内感染、无癫痫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伴有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微创单孔或双孔钻颅,术中持续冲洗、术后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轻中度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95例,根据出血量及治疗方法分为轻度出血行保守治疗者27例(A组)、轻度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者30例(B组)、中度出血行保守治疗者18例(C组)和中度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者20例(D组)。治疗后14 d,4组患者均复查CT,记录其血肿清除率及脑水肿体积;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血清MMP-9、hs-CRP水平;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4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观察B组和D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B组和D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分别高于A组和C组,脑水肿体积分别小于A组和C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MMP-9和hs-CR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MMP-9和hs-CR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3、7、14 d B组和D组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分别低于A组和C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4、30 d B组和D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低于A组和C组(P<0.05)。随访3个月,B组和D组患者GOS评分分别高于A组和C组(P<0.05)。治疗期间,B组和D组患者发生再出血2例,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及颅内感染。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轻中度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清MMP-9和hs-CRP水平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患者及26例脑出血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2,3,4,6及第8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结果入院后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患者第3,4及第6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结论血浆脂联素可以作为一种评估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时机及方式。方法对158例高血压脑溢血分别采用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92例)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66例)进行治疗。结果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的术后生存率86.9%,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的生存率83.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9.7%。结论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的手术指征是意识分级低于Ⅳ级、出血量中等且血肿位于基底节和皮质下。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高血压脑溢血超早期及早期发病的患者,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则较适用发病中期且血肿形成后较稳定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术者的专业技术和手术设备条件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手术在老年重症脑桥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脑桥出血患者136例,根据治疗分为2组,手术组64例采取经颞部入路立体定向脑桥血肿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72例采取止血、脱水等治疗,2组有脑积水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病死率20.3%,对照组病死率58.3%,手术组治疗有效率53.1%,对照组有效率18.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颞部入路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重症老年脑桥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手术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20例与无术后再出血组8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降颅压药物应用、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BMI、合并糖尿病、IL-6水平和合并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GCS评分和降颅压药物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GCS评分和降颅压药物应用为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较多,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组、立体定向组、小骨窗开颅组。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以及长期预后情况,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的安全性、有效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其中内镜手术组116例,立体定向组135例,小骨窗开颅组105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出血位置以及术前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立体定向组术后再发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立体定向组,内镜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立体定向组和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亦高于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内镜组和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中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采用软性神经内镜对12例老年分隔型CSD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软性神经内镜,直视下冲洗清除血肿,打通血肿分隔,清除纤维束,探查血肿腔确认血肿清除彻底后,直视下放置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2年,11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1例术后并发对侧额叶出血但无需手术,术后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软性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CSDH可视性强,具有可操作性,术后复发再出血概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