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针灸逢源》为清代著名医家李学川所著,该书总结了历代针灸名家观点,并加入作者临证经验,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笔者研读本书,感书中所描述的“积聚、瘤赘、痞块、瘿瘤、癥瘕、痃癖”等病症与当今“肿瘤”病症相似,根据书中所叙,试析其治疗肿瘤的学术特色,总结如下。1 《针灸逢源》对肿瘤的认识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肿瘤一词,  相似文献   

2.
李学川是清代著名医家,撰有《针灸逢源》一书,其中除记载大量的针刺处方外,对灸法亦有着独到而全面的论述。在施灸原则上,李氏强调辨证施灸,按穴施治,同时又要求艾灸有序,先后有则,采用自上而下、先阳后阴、先左后右顺序施灸法;在施灸操作上,除了广泛使用直接灸法,李氏更是善于运用隔物灸法与缪灸法,将灸法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同时李氏又注重艾灸禁忌,除了特殊腧穴禁灸外,亦要根据具体病证及年龄大小等因素考虑禁忌;以及李氏所言的艾灸预后与调理之法,使灸疗学科的趋于完整,为我国灸疗学科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灸逢源》外科灸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逢源》系清代针灸名著之一 ,本书积历代针灸医论之精华 ,特别是有关灸法在外科的应用 ,灸疗方法多 ,治疗范围广泛 ,一些疗法至今为一些医家所沿用。但是笔者通过学习也发现不少外科灸疗方法有频临失传的危险 ,本之意在学习 ,发掘整理传统的灸疗方法 ,使外科灸法重新焕发青春 ,在外科病证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逢源》处方配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李学川编撰的《针灸逢源》一书中,载有大量的针灸临证腧穴处方,见于该书卷五。探讨中国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与规律,对现代针灸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中国书店于1987年11月出版的《针灸逢源》(全二册影印本)为蓝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清代医家李学川的著作《针灸逢源》中所提及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处方选穴规律及配伍意义。方法:利用Excel软件建立《针灸逢源》中风及其后遗症针灸治疗处方数据库,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针灸逢源》中的中风及其后遗症针灸治疗条文48条,分析得出共涉经络14条,穴位80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风市、百会、曲池、水沟,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部位集中在头面颈、上下肢,特定穴多为五输穴、交会穴,配伍关联结果支持度、置信度排名前2位的是合谷→阳陵泉、曲池→足三里。结论:《针灸逢源》中针灸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选穴、配穴规律有近部选穴、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循经选穴、按部配穴、上下配穴、远近配穴、同名经配穴,临证注意发挥特定穴的作用,注重经络辨证,辨证运用厥阴阳明转枢气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启闭固脱等法。  相似文献   

6.
《针灸逢源》为清代针灸学家李学川编撰。李学川有感于当时医学界“独事方药,视针灸为小技而忽诸”的现象,经过40多年的努力,于清朝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撰成《针灸逢源》。他认为《灵枢》、《素问》书虽存,而知刺法者很少,所以集《灵枢》、《素问》,“特揭经脉、刺法诸篇,以补医林传诵所阙”。李学川发扬《内经》针灸理论裨益后学,对于振兴针灸事业有较大的影响。1《针灸逢源》的内容《针灸逢源》共6卷。卷1、卷2集自《灵枢》、《素问》等共112篇,附有作者注解。卷3则荟萃针灸专著和诸家医论之精华,主论针灸法,如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子午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针灸逢源》中灸法治疗中风病作一浅析,以发掘和整理传统灸疗,为当今治疗中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对清人李学川《针灸逢源》的版本源流、系统、特征及馆藏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信息存在的讹误;同时通过对三种刻本的全面评估、比较,认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清道光二年壬午(1822)补刻本(又称“棣华草堂刻本”)为善本.  相似文献   

9.
《针灸逢源》系清代李学川所著之针灸名著,该书综合《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历代针灸医论精华,是一部内容较为完备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针灸专著。笔者通过学习发现,书中提及较多灸法相关临床应用,指出的灸疗方法较多且治疗疾病范围亦较广泛,至今书中的一些灸疗方法仍在临床中沿用。为进一步明确灸法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整理、挖掘《针灸逢源》中有关传统艾柱灸疗方法的论述,以使灸法发挥更为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俞芳 《针刺研究》1998,23(3):235-236
腧穴学研究的是针灸推拿所作用的特定部位—腧穴。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腧穴的意义、分布、命名、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清代的一些著作,如:《针灸逢源》、《采艾编》《刺灸心法要诀》等,对腧穴学的贡献,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确定腧穴归经规范,对经穴命名含义阐释、腧穴位置考订及腧穴主治要该归纳等方面,现分述如下。确定腧穴归经规范纵观腧穴学的发展,从《内经》开始就对其归经有所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腧穴学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11.
王会霞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87-788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代又称“胁肋痛”、“季肋痛”或“胁下痛”。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胁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在许多疾病中都存在胁痛。笔者对《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胁痛的内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日本针灸家代田文志所著《泽田派见闻录·针灸真髓》一书,编成于1938年,是日本近代针灸界有数的名医泽田健先生受业门人的共同纪录。著作在1943年第3版后的“跋”中介绍:“本书虽然由我执笔,但其中有些部分,我自己也不大明嘹,本想省略掉,  相似文献   

13.
《内经》针灸施术环境初探210005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祁小华,杨兆民为了提高针灸效应,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专术部位及其操作方法,而针灸施术环境却很引起针灸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关于针灸施木环境的问题,早在《内经》中就已开始颇为广泛的探索。从广义上来来说...  相似文献   

14.
《针灸甲乙经》研究述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兴 《中国针灸》1995,15(6):37-40
《针灸甲乙经》研究述要宋兴(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理论系统、临床丰富的针灸专科典籍,历代针灸学的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的,她至今对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仍有很高的指导价值。魏...  相似文献   

15.
针灸处方是在临床针灸治疗过程中,依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病情及脏腑经络腧穴的功能、特性进行穴位配伍的用穴方案。它不是几个穴位的简单组合,而是在理  相似文献   

16.
薛蓉坤  戴子枫  尚秀葵 《光明中医》2023,(14):2662-2665
此文通过归纳、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相关记载,并从穴位分布、穴位特性和特殊针刺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书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治疗规律是:在辨证思想的指导下,以远近配穴为主、将五输穴和八脉交会穴作为主要的配穴处方,并辅以严格的针刺顺序进行施治,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期对现代临床治疗耳鼻喉科病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原文中涉及针灸的内容,对于针灸防治疾病,从早期预防、辨经辨证取穴,到针灸药结合、疾病预后及禁忌等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全面,蔚然成为体系。重视疾病预防与转归,运用针灸方法“治未病”,方法丰富,且选穴组方中贯穿“治未病”思想;针灸取穴颇具特色,既有专病专穴,又有辨经取穴、辨证取穴,取穴少而精;灵活结合运用多种针灸方法,如针药结合、灸药结合等,灸刺种类丰富;从禁针、禁灸、疾病禁忌等方面揭示针灸禁忌与适应证;认识到患者机体状态是针灸施治或判断针灸预后的重要依据。《金匮要略》中的体系化针灸思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8.
<针灸经验方>是现存较早的朝鲜针灸专著,由朝鲜太医许任于1644年编著成书.其书在继承<内经>、<千金方>、<铜人经>、<奇效良方>、<神应经>、<东医宝鉴>等古代典籍的基础上,糅合了个人见解和经验,对朝鲜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任在自序中说:"将平素闻见,粗加编次,先著察病之要,并论转换之机,发明补泻之法,校正取穴之讹,又著杂论若干,且记试效要穴及当药,合为一卷."李景B247在跋文中说:"今此方文,乃其得乎耳、存乎心而试诸手者也.微者显之,烦者约之,讹者正之,凡疾病之源委,治疗之要妙,一开卷而便了然於目前,可谓简而易,略而详矣."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伤寒论》有关讨论针灸技术临床运用条文的学习和分析,发现其对针灸认识的思想内涵不失丰富和精妙,主要涉及:针灸亦可治未病;针灸各有所宜,三阳病、实证、热证宜以针泻之,三阴病、虚证、寒证宜以灸补之;针(灸)药可以联用,有利提高疗效;重视辨证取穴,讲究慎守病机;重视经脉整体,临症宁失其穴,勿失其经;重视特定穴的运用;重视针灸安全,相信针灸疗效等八个方面。《伤寒论》对其后针灸医学的发展有正面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奇  曾芳  余曙光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52-853
《杨敬斋针灸全书》为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针灸专著。该书内容丰富,对针灸理论传承、临床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成书年代、版本源流、作者等问题现代鲜有研究,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