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电图、血栓前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g/d静脉输注,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变化,以及对血栓前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影响,同时观察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Fg、vWF、 t-PA,提高 PAI-1水平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有明确疗效,其机制与其对血栓前凝血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BD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诊断明确的BD患者32例(白塞病组)和对照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白塞病组血浆TAT、D-Dimer水平均明显升高(5.18±0.99比2.09±0.56)μg/L,P<0.01;(567.67±92.02比246.26±63.77)ng/ml,P<0.01),血浆vWF、GMP-140、Fg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16.84±27.20比98.90±26.72)%,P<0.05;(12.42±3.98比10.16±3.42)μg/L,P<0.05;3.16±0.85比2.65±0.84,P<0.05).结论 白塞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TCA)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PTCA 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2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血栓心脉宁片,两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ST-T 变化.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6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延长发作间期,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情况,探讨血压波动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分为心衰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分别对比2组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以及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差异,并对各组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心衰组白天、夜间和全天24h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心衰组vWF、D-二聚体和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血栓前状态指标2组无显著差异。③心衰组24h收缩压变异性与vWF和GMP-140有显著正相关(r=0.475,P0.05和r=0.416,P0.05);24h以及夜间的舒张压变异性与GMP-140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和r=0.423,P0.05)。心衰组其他各时段,以及对照组的血压变异性与各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内皮损害、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而且血压变异性越大,则内皮损害和血小板激活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65岁轻、中度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在使用同样降压药物和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1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α-颗粒膜蛋白140(alph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ne-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同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压、血清GMP-140和血浆TXB2浓度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浆6-K-PGF1α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清GMP-140浓度和血浆TXB2浓度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6±6.55)ng/mL vs.(17.63±8.57)ng/mL,P0.05;(102.7±44.7)pg/mL vs.(134.5±60.5)pg/mL,P0.05];6-K-PGF1α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8±26.1)pg/mL vs.(53.6±24.8)pg/mL,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辛伐他汀应用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对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冠心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可舒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cTnI、GMP-140和D-D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nI、GMP-140和D-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TnI、GMP-140和D-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分别为[(0.07±0.02)ng/ml vs.(0.15±0.07)ng/ml]、[(19.60±2.43)ng/ml vs.(23.81±5.20)ng/ml]和[(0.70±0.14)mg/ml vs.(1.37±0.9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平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明显,并能降低血浆cTnI、GMP-140和D-D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中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选取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60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3组入选者血浆vWF、GMP-140、PAI-1、FIB,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从观察组到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者血浆vWF 、GMP-140、PAI-1、FIB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片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果糖二磷酸钠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sT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WF、sTM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vWF、sTM明显比对照组低[(110.23±15.64)%与(136.84±17.45)%,(23.72±2.63)μg/L与(31.88±3.09)μg/L,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9.83±1.02)分与(12.14±1.27)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85.42%与62.50%,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果糖二磷酸钠片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血管内皮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阿司匹林150mg,每日1次;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稳定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疗,再配合运动、针灸治疗等常规康复疗法,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心脉宁片,28d为1个疗程,采用神经功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2±10.4)分,治疗后为(11.1±4.2)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5±10.1)分,治疗后为(15.3±4.2)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临床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测定100例老年EH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 老年EH病人血浆vWF、GMP-140、Fg、F1+2含量、PAI-1活性、血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t-P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明显。结论 PTS与老年EH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药物干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 (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AT1)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方法  测定 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P 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将 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依拉普利组 2 0例 ,10~ 2 0mg每日口服 ;氯沙坦组 2 0例 ,5 0~ 10 0mg每日口服 ,治疗 8周后测Fbg、vWF、P 选择素、PAI 1。  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治疗前Fbg(P <0 0 1)、vWF(P <0 0 5 )、P 选择素 (P <0 0 5 )、PAI 1(P <0 0 5 )显著高于对照组 ,药物治疗后 2组Fbg、vWF、P 选择素、PAI 1均较用药前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而 2组间血栓前状态指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依拉普利与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可改善其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2.
张秀芹  倪松石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33-1435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肺癌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1.选取30例Ⅰ~Ⅲa期手术患者作为手术组,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vWF、GMP-140、TpP,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Hcy。2.Ⅱ期、Ⅲa期手术病人,取癌旁2cm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寻找微小血栓,比较找到微小血栓的血管根数及相应血液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1.手术组vWF、GMP-140、Tp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2.Ⅱ期、Ⅲa期手术标本找到微小血栓的血管根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应血液标志物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随着肺癌TNM分期,血液指标逐渐升高,肺内存在的微小血栓数目逐渐增多。2.vWF、GMP-140、TpP、Hcy均可作为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标志物,其中TpP、Hc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62例,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分成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对照组用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4周后监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冯·威利布兰德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血小板!颗粒膜蛋白(platet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activatorof plasminogen;plasminogen activator,PAI-1)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省交通医院2000-04~2004-05的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vWF、GMP-140、11-DH-TXB2、FIB含量,PAI-1活性及血黏度均明显升高,而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血压升高,PTS标志物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PTS,PTS与其病情进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及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活动期UC患者,20例缓解期UC患者及4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的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并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期UC患者GMP-140,vWF:Ag,TM,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Ⅲ:A在活动期UC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不同病变部位的活动期UC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水平有明显差异,活动期与缓解期UC患者各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与病变活动性及病变范围有关,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UC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PAF组(P组),每组6只。P组开胸暴露心脏,进行RAP;S组仅行手术,不进行快速心房起搏。3h后获取心脏组织、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标记法检测2组兔左、右心房、外周静脉血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左、右心房组织的丙二醛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左、右心房内皮vWF表达情况。结果 P组外周血TM、vWF水平较S组明显升高[(125.36±26.66)μg/L vs(90.09±5.87)μg/L,P<0.05;(1332.96±252.53)ng/L vs(899.38±39.56)ng/L,P<0.05],且左心房血TM、vWF水平较右心房、外周血更高(P<0.01)。P组心房内皮vWF含量明显较S组增多,P组左心房内皮vWF含量增多较右心房更为显著。P组左心房丙二醛较S组左心房明显增高[(8.40±0.47)nmol/ml vs(5.43±0.71)nmol/ml,P=0.00],且P组左心房丙二醛高于右心房(P<0.05)。心房组织丙二醛水平与TM、vWF水平明显相关(r=0.68,P=0.01;r=0.47,P=0.04)。结论 PAF可以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且以左心房更为显著;组织氧化应激在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血压波动程度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分为高血压组(151例)和血压正常的对照组(159例),两组又按照24h血压变异性的均数分为血压变异较大组和血压变异较小组,分别对比各组的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差异。对两组的血压变异性和各血栓前状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高血压组全天各时段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2)高血压组vWF和GMP-14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31±9.16)μg/L比(77.97±5.60)μg/L和(4.14±0.28)μg/L比(3.53±0.55)μg/L(均为P<0.05);(3)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24h收缩压变异性较大组的vWF和GMP-140均显著高于收缩压变异较小组(分别为P<0.001和P<0.01,P<0.01和P<0.05);(4)高血压组和对照组vWF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3,P=0.018和r=0.371,P=0.0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内皮损害和血小板的激活,且内皮的损害与收缩压波动增大密切相关,这一结果在血压正常者中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简称冠心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 UAP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冠心宁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治疗前、后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期和持续时间,测定 Holter 24h 总缺血时间,ST 段下移、T 波倒置,心肌耗氧指数,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期和持续时间及 Holter 24h 总缺血时间,ST 段下移、T 波倒置,心肌耗氧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 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治疗 UAP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治疗策略,达到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提高远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固定剂量的尿激酶10万U、替罗非班5 mL及硝酸甘油200μg,对照组给予血栓抽吸。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STR)大于70%比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作为主要终点指标;以一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心衰恶化、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作为次要终点指标,同时以BARC定义的出血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 22例观察组和24例对照组完成一年随访。(1)在主要终点方面:观察组TMPG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2%比33.3%,P=0.006),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的IMR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13.39) U比(62.72±22.80) U,P=0.002],术后2 h观察组STR大于70%比例高于对照组(63.6%比25.0%,P=0.016);心功能分析提示术后3个月[(42.1%±3.1%)比(40.0%±3.0%),P=0.049]和一年[(41.9%±2.9%)比(39.8%±3.5%),P=0.042]观察组在总体EF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次要终点方面MACE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恶化以及心源性猝死)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BARC定义的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及硝酸甘油的综合血栓减负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策略能够减轻血栓负荷,提高梗死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改善远期心脏功能。可安全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及抗凝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并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方法 住院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IU/d,7~10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流变指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动脉血气等指标.结果 抗凝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ED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升高(P<0.01);抗凝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流变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患者治疗后GMP-140、vwF、PAI-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抗凝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升高(P<0.05).AECOPD患者PaO2变化与GMP-140、vWF、PA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70、-0.909、-0.915,P<0.05),与t-PA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625,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AECOPD患者存在凝血一纤溶功能异常及血栓前状态,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可纠正其血液高凝状态及异常的凝血功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