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世居高原藏、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红细胞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2例,其中藏族患者240例为藏族冠心病组(藏族组);汉族患者322例为汉族冠心病组(汉族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藏、汉两组患者总体对照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D-二聚体(D-two dimer,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高度≤2000 m的地区,两组间APTT、Fib、D-Dimer、RBC、HGB、HCT、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I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RDW、PT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2000~3000 m地区,两组间Fib、D-Dimer、RBC、HGB、HCT、RDW、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PT、APTT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I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3000 m以上地区,两组间DDimer、RBC、HGB、HCT、DBIL、I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PT、APTT、Fib、RDW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的PT、D-Dimer、RDW、TBIL、DBIL、IBIL在不同的海拔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Fib、RBC、HGB、HCT指标均随海拔区间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PT、APTT、Fib、D-Dimer、RBC、RDW、DBIL、IBIL在不同的海拔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TBIL指标随海拔区间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Fib、RBC、RDW、TBIL、IBIL指标可能对世居高原地区藏、汉族人群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个体化识别、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分析世居高原地区藏族、汉族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胆红素有助于了解世居高原人群CSFP特点及发病机制。目的比较世居高原地区藏族、汉族CSF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胆红素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干部保健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CSFP的患者222例,其中藏族患者93例(藏族组),汉族患者129例(汉族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海拔高度藏族、汉族CSF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 (1)两组患者RBC、Hb、HCT、DBiL LC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患者PT短于藏族组,D-Dimer低于藏族组,MCV、TBiL、IBiL高于藏族组,RDW小于藏族组(P<0.05)。(2)不同海拔高度藏族CSFP患者D-Dimer、MCV、TBiL、DBiL、I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较高的藏族CSFP患者PT长于海拔高度较低者,RDW高于海拔高度较低者,RBC、Hb、HCT高于海拔高度较低和中等者(P<0.05)。(3)不同海拔高度汉族CSFP患者PT、D-dimer、MCV、RDW、TBiL、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中等和较高的汉族CSFP患者RBC、Hb、HCT高于海拔高度较低者,海拔高度较高的汉族CSFP患者RBC、Hb、HCT及IBiL高于海拔高度中等者(P<0.05)。结论世居高原地区藏族、汉族CSFP患者PT、D-Dimer、MCV、RDW、TBiL、IBiL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在入院后监测动态血压,24 h DBP分为五组。其中A组(90 mm Hg>DBP≥80 mm Hg)18例,B组(80 mm Hg>DBP≥70 mm Hg)29例,C组(70 mm Hg>DBP≥60 mm Hg)22例,D组(60 mm Hg>DBP≥50 mm Hg)23例,E组(DBP<50 mm Hg)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患者红细胞(RBC)、HB、HCT比较差异显著(P<0.05),RBC比较,A组>B组>C组>E组>D组,HB、HCT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DBP和RBC(r=0.302,P=0.000)、HB(r=0.324,P=0.000)、HCT(r=0.195,0.000)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DBP水平和HB、HCT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HB、HCT水平随着DB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及血红蛋白(HB)与血液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27例大连市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60岁以上的老年人,空腹静脉采血后检测红细胞计数(RBC)、HB含量、RDW-CV及HC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利用SPSS19.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HB及HCT与全血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RDW-CV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 05),RBC、HCT、HB及RDW-CV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P<0. 05)。结论 HCT、HB、RDW-CV指标均是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因素,老年人可以通过控制这3项指标来维持机体血液的正常流动,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冯戟  罗丹  马红雨 《山东医药》2012,52(31):75-76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在诊断无贫血缺铁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女性非贫血缺铁患者51例(观察组)及健康女性71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及铁蛋白(SF)、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总铁结合力( TI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并制作各相关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观察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CHr在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RBC、HGB、HCT、MCV、RDW(P均<0.05).结论 CHr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女性无贫血缺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改良等离子辅助下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50例老年患者为治疗组,健康体检老年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治疗组术前术后6个月血液中RBC、HGB、HCT、AHI和夜间LSa02的变化.结果 术前检查老年轻中度OSAHS患者RBC、HGB、HCT分别为(5.5 ±0.8)×1012/L、(172.4±15.8) g/L、(58.5±6.3)%,老年重度OSAHS患者RBC、HGB、HCT分别为(6.7±1.2)×1012/L、(197.2±18.6)g/L、(72.6士8.9)%,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老年轻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RBC、HGB、HCT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治疗组老年重度OSAHS患者EPO为(1.76±0.54) ng/ml,高于轻中度组(1.21 ±0.43)和对照组(1.12士0.35)ng/ml(P <0.05),术后老年重度OSAHS患者EPO比术前有所降低(P<0.05),术前治疗组老年重度和轻中度OSAHS患者ANP高于对照组,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老年重度和轻中度OSAHS患者的变化均不大,无统计学差(P>0.05);术后老年轻中度OSAHS患者AHI、夜间LSa02为(8.5±3.8)次/h、(88.2±12.7)%,老年重度OSAHS患者AHI、夜间LSa02为(13.4±3.9)次/h、(82.9±11.5)%,AHI均低于术前,夜间LSaO2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改良等离子辅助下的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对治疗老年OSAHS患者有较好疗效,且能够有效降低老年OSAHS患者RBC、HGB、HCT.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动脉硬化与红细胞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304人,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检测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等指标,应用欧姆龙BP-203 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体检人群的动脉弹性,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分为动脉正常组(n=117)、轻度硬化组(n=112)和硬化组(n=75),将三组之间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硬化组MCV、RDWCV明显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或P0.01);硬化组RDW-SD高于轻度硬化组(P0.05),轻度硬化组RDWSD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GB、HCT、MCV、MCH、RDW-CV、RDW-SD与ba PWV呈正相关。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归方程的指标是RDW-SD、HGB,回归方程为ba PWV=-898.411+39.657×RDW-SD+3.171×HGB。结论 RDW-SD对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同时HGB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期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孕期贫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1于该院接受产检1 000例妊娠期女性,根据血红蛋白(HGB)水平分为贫血组(n=600,HGB 100 g/L)和无贫血组(n=400,HGB≥100 g/L),比较两组贫血三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常规指标[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异常情况(缺乏率与过量率),分析血清维生素A、D、E与贫血三项、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贫血组随访情况。结果贫血组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HGB、HCT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维生素A、D缺乏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 0. 05);两组维生素E缺乏、过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P 0. 05),血清维生素A、D、E与叶酸、维生素B12、MCV、HCT无明显相关性(P0. 05)。对贫血组给予对应维生素合理化用药指导、膳食调整等指导后,516例分娩前HGB恢复至≥100 g/L。结论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维生素E水平与孕期贫血发生的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蔗糖铁治疗癌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化疗科收治的癌性贫血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蔗糖铁组(蔗糖铁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每组10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HCT)。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蔗糖铁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0%、75.0%和97.0%;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的KPS评分、RBC、HGB、HCT均明显升高,表现为联合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蔗糖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癌性贫血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RBC、HGB、HCT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者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45岁以上固定大量无偿献血者铁蛋白(FER)、血红蛋白(HGB)等检测情况,评估固定大量无偿献血对献血者铁代谢及血红蛋白等健康指标的影响,为无偿献血招募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06—2016年青岛地区45~65岁固定大量无偿献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指标:FER、HG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从某三级甲等医院查体中心随机抽取45~65岁未献过血志愿者作为对照,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54岁男性大量献血者的FER显著低于未献血组(P0.01),HCT低于未献血组(P0.05),RBC、HGB、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5~65岁男性大量献血者FER低于同年龄未献血组(P0.05),HGB、RBC、HCT、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50岁女性献血者的FER、RBC、HGB、HCT、MCV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1~65岁女性献血者的FER低于未献血组(P0.05),HGB、MCV高于未献血组(P0.05),RBC、HCT与未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男性大量献血者FER与献血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HGB与献血量之间呈负相关,P0.05,HCT与献血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RBC及MCV与献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女性大量献血者FER、RBC、HGB、HCT、MCV与献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6)男性大量献血者,FER高于正常范围的例数与不献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女性大量献血者,FER高于正常范围的例数与不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岁以上男性长期大量献血FER低于不献血人群,但未引起HGB、RBC、MCV的降低,FER的降低与献血量相关;FER高于正常比例少于不献血组。45~50岁女性大量献血者未见FER、RBC、HGB、HCT、MCV的降低,而51~65岁女性献血者的FER低于未献血组。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大量献血者应采取不同的招募措施和延伸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的淋巴细胞热图分析及红细胞计数预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68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红细胞计数(RBC)及淋巴细胞热图分布(LymHM)表达,探讨其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癌组RB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LymHM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Ⅲ期、血管侵犯、门静脉癌栓、有复发生存患者RBC数量明显降低,LymHM表达明显升高(P<0.05)。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TNM分期、血管侵犯、门静脉癌栓、复发生存与RBC数量呈负相关,与LymHM表达呈正相关(P<0.05)。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BC结合血清LymHM表达对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红细胞计数与LymHM表达与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较大相关性,采用RBC结合LymHM分布表达可有效预测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6例初治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的EPCs,其中老年AL组28例,非老年AL组38例。以1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1)老年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较外周血明显增高(P<0.001),相对计数较外周血无明显差异(P>0.05)。(2)老年AL患者、非老年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AL组骨髓及外周血中EPCs水平较非老年AL组降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老年AL患者外周血EPCs绝对计数与白细胞计数(r=0.815,P=0.027)、β2-微球蛋白(r1=0.709,P=0.043)、LDH(r2=0.827,P=0.026)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L患者EPCs水平明显增高,EPCs可能与老年AL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且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MRI)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76例(急性脑梗死组),收取同期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9例(原发性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82名(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Hcy、D-Dimer、GGT及hs-CRP水平检测。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病人血清Hcy水平为(23.47±10.33)μmol/L,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Hcy水平为(13.97±3.76)μmol/L,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的(10.43±2.28)μmol/L(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D-Dimer、hs-CRP、GGT水平分别为(1.83±0.24)mg/L、(10.83±2.96)mg/L、(26.83±6.43)U/L,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 Hcy异常升高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D-Dimer是预测高血压或脑梗死的重要指标,GGT及hs-CRP水平检测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与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87例患者分为2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患者55例为冠心病组,造影证实非冠心病患者32例为非冠心病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循环EPC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EPCs(0.033±0.014)%较非冠心病组(0.054±0.013)%显著降低,冠心病组患者血浆ADMA(0.374±0.059)mg/L较非冠心病组(0.317±0.023)mg/L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组循环EPCs水平与血浆ADMA浓度呈负相关(r=-0.691,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高浓度的血浆ADMA可能是外周血循环EPCs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23(miR-223)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老年NAFLD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NAFLD病例80例以及同期体检的非NAFLD者80例为对照组(年龄≥65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以及CAP值。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223的表达水平。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老年NAFLD患者miR-223与肝功能、血脂以及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miR-223对老年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老年NAFLD组血清ALT, GGT, TG, Ch, FBG水平以及CAP值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血清miR-223水平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提示,老年NAFLD患者miR-223水平与TG、 LDL、 HDL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23诊断NAFLD的AUC为0.809(P=0.001)。结论 miR-223高表达于老年NAFLD患者的外周循环血清中,miR-223的表达与T...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过高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和功能紊乱[1],出现体内多种微量元素变化及引起外周血液血红蛋白和红细胞(RBC)相关参数的变化。本文同时测定156例甲亢患者血清铁(Fe)及外周血液血红蛋白(Hb)、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4例HAP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ηb(低切比)]、全血高切粘度[ηb(高切比)]、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降低明显(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高压氧组治疗后ηb 、HCT、RBC、H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HBO在纠正组织缺氧、改善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是治疗HAPC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RFC)、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指数(VAI)、血检形成系数(TFL)、红细胞变形系数(DI)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14d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作用,对AC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能否将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CD34 水平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度的标志。方法高血压病患者组62例,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分层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17例,极高危组13例。作外周血循环EPCs CD34 水平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研究组高血压病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 水平随着其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逐步下降,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 CD34 水平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875,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EPCs CD34 水平下降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循环EPCs CD34 水平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并存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及其与血栓前状态各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高血压患者105例,其中65例并存房颤(房颤组),40例无房颤(非房颤组),30例健康体检无高血压和房颤为对照组.用M型心脏超声测定LAD,同时检测其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wvF)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进行比较.再将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比较其LAD、Fg、D-Dimer、vwF、HCT.然后以LAD为因变量,Fg、D-Dimer、vwF、HCT为白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和非房颤组比较,LAD为(43.56±6.72)mm与(31.63±4.32)mm和(36.28±5.83)mm(均P<0.05),Fg为(4.24±0.59)g/L与(2.80±0.46)g/L和(3.09±0.49) g/L(均P<0.05),D-Dimer为(0.43+0.13) mg/L与(0.18±0.08) mg/L和(0.28±0.10) mg/L(均P<0.05);房颤组vwF、HCT分别为(290.44±29.02)%、0.46±0.07,与对照组(84.15±20.26)%、0.34±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LAD、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房颤组与阵发房颤组比较,LAD、Fg、D-Dimer、vwF、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D与Fg(r=0.683)、D-Dimer(r=0.735)、vwF(r=0.763)、HCT(r=0.759)呈正相关(均P<0.01). 结论 LAD增大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LAD越大,血栓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