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染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发展是烧伤治疗的重要任务。临床上对感染尤其是烧伤感染的定义、诊断及救治仍存在较多的争议。该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希望能加深读者对烧伤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对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被发现, 迄今已确定的生物标志物超过250种。脓毒症发生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提高将会导致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涌现。但针对脓毒症, 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的用于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 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中的运用无疑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该文综述了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以期加强对目前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认识, 为生物标志物运用于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忽视的急慢性损伤。中枢神经的损伤会对患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神经行为学改变, 这些改变在伤后可能持续存在, 极大地影响患者融入社会、重返工作。该文系统综述大面积烧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目前的干预方法, 旨在为进一步认识、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精神障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凝血异常是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种类与临床表现差异大, 危害性大。但直到目前, 临床上对烧伤后凝血异常重视程度仍不够。建议通过加强患者凝血状况监测、手术管理、感染防治、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等, 以达到进一步有效防治烧伤后凝血异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是介导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提呈细胞。脓毒症状态下, 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 抗原提呈能力减弱, 分泌细胞因子异常, 造成T淋巴细胞活化障碍。既往研究提示, 树突状细胞数目和功能变化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针对脓毒症时树突状细胞的变化特点, 结合其目前的研究进展, 简要分析并提出了靶向树突状细胞凋亡、分化和功能等方面的免疫调理新策略, 以期为严重烧创伤并发脓毒症的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烧伤患者预后相关预测模型最早于1961年被提出, 其建立不仅在评估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病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完善治疗策略也具有积极意义。前期烧伤患者预后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主要依赖于患者年龄及烧伤面积等因素,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预测模型也不断更新完善,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该文从烧伤患者预后相关预测模型的简要发展史、国内外一些烧伤患者预后相关预测模型的进展及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 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 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关键, 然而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烧伤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和预防指南, 各国学者仍在积极探索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该文就近年来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相关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严重烧伤的致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大量研究表明, 严重烧伤患者快速出现感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与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密切相关, 然而临床实践中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监测预警及对症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该文就细胞因子风暴及关联的细胞因子、烧伤感染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预警及治疗进行综述, 旨在为减轻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程度、降低病死概率提供临床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感染是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造成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及各器官功能减退等原因, 烧伤后感染更加严重。此外, 老年烧伤感染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给其诊断与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对老年烧伤患者救治而言极为重要。该文结合老年烧伤感染临床特点, 从液体复苏、创面处理、抗生素使用、脏器保护、营养支持及感染预防等方面, 总结老年烧伤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精准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由于观念固化、方法与工具缺乏等原因, 精准医学在烧伤外科中的进展与应用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该文从烧伤创面面积与深度的精准诊断、烧伤创面的精准治疗、烧伤并发症的精准监测与诊治、精准烧伤康复治疗等方面, 简要阐述了加强精准烧伤医学体系建设与推广的必要性及可能策略, 希望能引起烧伤医务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 以快速推动我国精准烧伤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氢氟酸是一种高度危险、有剧毒的无机酸, 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氢氟酸烧伤的危险性与氢氟酸质量分数、接触氢氟酸的持续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烧伤部位等有关。氢氟酸的毒性及组织穿透能力强, 即使小面积氢氟酸烧伤, 短时间内也可导致死亡。因此, 提高对氢氟酸烧伤机制的认识, 学习不同部位氢氟酸烧伤的治疗, 可进一步提高氢氟酸烧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s)稳定剂色甘酸钠(Cro)在脓毒症小鼠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诱导小鼠SAE模型并用Cro进行治疗。甲苯胺蓝及组化染色检测MCs激活;神经反射评分(NRS)和Y迷宫评估小鼠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用于海马紧密连接(TJ)蛋白和炎性因子的检测。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CLP组小鼠生存率、体重、NRS、活动和探索学习能力均低于Sham组;而CLP小鼠海马MCs激活数量、脑含水量(BWC)、荧光素钠(FS)渗出量和炎性因子含量均高于Sham组;此外, CLP组小鼠海马TJ蛋白表达低于Sham组。经过Cro治疗后CLP小鼠海马区MCs激活数量(TB:4.53±1.69比2.93±1.03, F=10.430, P<0.05;Tryptase:5.40±1.99比4.00±1.46, F=9.753, P<0.05)、炎性因子释放[TNF-α:(790.00±84.35) pg/ml比(610.50±69.54) pg/ml, F=28.560, P<0.01;IL-1β(...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烧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逐步研发应用致使菌群严重失调, 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预防性使用则导致耐药真菌日渐增加。IFI临床治疗难度大, 预后差, IFI所致烧伤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上升。该文从烧伤后IFI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为烧伤后IF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是住院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烧伤尤其是重症烧伤患者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以及血流缓慢等因素可引发DVT。了解烧伤患者DVT的发生情况, 使用有效的评估方式识别烧伤患者中罹患DVT的高风险人群并进行安全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烧伤患者DVT的监测、预防以及治疗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国烧伤中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于2022年1—3月按照六大战略区域及其他地区的划分对我国39个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中心的2021年1—12月所属医院等级及其所处的区域、烧伤中心及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护士数量、开放床位数, 护士年龄、烧伤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人事聘用、离职情况及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调查覆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共回收39份调查表, 均为有效调查表。39个烧伤中心所在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38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 26个烧伤中心位于战略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中心的床护比最高,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烧伤中心的床护比最低。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外, 其他区域的烧伤中心均设置了BICU。39个烧伤中心护士年龄25~34岁占比[51.21%(738/1 441)]、烧伤专科工作年限<5年占比[31.16%(449/1 441)]、本科学历的占比[69.74%(1 005/1 441)]、护师职称的占比[44.14%(636/1 441)]最...  相似文献   

16.
电烧伤是一种立体性的毁损伤, 要高度重视毁损性电烧伤患者的功能重建与康复。毁损性电烧伤的创面修复、保肢不是治疗的终点, 使患者功能康复、走向社会才是治疗的目标。该文从毁损性电烧伤的早期创面修复和晚期功能重建与康复、保肢与截肢、供区损伤最小化、心理康复及多学科合作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只有高度重视功能重建与康复, 让这方面的理念深入人心, 才能实现毁损性电烧伤的完美修复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吸入高浓度氢气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 6~8周龄, 体质量20~25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氢气组(Sham+H组)、脓毒症组(Sep组)和脓毒症+氢气组(Sep+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H组和Sep+H组分别于术后1和6 h时吸入67%氢气1 h。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 观察术后7 d生存情况。剩余小鼠于术后24 h时取血液标本,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取心肌组织, HE染色后进行心肌病理评分,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 萤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 Western blot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 Sep组生存率降低, 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和心肌病理评分升高, MMP和ATP含量降低, 心肌组...  相似文献   

18.
瘙痒是烧伤后的常见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着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和生活质量, 但其诊治常常被忽视。烧伤后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阐明, 目前认为主要由神经病源性因素导致;烧伤后瘙痒的标准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共识。该文就烧伤后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病情评估、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国内外发表的电烧伤相关文献, 探讨电烧伤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与电烧伤相关的中英文文献, 采用CiteSpace6.2.R2软件进行分析。分别统计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国家与机构,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现情况分析和聚类分析, 将关键词按时间排序得到聚类时间线图, 探讨电烧伤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检索出398篇英文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并查重后得到523篇中文文献。2013—2022年, 电烧伤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中文文献发文量呈下降并趋于平稳趋势。中文文献中共302位作者以第1作者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 发文量≥3篇的核心作者共有17位;英文文献中共320位作者以第1作者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共有65个国家进行电烧伤相关研究, 美国是与其他国家合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国内外共512家机构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20.
更正题录     
本刊2021年第41卷第2期发表的文章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麻醉管理规范, 图1内容更正为:(一)麻醉前访视与评估:2.EuroScoreⅡ评分;(二)麻醉前准备:3.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4.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监测ABP及基础AB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