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病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是结石体积较大或复杂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大量研究证明P-ESWL是安全有效的, 但由于冲击波在传导通路上的散射以及目标结石定位不准确可导致胰腺周围脏器损伤, 因此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感染、石街、出血和穿孔;罕见并发症有脾破裂、胰腺假性囊肿动脉瘤形成、胰胆管瘘以及胰瘘等。本文就P-ESWL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并可加剧慢性胰腺炎的进一步进展,取出结石、保持胰液引流通畅、降低胰管内压力是胰管结石治疗的基本原则。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直径较小的胰管结石多可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出,但对于直径较大、质地坚硬且与胰管壁有粘连的胰管结石,ERCP取石成功率较低。近年来,体外震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胰管结石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是国内首家开展胰管结石ESWL治疗的单位,并已成功实施3 500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2]。本文着重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阐述胰管结石行ESWL治疗的临床护理,以期为ESWL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胰腺炎(CP)能导致胰腺实质及胰管结构的破坏和内、外分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1],常合并胰管结石及胰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脂肪泻、血糖升高等.对胰管结石的治疗以清除主胰管内结石,解除梗阻,通畅胰液引流为原则.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干预及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ERCP结合ESWL治疗10例胰管结石,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病理因素作用下,胰腺细胞分泌胰石蛋白(钙稳定剂)减少,分泌乳铁蛋白增多,致使胰液中碳酸钙形成结晶,沉淀于以乳铁蛋白为主的蛋白网架上,形成胰腺结石,造成胰管阻塞和狭窄。X 线摄片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ERCP 有助于确定诊断和安排手术方案。手术是治疗胰腺结石的主要方法,但也可尝试通过体外震波碎石和ERCP 途径取除胰管内结石。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诊治伴发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在胰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08年10月期间共20例接受ERCP诊断和治疗的伴发胰腺结石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例中,16例(80%)胰管结石位于胰头处,3例(15%)位于胰头及胰体处,1例(5%)累及全程胰管。14例(70%)患者一次性取石完全,5例患者术后接受体外震波碎石(ESWL),1例患者未能完成取石,建议其外科手术治疗.18例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在接受内镜下治疗结石后,腹痛症状均消失,在接受治疗后2~10d内出院,平均(5.3±2.43)d。术后2例(10%)出现一过性的血淀粉酶升高。结论对于伴有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病例而青,内镜下取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川支架及鼻胰管引流,不仅对胰管结石的治疗有效,而且充分的胰液引流对于缓解腹痛症状、减少术后的胰腺炎、高淀粉酶m症的发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通过内镜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清除胰管结石, 缓解临床症状, 使患者避免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内镜下治疗胰管结石的方法主要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经胰管镜直视下碎石取石术, 本文就这两种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胰管支架是扩张胰管、通畅引流的有效手段。内镜下置入胰管支架多用于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治疗胰管断裂及其引发的胰腺液体积聚、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胰腺分裂症、胰腺恶性肿瘤以及定位阴性结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管支架在胰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不可逆性炎症性疾病,可出现顽固性腹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异常,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用于儿童患者,主要用于治疗胰管结石、胰管狭窄、胰腺假性囊肿等,常见方法有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结石取出术、胰管支架置入术。ERCP治疗慢性胰腺炎因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已逐渐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成熟应用于胆胰疾病的高级内镜诊疗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近几年来在治疗理念和技术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对ERCP的若干进展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运用胰管支架、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及大量水化预防术后胰腺炎,覆膜金属支架用于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恶性胆管狭窄的腔内射频消融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经口胆道镜应用于胆管狭窄定性诊断和巨大难治性结石,困难插管的定义和预切开技术的时机以及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  相似文献   

10.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以引起慢性腹痛,甚至急性胰腺炎的反复发作,针对胰管结石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取净结石,解除胰管梗阻,保持胰液引流的通畅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简便有效,现报道我院内镜联合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一例。  相似文献   

1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胰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胰管结石(PD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经ERCP诊治的18例PDS患者的治疗方式和结果。结果:18例PDS患者临床上均以上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且合并慢性胰腺炎,其中1例合并胰腺癌。经B超检查,10例患者检出有PDS或胰管扩张;全部病例经ERCP检查后均明确显著有PDS和胰管扩张。经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T)成功取石4例;行EPST+体外震波碎石(ESWL)及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ERPD)者各1例,半年后复查时胰石消失:行ERPD者12例。3例患者置管后3个月内因伴主胰管多发、巨大结石和胰腺癌而接受手术治疗。18例患者经1-11个月的随访,腹痛近期(<3个月)缓解率为88.9%,远期(>3个月)缓解率为75.0%,体重、脂肪泻、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ERCP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支架阻塞是其晚期并发症。结论:ERCP能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是诊断PDS的主要手段。经ERCP取石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满意及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PDS的治疗中亦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比利时布鲁塞尔Erasme医院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123例胰腺结石的经验。全部病例均患有严重慢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ERP)证实有结石,其中119例腹部平片见胰腺有钙化结石,另4例为透光结石。全组中,男10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4.8岁(17~76岁),4例透光结石平均为29.3岁。临床表现中,87%有腹痛,66%有体重下降,35%有糖尿病,28%有脂肪痢,22%有郁胆或黄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诊断性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确诊为青少年CP并行ERCP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存在腹痛症状,10例有“胰腺炎”病史。ERCP见胰管扩张12例,胰管结石7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分裂症3例,胆囊结石l例。内镜下治疗:乳头括约肌切开术7例,胰管取石6例,支架置入5例,胰管狭窄扩张术4例,副乳头切开2例。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急性发作3例,均为水肿型胰腺炎。经6—68个月随访,ll例未复发,2例复发者经再次ER-CP治疗后腹痛未再出现。结论:ERCP对青少年CP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但青少年CP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此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常,胰管高压的患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空肠吻合口狭窄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患者,主要解决方式为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减压,如括约肌切开术、逆行胰管支架置入术、胰管狭窄扩张术等。一项随机试验显示,慢性胰腺炎导致胰管阻塞的治疗中外科介入的有效性优于内镜介入,然而并未考虑患者主观接受程度与创伤大小。一些由于一般条件不允许行外科手术或拒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会选择内镜介入治疗,但对于有解剖结构改变者,如Whipple术后患者,经典的ERCP术往往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5.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内窥镜胆管外科。作者等自1981年以来成功地进行了40例胆管内置导管,并且通过EST经乳头开口作胆管镜检查术。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在内窥镜下以同样的方式切开胰腺管开口,并在少数病例用取石篮取出胰腺结石,并置放胰腺内置导管。方法:首先通过内窥镜常规切开括约肌,暴露胰管口。然后用一种最短的切开刀(Soma乳头切开刀)插入胰总管内小心切开管口,用斜视内窥镜观察胰腺内胰管。如胰总管内有结石,即可用取石篮取出。最后经切开的胰腺管口,在金属导丝引导下,通过Olympus TJF-10内窥镜放入多孔聚乙烯导管(3.2mm)。结果:经ERCP确诊的13例慢性胰腺炎胰管均  相似文献   

16.
评估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因困难胰管结石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的患者资料。共有18例患者纳入研究,每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1.5±0.7)次。碎石操作成功率为88.9%(16/18),16例患者每例SpyGlass碎石(1.3±0.4)次。结石直径为(13.17±3.69) mm,结石个数为(1.70±0.74)个。9例患者结石位于胰头,15例患者伴胰管近端狭窄。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0.5±2.8)个月,术后随访6~30个月,胰管狭窄及胰管结石无复发。SpyGlass内镜直视下行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983年Seigal等率先经内镜引导下胰管内放置塑料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此后胰管支架因其良好的引流效果、微创以及并发症少而逐渐应用于多种胰腺疾病的治疗. 一、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P)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局部的、节段性的或弥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使胰腺组织的功能长期损伤,胰腺呈部分或广泛纤维化,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胰管压力升高.胰管狭窄和胰管结石可以导致胰管内的压力增高,并引起腹痛等相关临床症状.正常胰管内压力在16~18 mmHg(1 mmHg=0.133kPa),CP伴有胰管扩张的患者咦管压力在18~48 mmHg[1].  相似文献   

18.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 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 副乳头开口难辨, 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副乳头扩张术+胰管探条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 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例患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出现胰瘘、胰管离断, 曾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胰腺远端胰液, 第1次ERCP造影证实胰腺体部胰管不完全断裂, 放置双猪尾胰管支架以引流胰腺远端胰液, 后胰管支架移位, 再次ERCP, 导丝及造影剂无法逆行越过胰体部胰管断裂处, 后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引流术经胃壁穿刺胰管, 内镜下放置7 Fr×150 mm塑料支架至胰管断裂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定期随访腹部CT提示胰管支架位置良好, 胰腺体尾部积液逐渐吸收。  相似文献   

20.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CP)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结石生成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及胰腺实质高压,进而引起腺体结构和功能受损。首诊cP患者中50%以上存在胰管结石,约90%的酒精性cP患者在病程进展中会出现胰管结石。ERCP取石是结石微创治疗的首选,但该法能取出的结石不到半数,一旦遇到体积大、嵌顿或胰管狭窄段后方的结石,内镜取石常无法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