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中国风湿病数据中心中200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注册、发病年龄≥18岁的SSc的患者。根据WHO对年龄的分段, 按发病年龄(首发非雷诺现象的年龄)进行分组, 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连续变量正态分布数据以Mean±SD表示, 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Mann-Whitney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682例SSc患者被纳入研究。按发病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青年组361例, 中年组245例, 老年组76例。平均发病年龄(44±12)岁。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14.0%(14/100), 38.8%(38/98), 65.4%(17/26), χ2=30.76, P<0.001];心律失常[1.9%(7/361), 3.7%(9/361), 7.9%(6/76), χ2=7.38, P=0.024)], 雷诺现象[94.7%(342/36...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各年龄段心悸患者的平均心率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将1864例心悸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岁,<40岁)334例、中年组(≥40岁,<60岁)780例和老年组(≥60岁,<80岁)750例。所有患者均行远程心电监测,分析其平均心率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平均心率的均值分别为(77.2±10.2)次/min、(74.3±9.3)次/min和(71.0±10.0)次/min(P<0.001),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3.4%、35.6%和68.3%(P<0.001)。结论随年龄的增加,心率降低,房性心律失常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和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年组(45~59岁,45例)和老年组(≥60岁,87例)。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动脉不同狭窄部位及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共检测到病变血管414支,单支性血管狭窄24例(16.7%),多发性狭窄120例(83.3%,P<0.0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60.4%vs 31.3%vs8.3%,P<0.01)。颅内、外动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单纯前循环狭窄和前后循环均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后循环狭窄(35.4%vs 41.7%vs 22.9%,P<0.05,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83.3%vs 75.6%vs 49.4%,P<0.05)。老年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12.6%vs 2.2%,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多发性为主;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脑动脉狭窄分布有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针对不同年龄组UAP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17例UAP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0~44岁)24例,中年组(45~59岁)60例,老年组(60岁以上)133例。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三组患者的发病诱因有显著差异(P<0.01),青年组以劳累(94.6%)为最多,老年组以情绪激动(52.4%)为最多,中年组居中;伴发病也有显著差异(P<0.05),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以老年组最多(81.2%,77.4%,66.9%),青年组最少(25.0%,12.5%,16.7%)。冠脉造影阳性率老年组(65.6%),中年组(62.2%)均显著高于青年组(27.3%),P<0.05。随访36个月发现: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患者病情控制不再复发的比率分别为66.7%、35.0%、13.5%,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67,P<0.01),且比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心力衰竭(0、1.54%、10.5%),脑卒中(0、3.1%、16.5%)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上升(依次为P<0.05,<0.01)。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防治心绞痛,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5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近5a我院576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各部位大肠癌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腹痛在青年组中发生频率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x~2=7.20,P<0.05);消瘦在老年组中发生频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x~2=9.64,P<0.05).与中年组和老年组相比青年组黏液腺癌发生率高(x~2=43.71,P<0.05),老年组高分化癌发生率高(x~2=8.06,P<0.05).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较老年组高(x~2=4.47,P<0.05).总体5a生存率为61.79%±5.48%;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a生存率分别为43.64%±21.24%.87.16%±5.44%和53.79%±6.69%,3组间差异显著(P<0.05).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是否根治性手术.结论:青年大肠癌患者腹痛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常见,预后差.老年患者消瘦多见,癌肿分化好,预后较好.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年龄、Dukes分期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纳入217例发病≤2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18~45岁,106例)及中年组(46~55岁,111例)。比较青年组与中年组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并对伴有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青年组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9.8%(74/106),中年组为78.4%(8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青年组与中年组脑动脉狭窄在颅、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分别为75.7%(56/74)和62.1%(54/87)]。青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为71.6%(53/74),高于中年组的41.4%(36/87);中年组前、后循环均有狭窄的发生率为20.7%(18/87),高于青年组的8.1%(6/74),P均0.05。青年组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9%(33/56),高于中年组的27.8%(15/54),P0.05;中年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7.8%(15/54),高于青年组的12.5%(7/56),P0.05。(3)中年组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饮酒者所占的比例高于青年组,P0.01或P0.05。中年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93.1%(81/87)对比64.9%(48/74),P0.01],青年组不明原因的血管狭窄比例高于中年组[23.0%(17/74)对比2.3%(2/87),P0.01]。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青年组动脉夹层、烟雾病及血管炎发病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中年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青年卒中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为主,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少,而不明原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血管硬度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西青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4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4岁,n=82)、中年组(45~59岁,n=230例)、老年组(60~79岁,n=135例)和高龄组(≥80岁,n=57)。比较各组受试者血压及血管硬度,并分析血管硬度与血压的关系。结果青年组高血压检出率为20.73%(17/82),中年组为32.61%(75/230),老年组为42.22%(57/135),高龄组为43.86%(25/57)。高龄组、老年组和中年组受试者收缩压和脉压高于青年组,高龄组和老年组受试者收缩压和脉压高于中年组(P0.05);但老年组和高龄组受试者收缩压和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老年组和中年组受试者左侧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和右侧baPWV均高于青年组,高龄组和老年组受试者左侧baPWV和右侧baPWV均高于中年组,高龄组受试者左侧baPWV和右侧baPWV均高于老年组(P0.01);高龄组、老年组和中年组受试者左侧踝臂指数(ABI)和右侧ABI均高于青年组,高龄组受试者左侧ABI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左侧baPWV和右侧baPW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1、0.556,P0.01);而年龄与左侧ABI和右侧ABI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7、0.004,P0.05)。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右侧baPWV与高血压分级无关(χ~2=1 229.67,P=0.355),左侧ba PWV与高血压分级亦无关(χ~2=1 239.35,P=0.277);右侧ABI(χ~2=419.81)和左侧ABI(χ~2=351.59)均与高血压分级有关(P0.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硬度增加、收缩压升高,且血管硬度与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脑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cerebral pulse wave velocity,ccPWV)的测量方法及其与传统测量方法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相关性.方法 136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 ~ 59岁)和老年组(≥60岁),在检测baPWV的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同步监测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终末段,测量两者心动周期起跳点间的时间差以及两探头间的皮表距离,计算ccPWV.结果 老年组收缩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青年、中年和老年组ccPWV分别为(418±52) cm/s、(489±54)cm/s和(599±58) cm/s,老年组显著快于中年组(t=7.308,P<0.001),中年组又显著快于青年组(t =6.758,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cPWV与年龄(r=0.847,P<0.001)和baPWV(r=0.548,P<0.001)呈显著性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cPWV与年龄和舒张压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和0.293,P分别<0.001和<0.010).结论 ccPWV是一种新型脑血管僵硬度测量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人群结直肠腺瘤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结直肠腺瘤患者1 149例,按照年龄范围将其分为青年组(349例,18~40岁)、中年组(400例,41~60岁)及老年组(400例,61~80岁),记录其腺瘤直径、数量、分布部位及病理类型并进行组内比较。根据问卷调查完成程度,从青年组349例患者中选取资料完整的患者233例作为青年腺瘤组,同时随机纳入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的青年健康体检者238例作为对照A组。再根据结直肠腺瘤分期,将青年腺瘤组中58例确诊为进展期腺瘤的患者作为青年进展期腺瘤组,从对照A组中随机选取116例受试者作为对照B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青年人群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期腺瘤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腺瘤直径为6~9 mm患者比例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直径≥10 mm患者比例均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直径≤5 mm患者比例高于中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单发腺瘤患者比例依次降低,多发腺瘤患者比例依次升高(P<0.05)。青年组左半结肠及直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年龄分组方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医院甲状腺外科的65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 90例)、中年组(40~59岁, 359例)和青年组(<40岁, 203例),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组年龄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特征及侵袭性相关因素。结果与中、青年组相比, PTC老年患者中微小癌比例更高(75.6%, 75.2%, 61.4%, χ2=13.054, P=0.001), 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少(24.4%, 34.3%, 58.1%, χ2=41.650, P<0.001), 转移淋巴结的比例更低(0.08, 0.14, 0.24, χ2=40.618, P<0.001), 不同年龄组肿瘤位置及腺外侵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6%, 36.2%, 38.4%, χ2=0.959, P=0.545)。结论与中、青年组相比, PTC在老年人群中呈现侵袭性低的特点。在积极手术治疗的同时, 对于具有低风险临床特点的老年患者, 经综合评估后是否可选择谨慎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疗效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对2006-01/2011-07收治的PHC患者36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青年组≤44岁(n=46),中年组45-59岁(n=172),老年组≥60岁(n=149),对不同年龄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模型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3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mo,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8.8%、65.6%、35.1%、15.8%,中位生存时间为18mo.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患者6mo,1-,2-,3-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肿瘤大小在3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76),但老年患者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20.1%vs8.7%).结论:老年组的生存期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而青年组最差.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老年组(149例)。结果脑梗死组吸烟、饮酒明显高于TIA组(P<0.05);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动脉狭窄高于后循环(P<0.01);老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1);中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疾病和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弥散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正常人肝脏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13例健康体检者,男、女分别为116、97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0岁)78例、中年组(31~60岁)75例、老年组(>60岁)。所有受检者均予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RTE检查,并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于肝包膜下1 cm处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内肝组织弹性定量值(LFindex值)。结果 213例受检者LFindex值为1.89±0.20;青年组明显低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中年组与老年组以及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E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可定量评估正常人肝组织的弹性,LFindex值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价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与青中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结构化头晕病史问诊中临床症状和确诊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眩晕数据库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为BPPV的6 807例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基线信息和结构化病史问卷中临床症状及首次症状至就诊的时间间隔, 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65岁),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确诊时间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例(%)来表示, 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 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年龄65~92(71±5)岁, 青中年组18~64(49±12)岁。老年组患者眩晕(42.5%比49.1%;χ2=23.69, P<0.001)、头位或体位改变诱发的眩晕(52.4%比58.7%;χ2=22.31, P<0.001)、植物神经症状(10.1%比12.4%;χ2=7.09, P=0.008)发生率低于青中年组, 而听力下降(11.8%比...  相似文献   

15.
6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6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分析,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收录本院自2007年至2009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1例,其中青年组123例(年龄≤45岁);中年组255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40.8±4.3)岁;老年组223例,年龄>65岁,这些患者均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治疗者。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0.8±4.3)岁,(53.7±6.6)岁及(68.3±4.5)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单支病变为主,犯罪血管以前降支病变占主要部分,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方面,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方面患病率更低。青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0.9±3.5)岁,青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0.6±4.1)岁,在吸烟史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年女性患者与青年组患者犯罪血管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以前降支病变为主,所有女性患者均有长时间烟草暴露史。结论:中、老年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多为长期病变急性加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受累主要累及前降支,病变相对单一。被动吸烟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性质、分布特点及狭窄情况,探讨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和老年组(149例)。结果随年龄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家族史显著增加(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TIA组(P<0.01);70%~99%血管狭窄斑块发生率高于50%~69%血管狭窄和<50%血管狭窄(P<0.01);老年组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1)。结论超声检查显示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导致颈动脉狭窄的斑块中,以软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多见。超声检查可以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及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年龄及并存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642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312例、中年组(45~59岁)1529例、老年组(60~79岁)3847例及高龄组(80~99岁)738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及并存疾病情况. 结果 6426例高血压患者中,男3438例(53.5%),女2988例(46.5%);年龄18~99岁,平均(66.3±12.1)岁,其中青年组312例(4.8%),中年组1529例(23.8%),老年组3847例(59.9%),高龄组738例(11.5%);同期18岁以上住院患者共25 504例,其中青年组11 208例,中年组5389例,老年组7596例,高龄组1311例.高血压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依次为2.78%、28.37%、50.65%及56.3%;青、中年组高血压患者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老年组及高龄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6例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2069例(32.2%),高脂血症1508例(23.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5例(1.6%),冠心病1061例(16.5%),心功能不全904例(14.1%),脑卒中2353例(36.6%),肾功能不全678例(10.6%). 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其相关危险因素有群集现象,糖尿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相关疾病既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又加重了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因此,高血压治疗除积极降压达标外,应加强综合治疗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连续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发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 255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中年组(45岁≤年龄65岁,n=847)和老年组(≥65岁,n=314)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特征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前后对比,评价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情况。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中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10%以上或轻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30%以上或病变进展至完全闭塞。如患者有2处及以上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其中任一非靶病变出现快速进展,即认为该患者存在快速进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2年内完成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14.8个月。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男性和吸烟者比例更高,而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既往介入治疗的比例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病变水平,青年组中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0.7%(24/116)vs. 15.6%(175/1 124)vs. 12.1%(52/430),P=0.048]。在患者水平,青年组中有病变快速进展者的比例也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5.5%(24/94) vs. 19.4%(164/847) vs. 16.2%(51/314),P=0.121]。三组患者在非靶病变血运重建、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及全部心肌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0.984,95%CI:0.970~0.997,P=0.019)、高血压(HR=0.747,95%CI:0.570~0.981,P=0.036)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1.422,95%CI:1.003~2.016,P=0.048)为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老年组患者出现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显著低于青年组患者(HR=0.593,95%CI:0.354~0.993,P=0.04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更高,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警惕病变快速进展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受控衰减参数(CAP)、血脂代谢异常及肠道菌群数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经腹部彩超和Fibroscan确诊的150例NAFL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45例、中年组56例,老年组49例,同时选择同期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无脂肪肝的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青年组36人、中年组43人、老年组39人。研究对象均检测CAP值、血脂水平、肠道菌群数量、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及是否存在粥样斑块等。结果 NAFL组CAP、IMT、血脂、中性菌群数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益生菌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AFL组中3个亚组CA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老年组总胆固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IMT及中性菌数量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而益生菌数量则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其IMT值明显高于未合并相应疾病的同亚组患者(P<0.05)。结论 NAFL患者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残余胆固醇(RC)与青年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3 200例,按照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70岁)和老年组(≥70岁);根据RC水平分为高组和低组。统计分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用KM法评估无MACE事件的生存率,Cox回归评价临床终点的预测因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展示RC与MACE风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完成随访3 112例,随访率为97.25%。其中青年组(<45岁)160例,中年组(45~70岁)2 390例,老年组(≥70岁)562例。随访时间中位数7.36年。其中864例(27.8%)经历了MACE事件。KM曲线显示,RC不是全年龄段冠心病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预测因子(P>0.05),也不是中年组和老年组的预测因子(P>0.05);KM曲线和Cox回归发现,RC是青年冠心病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RC每升高1 mmol/L其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1.07倍(HR=2.7,5%CI:1.35~3.17,P<0.01);通过计算及验证,发现预测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RC最佳截断值为0.94 mmol/L,RC>0.94 mmol/L的青年冠心病患者MACE风险增加1.98倍(HR=2.8,5%CI:1.41~6.32,P<0.01);反之,RC<0.94 mmol/L的青年冠心病患者MACE风险降低66%(HR=0.4,5%CI:0.16~0.71,P<0.01)。 [结论]高血浆RC水平是青年冠心病患者远期(7.36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该人群RC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0.94 mmol/L,在此水平以下可使青年冠心病患者的MACE风险降低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