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房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对不良事件及相关差错的影响。方法:本院中药房于2017年7月起开展中药调剂监管,监管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开出处方806张,监管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开出处方793张,统计不良事件及相关差错发生情况。结果: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后,不良事件及相关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监管前(P0.05)。改进后,中药房医师对外界监督措施、处方点评、中药质量、处方规范性、调剂质量自我感知质量评分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工作后,有助于提高中药调剂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及相关差错发生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房的未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处方单100张(对照组)及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处方单100张(实验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对比两组之间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治愈率、满意度评分、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治愈率、满意度评分、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的监控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安全预警与策略优化管理模式的麻醉科高危药品管理。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麻醉科对高危药品实施安全预警理念下策略优化管理模式,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麻醉科常规管理高危药品作为干预前进行对比。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评分及高危药品管理达标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评分以及高危药品管理达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92%,低于干预前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预警理念下策略优化管理模式能提高麻醉科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水平及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发放的1200件药品,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管理模式,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发放的1200件药品,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模式,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手段管理后,比对两组中药调剂用时、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复核差错率以及退药率,其数据之间经对比后差异产生(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到中药房管理中,有助于提升中药房的整体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以便为中药房调剂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开出20000份中药处方作为统计资料,统计中药房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的管理对策。结果临床诊断、科室、性别是处方前记中错误发生率最高的三项,规格、剂型、处方修改无医师签名是处方正文中错误发生率最高的三项。结论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极为复杂,因此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应根据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对策,提高中药房调剂工作质量,降低问题发生率,继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选我院护士30名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护士分成参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参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用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中药调剂质量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方法 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常规用药(对照组)、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观察组)。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建立为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小组,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组人员的职责在于对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并强化药剂师岗前培训,主要对其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实施培训,使其了解和熟悉调配制度,在工作细节基础上制定规则。加强调剂质量管理:改进处方程序审查实施;在检查处方时,及时与医生沟通熟悉用药规律;规范处方;加强中药饮片质量评估:在使用药品之前,药品需要通过主管药师核对后实施签字包装,在包装上注明患者姓名、使用方法、煎药方法、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信息。每组150例。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不良反应时间发生率偏低,整体素质及能力偏高(P<0.05)。结论 对我院实施中药调剂质量管理能够增加用药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陈平  蒋唐勇 《现代保健》2011,(19):74-76
目的利用中药房信息化管理促进中药房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中药房实施信息,七管理的实践。结果药品管理、中药调剂管理与库存管理是中药房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构成,有助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结论中医中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推进中医中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加强PDCA循环管理机制的实行方法下,分析避免牙周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牙周科治疗且接受护理的患者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机制的护理管理模式,各25例。对两组患者发生的意外风险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过失行为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意外风险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常规组36.00%(P<0.05),实验组过失行为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常规组32.00%(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0%(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牙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减少自身过失行为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医院药品调剂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不良系统上报的药品调剂错误不良事件共43例,对事件错误详情、应给药物剂型、事件发生事件以及出现药品调剂错误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结果 43例药品调剂错误按事件错误详情分类主要有药名错误、剂量错误、地点错误。对其原因分析有医师原因、患者自身原因以及药师原因。结论 医院药师、医师以及患者自身都会导致药品调剂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针对其进行处理,改善医院药品调剂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患者以及4 000份药品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选择2018年7-12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患者以及4 000份药品处方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对比两组在药品监测、处方开具以及取药过程之中出现问题导致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处方合格率、药品盘点耗用人力数量、药品盘点耗用时间、发票录入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处方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品盘点耗用人力数量、药品盘点耗用时间、发票录入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进行药学管理过程中采取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提升处方合格率,并节约人力资源和药学管理时间,具有较高的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中药房的管理应用效果。方法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房为研究对象,对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前后中药房在药品调配、审核、发药环节工作变化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该中药房各500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500例患者中,男性281例,女性219例,平均年龄为(43.21±10.28)岁;中医老年病科230例,治未病中心219例,皮肤科31例,其他科室20例。管理后男性294例,女性206例,平均年龄为(44.85±11.29)岁;中医老年病科221例,治未病中心223例,皮肤科29例,其他科室27例。管理前后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科室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年12月中药房的中药药品与处方调剂准确率、药品调配正确率、审核正确率分别为88.0%、82.0%、80.4%,2015年12月中药房的分别为99.4%、96.2%、96.8%,2015年12月中药房的中药药品与处方调剂准确率、药品调配正确率和审核正确率均高于2014年12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患者取药时间平均分别为(26.03±1.98)、(15.89±2.31)min,人员配备完善率分别为46.2%、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6.6%(773/800),高于管理前的79.3%(63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医院中药房管理工作中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准确度,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取药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标识管理运用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发生的150例用药安全事件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而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标识管理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羞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将标识管理运用在高危药品管理中,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70例,将其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行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等评分均较高,两组数据差异经计算显示(P 0.05)。结论 :通过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水平,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11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6S管理联合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在消毒供应中心软式内镜集中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38条软式内镜集中管理情况,2022年1—6月采取常规管理措施集中管理内镜(未进行6S联合SOP管理),设为常规组;2022年7—12月采用6S管理联合SOP进行内镜集中管理,设为研究组。统计比较两组消毒供应中心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标准执行率、清洗消毒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医护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实施6S管理联合SOP管理模式后,消毒合格率较常规组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医护满意度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6S管理联合SOP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软式内镜的集中管理后,能有效地把控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保证内镜的“安全”使用,让患者能够得到高效、安全的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六西格玛(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在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室的200件腔镜器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精细组,各100件。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精细组实施基于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腔镜器械管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精细组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为97.00%、清洁合格率为98.00%、包装合格率为100.00%,均高于常规组的89.00%、92.00%、9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器械遗失率为4.00%、零件脱落率为2.00%、断裂损坏率为2.00%、清洗不彻底或堵塞发生率为1.00%,均低于常规组的13.00%、10.00%、9.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可明显提升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 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6年6—12月的1 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管理前,实施常规管理;2017年1—7月的1 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管理后,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准确率及患者对中药管理质量满意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管理后药品调剂准确率(99.23%)高于管理前(8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满意度优良率(98.85%)高于管理前(8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确保中药质量,提高调剂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DT模式在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3 314例作为MDT组,建立由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药物不良事件行政MDT项目组,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将实施MDT模式前,2017年1~6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23 5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MDT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由0.006 16%降至0.003 41%,差异显著(P<0.05)。结论:MDT模式干预下的医院药物管理模式,对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较好,促进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