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单节段LDH患者,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3例,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入路组术后3d、7d、1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旁肌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法治疗单节段LDH,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立飞  孙永进  杨祖华 《安徽医药》2018,39(9):1122-1124
目的 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PELD治疗,分别于术后即刻、1、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DI),并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40,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3.04,P<0.05)。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个月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ODI评分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ODI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5.56%。结论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进行PELD,术中椎间孔成形更加精准、安全且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孙庆鹏  何继文  张超 《安徽医药》2017,38(12):1600-1603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区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半年复查时,应用VAS评估腰背部、患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情况,并测量、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结果 纳入的47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不同时间点(第1天、第3天、第7天),Wiltse入路组术区疼痛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时,Wiltse入路组在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段,两组下肢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在纠正椎体滑移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疗效,而且出血少、对脊旁肌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侧椎旁肌入路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组共2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9—72岁。手术方式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并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Cobb角,记录并比较术前至末次随访时VAS值。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双侧椎旁肌入路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爱彬  张勇  张金鹏  朱庭标 《中国医药》2013,(12):1743-174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32)ml。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其中40例随访成功,时间12~30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6%恢复至术后1周的90%,平均达(33±4)mm,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4%恢复至术后的95%,平均达(32±4)mm;Cobb角术前平均为(31±4)°,术后平均(8±4)°,且最后1次随访中,伤椎前后缘高度与术后1周相比无明显丢失。结论在椎旁肌间隙人路基础上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微创、术后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2例,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20例(微创组)和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照射时间、肌酸激酶(CK)浓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椎间融合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术后3 d血清 CK 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王蓓  雍文成 《中国药师》2021,(5):889-945
摘要: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单次椎旁阻滞对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UVATS)肺叶切除术肺结核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177例耐药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9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行单次胸椎旁阻滞,行UVATS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胸椎旁阻滞前给予布托啡诺30μg·kg-1,术后给予舒芬太尼、托烷司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PCIA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血清Cor、PGE2、5-HT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血清Cor、PGE2、5-H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对行UVATS肺叶切除术的肺结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机体疼痛程度,减少应激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 B 型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2010年2月年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 AO 分型为 B 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41例)和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Cobb 角、前缘压缩率、ASIA 神经功能分级及 ODI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术前椎体前缘压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 VAS 评分、Cobb角、ODI 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的 VAS 评分、Cobb 角、ODI 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末次随访2组患者间的 ASIA 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 ASIA 均优于治疗前( P <0.05)。结论胸腰椎 B 型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降低术后 VAS 评分、Cobb 角丢失及椎间盘退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锚定式环锯一次性间孔成形术与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研究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37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锚定式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术组(20例)和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进行椎间孔成形组(17例),比较两组椎间孔成形时间,置管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定式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术组在椎间孔成形时间、置管透视次数以及手术总时间显著少于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椎间孔成形组(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锚定式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术与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椎间孔成形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均...  相似文献   

12.
钟凯华 《安徽医药》2022,26(11):2265-2269
目的分析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 Wiltse入路在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自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 87例,根据复位固定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38例、对照组 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 Wiltse入路,对照组采取 AF系统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 CK)、肌红蛋白( Mb)]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疼痛水平;经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获取伤椎原始高度( H0)、术前及术后 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 H1H2),计算术前、术后 1周伤椎相对高度( H1/H0、H2/H0)及伤椎复位率,并测量矢状位 Cobb角变化;随访 3个月,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并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 3d,两组血清 CK、Mb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P<0.05),且观察组血清 CK、Mb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下阑尾炎切除术围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8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和护理,试验组行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选择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术。同期收集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阑尾炎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天以及正常组血清IAP、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动态变化差异。结果术前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AP、CR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第1、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逐次递增,之后下降,术后第5天检测值小于术后第3天。相同时期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血清IAP、CRP水平术后短期内逐次显著升高,而后出现下降,但升高幅度均小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28例与传统入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VAS疼痛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在Cobb角矫正、伤椎高度恢复、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肯定,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李军勇  张竞予  杨雪梅  刘青柏 《安徽医药》2017,38(10):1319-13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分别测定2组患者末次复查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于术前及末次复查 X 线比较椎体后凸角度及高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复查后 ODI 为(4,99±2,03)%,对照组 ODI 为(9,67±3,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患者末次复查 X 线显示椎体后凸角度及高度明显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后凸角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相比植骨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的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在骨折发生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骨折发生1~2周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骨折恢复情况,包括伤椎后凸角、伤椎高度压缩率,统计两组骨水泥渗漏率,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功能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高度压缩率、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高度压缩率低于本组术前,伤椎后椎凸角小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伤椎高度压缩率低于对照组,伤椎后凸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PLIF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4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0) 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1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3)d.术后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随访1年后优良率为90.0%,腰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7%.结论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7.89±14.89)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9.8±7.2)mL,没有患者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对于术前,术后患者的VSA评分与ODI评分显著下降,并且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评分低于术后三天的疼痛评分。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并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82-18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JOA腰背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8、17.085、30.079,P<0.05),未发现两组感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P=0.15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JOA腰背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97,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