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肝与四季的"春"相应,春不仅具有阳气的上升的特点,更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肝不但主"升"而且主"生"。肝主生发蕴含生生之机,肝主升发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肝的升发和生发作用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对于五脏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主升发在五脏中的作用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中医的基本理论,从肝在五脏中具有升发功能的特性出发,阐述它辅助心主神明,协助肺降,资脾胃运化,助肾元气,详细讨论了肝与心、肺、脾和肾的关系。并且详述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探讨了肝主升发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与四季的春相应,对应东方,五行属木,春季是一年的开始,天地俱生,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东方为日升之处,象征着上升和开始;木喜条达,舒展,其生长的方向总是向上向外。  相似文献   

4.
"肝主生发"的理论创新,构建了中医药通过调控发生发育与再生修复机制防治肝脏及其相关病证新的知识体系,推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的创新与发展。综述"肝主生发"与"肝主升发"的深化整合、"肝主生发"与"生机学说"的深化整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化整合、还原研究与整体研究的深化整合等方面取得的若干进展,部分展示了中医药通过影响发生发育与再生修复机制防治肝脏及其相关病证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成果,更加明确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枢"字本意出发,以肝寓阴阳、胆系于肝、肝主升发等理论为切入点,揭示"肝主枢"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枢转气机的生理功能,明确阴阳不相交接或逆乱以及气机的运动无度为肝不主枢的病理特点,进而提出枢滑机脱、抑其机运,枢涩机滞、助其枢导的治疗原则,对于深入研究"肝主枢"理论为临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肝气“升发”寓于“生发”之中,以“生发”替代“升发”更为合理。“生发”与“体嫩”为肝脏的重要生理特性,肝气“生发”为生命气化之“动机”,肝气“体嫩”则反映了肝气易于折损的生理特点。肝脏的“生发”“体嫩”生理特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丰富了肝脏虚证尤其是肝气虚、肝阳虚证的依据,并推动对肝气(阳)虚病机危害性的重新评估与深入认识;②为不可专事“伐肝”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依据;③为补肝气、温肝阳与升提肝气(阳)诸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中医理论有肝主升发的提法,本人根据临床体会对此提法有一些个人认识,现试述之。  相似文献   

8.
肝主升发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肝主升发,笔者以为主要是指升发气机而言。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和脏腑协调运动的机能表现,肝对气机的升发,历来被医家所重视。《素问·诊要经终论》云:“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素问·四气调神论》还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研经言》进而指出“人应乎天,天有元阳,元阳升于春,春应于肝”。显见,这里把肝视为人气升发之本,喻为阳气萌动的根苗,而为万物发育、启故从新的象征。肝主升发的理论可谓源远而流长也,然对这一理论的细推穷究,条分缕析,似嫌不足。笔者不揣浅陋,集贤言博论归汇之而拙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数医家在论及脾胃功能时常认为脾气主升、胃气主降,鲜少有提及胃气的升发特性。从理论来源看,胃气升发之性肇始于《内经》论述人体水谷和水液代谢,饮食受纳于胃而后上归心肺,继之才能布散全身。从功能平衡来看,万事万物均有气机升降出入,虽然胃以和降为顺,但必然也有升发运动来维持整体功能平衡。从胃气生理功能看,胃之行气血资脏腑、充养九窍、脉宗气和化生营血功能都离不开胃气升发。从病理变化而言,胃气升发不足,则上焦清窍失养,下焦肠道传导过度,外则水溢肌肤,内致饮留脏腑。治疗上,以柴胡、升麻、荷叶升发胃气,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病、肺病、脑病和化疗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斑秃为头发突然脱落,头皮鲜红光亮故名,<外科正宗>定名为"油风",<诸病源候论>中记:"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笔者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自拟生发汤合生发酊治疗斑秃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为气机的升降出入,肝主疏泄,能够调畅全身的气机,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因此肝之疏泄对于协调五脏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舌色与心脏功能及血管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步检测了116例患者的心阻抗图及其微分图,颈动脉搏动图及其微分图,心音图以及心电图等心功能指标。测算出各类舌象患者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以及动脉顺应性,总外周阻力,结果显示紫瘀舌组排血前期(PEP)比其他心脏指数(CI)等平均比其他各组为低,时间红舌与淡白舌在心功能指标方面也均比淡红舌者差,而红舌者的心功能指标则近接淡红舌。 因此,5类舌象按心功能指标的优劣排序,则  相似文献   

13.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药用量与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单位 ,疗效是检验治疗成败的标准。方剂中的中药用量 ,无论是单用或在复方中与其他药配伍应用 ,其功用可能有所不同。本文对中药用量与功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单味药的用量与功用1 .茯苓 :用量为 1 0~ 1 5 g时 ,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 ,引之输于脾而达于肺 ,复下循三焦水道以归于膀胱。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用量为 30 g时 ,本品能泻心下水饮以除惊悸 ,用治头目眩晕、心中怔忡、呕吐涎沫。量为 1 2 0~ 1 5 0 g时 ,敛心气之浮越以安魂定魄 ,又能敛抑外越之水气转而下注 ,不使作汗透出。用于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顺行静脉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08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随机选择154例,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对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分析,探讨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浅静脉曲张重度中,气虚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瓣膜影消失中,寒凝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静脉受压中,湿热下注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存在一定的不同,也存在相应的关系,对筋瘤辨证论治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其内在规律。方法在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药性与功效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药性与功效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单性能的研究难以完全表征药物的作用,需将四气、五味、归经等性能视为整体进行研究,方能突显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通过对药典中药性与功效数据的整理与关联规则分析,明确了每种性能所对应的主要功效,为组方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肺功能损伤类型与肠镜内镜指数的相关性,客观评价肺肠表里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国多地三甲医院符合UC诊断且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同时对患者行肺功能、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1人,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残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的内镜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残气功能组r=0.003,异常组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存在不同类型肺功能损伤,其中残气功能、弥散功能异常与肠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残气功能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其产地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方法:在新疆14个不同地区采集麻黄药材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各生长地的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差异很大。新疆东部与中南部地区麻黄药材中麻黄碱的含量高于新疆北部与最南部地区。结论:与麻黄中麻黄碱含量相关的因素有生长地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和土壤的pH值等,其中土壤的pH值为重要因素。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更有利于麻黄碱的积累。另外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气候因子(年日照时间)。  相似文献   

19.
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虚实夹杂证临床最为常见,临床过程中,由于药物的过度使用,迁延了疾病的进程,甚至诱发宿疾的发作,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本文通过对"脾为升降之枢"在生理病理的特点,指出感冒(虚实夹杂证)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外寒内热,应用散寒清热、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达到标本兼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