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二燕  彭卫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72-1074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临床资料及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6例GS中3例(3/6)发生在胃体小弯侧,2例(2/6)位于胃底,1例(1/6)位于胃窦部;肿瘤最大径2.0~7.8 cm不等,且一半的肿瘤>5 cm;6例中有5例肿瘤...  相似文献   

2.
胃脂肪瘤的X线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对胃脂肪瘤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 1997年间 ,经本院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和胃镜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脂肪瘤 7例。结果 :主要 X线表现如下 :1肿瘤的形态变化 (7例 ) ;2肿瘤密度减低或透亮 (7例 ) ;3肿瘤位移——胃脂肪瘤脱入十二指肠球 (1例 ) ;4肿瘤表面粘膜和邻近粘膜皱襞撑开征 (6例 ) ,牛眼征 (1例 ) ,邻近粘膜推移征 (3例 )和粘膜桥征 (2例 ) ;5肿瘤局部胃壁柔软 (7例 )。结论 :X线表现对胃脂肪瘤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18FDG-PET诊断胃癌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18FDG PE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和胃肠生理性摄取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无消化道疾病史的FDG PET查体者 3 0 3例为组 1;PET发现胃部最大SUV值≥ 3 .5 ,并在 1~ 2周内接受胃镜检查者 2 7例为组 2 ;胃镜初步诊断为胃癌且经PET检查、手术和病理检查 3 3例为组 3。用ROI方法测定胃等病灶SUV最大值 (SUVmax)和平均值(SUVave)。结果 :组 1胃部FDG摄取SUVmax为 0 .71~ 5 .7,SUVave为 0 .61~ 4.6。 16%胃SUVmax<1.5 ;5 5 %SUVmax>2 .0 ;17%SUVmax>3 .0 ;6%SUVmax>3 .5。组 2胃部SUVmax3 .5~ 5 .7,胃镜证实 19例正常 ,5例胃炎 ,3例溃疡 ;炎性及溃疡病变FDG摄取高于正常胃 (p <0 .0 5 )。PET检出组 3原发病灶 97% ( 3 1/ 3 2 ) ;远处转移 6/ 6;胃局部淋巴结转移 6/ 11。假阴性 1例 ,纠正胃镜误诊 1例 ,上调UVmax从≥ 3 .0至≥ 3 .5 ,则组 1中假阳性从 17%降至 6% ,组 3假阴性仍保持不变。结论 :提高SUV阈值可减少胃肠道生理或 /和炎性摄取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仰卧位X线平片上胃气囊影的形态学变化对诊断婴儿胃扭转的价值 ,以减少患儿接受的辐射量。资料与方法 观测和分析胃扭转组 (14例 )及非胃扭转组 (10 0例 )X线平片上胃气囊影的形态学表现 ,包括 :(1)胃气囊影纵轴与体中线的头侧夹角 (MCL角 ) ;(2 )体中线上胃气囊影上界与心膈交界面的距离 (S H间距 ) ;(3)胃气囊影右端是否跨越体中线 ;(4 )胃气囊影大小弯位置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MCL角和S H间距方面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胃气囊影MCL角增大、S H间距缩短及大小弯倒置是胃扭转组所具有的特征性变化。结论腹部X线平片上MCL角 >95°,S H间距 <10mm及大小弯倒置的胃气囊影是诊断婴儿器官轴型胃扭转的准确、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82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7年"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1.胃占位(癌不能排除)(图1,2); 2.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示(高位胃体)腺癌(图3,4);而行胃早癌ESD术,术后病理示:(高位胃体)浅表隆起型中分化管状腺癌,肿瘤细胞间富于淋巴细胞,切面积约0. 8cm×0. 4cm,侵及粘膜下层,肿瘤最前沿距粘膜肌层下缘深度约0. 3cm。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示:1)左肾上极富血供病灶,考虑肾癌  相似文献   

6.
外生性巨型肝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 ,33岁。 5天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上腹占位性病变入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查体 :心肺 (- ) ,腹部平软 ,未扪及明显包块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胃气钡双对比检查 :脾胃间距明显增宽 (图 1) ,胃泡影呈凹弧形下移 ,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其他异常表现。CT检查 :脾胃底间见 6cm× 7cm类圆形块影 ,密度不均 (图 2 ) ,CT值32~ 4 3HU ;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 ,胃底受压内移 (图 3、5 )。CT诊断 :脾胃间占位性病变 ,胃平滑肌瘤可能。手术与病理 :见肝左外叶近三角韧带处一带蒂的外生性直径约 10cm质软的暗红色肿物 ,其蒂长径横径各约 1.5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冬胃颗粒治疗寒区军人寒凝气滞及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某寒区军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型胃脘痛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冬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口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时,腹痛腹胀、泛酸、嗳气及纳差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观察组缓解腹痛有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7天、14天,观察组缓解泛酸有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观察组嗳气、纳差控制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GEE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泛酸症状的总体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胃颗粒治疗寒区军人寒凝气滞及寒凝血瘀型胃脘痛可快速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小胃是罕见的消化道畸形 ,本院发现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9个月。出生至今频繁呕吐 ,多发生于进食后 ,并常患感冒、咳嗽 ,来我院就诊。体检 :生长发育欠佳 ,出生体重 3 .2kg ,现体重为 6kg(正常体重约为 9.2kg)并轻度贫血 ,血色素 90 g/L。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表现 :食管钡剂通过顺利 ,轮廓规整 ,食管中下段明显扩张 ,最大宽径约 2 .4cm ,可见明显胃食管返流(图 1)。胃呈小囊状 ,位于中线矢状面 ,体积明显缩小 (图 2 ) ,胃完全充盈后大小为 3 .0cm× 5 .1cm ,并伴有旋转不良。胃底、胃体及胃窦各部界限不清 ,胃上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肝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门静脉扫描,CT图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均采用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果门静脉CTP正常4例;门脉先天变异1例;门静脉高压53例,其中伴侧枝血管开放50例,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栓子13例,脾/胃肾分流21例。MSCTP检查确诊病例后:行肝硬化行TIPS术及胃左静脉断流术后2例: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逆行阻塞胃静脉曲张术(BRTO)治疗3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12例;内镜食管胃静脉硬化或套扎32例。结论 64排螺旋CTP清晰直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并可明确是否存在血栓及栓塞范围,图像清晰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胆汁监测仪 ,分别对无症状对照组(2 2例 )及上消化道症状组 (4 4例 )进行胃内胆汁反流监测 ,观察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症状对照组与上消化道症状组胃内胆汁反流 ,总时间百分比、总反流面积及反流次数 ,分别为 1 5 6 %± 1 4 0 %、2 0 6± 1 8 7、2 2 3± 1 3 6次 ,及 2 6 4 %±2 1 3%、4 8 7± 6 0 8、4 2 9±4 4 5次。结论 上消化道症状组胃内胆汁反流监测结果明显高于无症状对照组 ,提示胃内胆汁反流的程度对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6岁。 2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 ,为持续性隐痛 ,无放射 ,进食后加剧。患者呈严重贫血貌 ,Hb :5 4g/L。纤维胃镜示胃窦多发性息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胃体严重变形。贲门下方 2cm处见一 9mm× 13mm大小类圆形龛影 (图 1)。胃体小弯侧及胃窦部粘膜皱襞紊乱、消失 ,大弯侧粘膜肥厚 ,有数十枚大小不等息肉样充盈缺损及卵圆形、条形及不规则形龛影样表现 ,十二指肠升部见一憩室与胃体重叠 (图 2 )。胃体小弯及大弯侧均可见指压迹样充盈缺损 (图 3)。诊断 :胃癌。手术所见 :全胃肥厚变大 ,扪之有地毯感 ,切开胃体…  相似文献   

12.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诊断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SPH)中的价值.方法 23例PSPH患者行中上腹部3D DCE MRA,工作站上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3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中断.侧枝循环血管:①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9例中,GCV 13例、胃短静脉(GSV)19例、胃结肠干(GCT)11例、胃网膜静脉(GEV)19例可见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②GCV受累4例中,均出现GCV、GSV、GCT、GEV曲张,脾-肾静脉交通3例.结论 3D DCE MRA能完整显示PSPH的异常血管细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胃左静脉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经临床证实的40例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CTPV图像资料,并与40例同期肝硬化EV非出血组及80例正常对照的CTPV图像资料对照,分析胃左静脉直径与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 EV出血组均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9例;非出血组32例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1例.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 静脉直径范围为6.9~ 14.6 mm,平均为(8.67±1.96) mm;肝硬化EV非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5.3~12.0 mm,平均为(6.82±2.69) mm;正常对照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2.2~5.8 mm,平均为(4.10±1.86) mm.肝硬化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之间,胃左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94,P<0.000 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最大,正常组最小.结论 胃左静脉的MDCT能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情况,胃左静脉管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胃底静脉球瘤 (球状静脉曲张 )报告不多 ,本院术前误诊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性 ,44岁。腹胀 ,尿少 ,乏力 2月余 ,近期进行性吞咽困难。既往史 :3年前曾患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 :A/G =36 /36 ,总胆红素 2 .2nmol/L ,HBsAg( ) ,白细胞 :4.2× 10 9/L ,中性 75 % ,血红蛋白 4.2g/L ,血小板 4.3× 10 9/L ,凝血时间3′3″。胃双对比造影 ,钡剂通过食管顺利 ,膈下段食管粘膜欠规则 ,胃底贲门区有一 3cm× 4cm椭圆形分叶状肿块 ,边界清 ,表面光滑。考虑 :胃平滑肌瘤 ,不除外贲门癌 (附图 )。附图 胃双对比造影背景上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S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形态表现、增强表现、淋巴结肿大及其他结外器官的受累情况等.结果 (1)形态表现:弥漫性增厚型8例(72.7%),其中胃5例,肠3例;局限性肿块/结节型3例(27.3%),其中胃2例,肠1例;肿瘤导致管腔"动脉瘤样扩张"2例,均发生于肠道;另有1例回盲部局限性肿块/结节型,病灶致局部肠腔狭窄.(2)增强表现:10例(90.9%)中度或明显强化,9例(81.8%)均匀强化.(3)淋巴结及其他结外器官受累情况: 5例(45.5%)累及区域淋巴结,1例(9.1%)累及区域淋巴结及膈下远处淋巴结,1例(9.1%)同时累及膈肌两侧淋巴结;2例(18.2%)伴有其他结外器官受累.(4)临床分期:Ⅰ~Ⅱ期9例(81.8%),Ⅳ期2例(18.2%).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可为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可靠依据,建议将胸部和腹盆腔联合增强扫描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3岁。主因左上腹胀痛,间断黑便1个月。体检:左上腹饱满,并可扪及一约20cm×15cm×12cm大小肿块,质中等硬度,活动性差,边界不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示胃轮廓明显受压变形,向左上移位,胃体小弯侧有一瘘口,钡剂经此瘘口进入胃轮廓外一大的不规则腔隙内,钡剂分布不均匀,轮廓不规整,直立位病变部位可见一气-液平面,空腔约有11cm×11cm大小。初步诊断:(1)胃外脏器占位性病变;(2)消化道外肿瘤侵及胃壁合并坏死腔-胃体瘘(图1、2)。胃内镜检查:胃体后壁瘘口样病变伴周围胃黏膜水肿。CT检查提示:胃壁增厚(图3)。手术所见:剖腹探查发现左…  相似文献   

17.
胃底憩室1例     
患者 女性 ,4 1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 ,餐后胀痛 2年余 ,近来加重 ,故来我院就诊。查体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于胃底贲门小弯后壁见约 2 0cm× 3 5cm大小的囊袋状突出影 ,颈宽 1cm (图 1)。取立位右前斜观察 ,图 1 仰卧位 :胃底贲门小弯后壁 2 0cm× 3 5cm大囊袋状突出影 ,颈宽 1cm 图 2 立位 :胃底贲门区突出囊袋状影可见气钡双层征象 ,其颈部可见粘膜纹伸入胃底贲门区突出的囊袋状影 ,在气钡充盈下 ,可见一液平面。边缘锐利 ,轮廓光滑 ,其颈部可见粘膜纹伸入其内 (图 2 )。胃体粘膜粗大 ,蠕动活跃 ,外形完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钡餐后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FD组),进行临床FD评分,检测空腹血清胃泌素,行空腹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与10例正常人(正常人组)对比。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泌素检查采用钡餐当天清晨空腹血清学检查。对FD患者临床评分与FD胃动力检测各项指标及胃泌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或符号秩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as 8.2简单线性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指数分析。结果:FD患者与正常人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FD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3)。FD患者与正常人胃动力检测指标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0.0000;P=0.000 2;P=0.000 6)。上腹疼痛与胃蠕动波频率呈负相关,胃泌素与钡餐胃动力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钡餐动态摄影可直观观察胃动力变化,胃泌素体现了胃动力相关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价FD及其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病变多在黏膜下层,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本组中弥漫浸润型7例,局限肿块型3例,多发结节型1例,混合型1例并胃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气体对比剂行胃的螺旋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6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螺旋CT扫描 ,男 36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5 7岁。 4 6例胃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其中早期胃癌 7例 ,进展期 39例。CT机为SHIMADZU - 6 80 0TX ,检查前 1 0min肌注 6 5 4 - 2 2 0mg ,口服产气剂 3~ 6g作为对比剂 ,均采用仰卧及俯卧两种体位。结果 :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 2 3例 (5 0 %) ,胃底贲门部 9例 (1 9.5 %) ,体部 6例 (占 1 3.0 %) ,弥漫型 8例 (1 7.5 %) ,病变检出率为 1 0 0 %。CT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 5例 ,广泛性胃壁增厚 (病变最大径 >4cm) 4 1例 ;软组织肿块 1 9例 ;病变向周围直接侵犯 2 6例 ;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1 9例 ;远处转移 2 1例 ;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6 %。结论 :CT密度分辨率高 ,可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 ,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采用气体对比剂的胃单层螺旋CT扫描同样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中小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