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anitine,L-CN)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L-CN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L-CN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L-CN治疗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目前强调。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洋地黄为基本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近年受到临床重视,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减少。本文旨在观察兼具血管扩张、β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卡维地洛在治疗CHF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α1受体阻滞乌拉地尔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新型的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Urapidil)持续静脉注射,速度:50~100μg/min,连续应用5~7d。治疗前后评价心脏功能、心率、血压以及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8%、59.0%(P<0.05);两组显效病例为:19(41.3%)∶9(23.1%),P<0.05;有效病例无明显差异:20(43.5%)∶14(35.9%),P>0.05;无效病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7(15.2)∶16(41.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明显减慢,收缩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对照:治疗组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及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治疗,静脉注射乌拉地尔CHF,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心脏收缩功能方面效果良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农文军 《医学文选》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显军  陈明  王建  张冬颖 《重庆医学》2011,40(28):2851-2853,2914
目的 观察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药物预处理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表达与心肌重塑.方法 148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组.术前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5 mg·kg-...  相似文献   

6.
牛素贞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99-140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MZ(20mgtid)连服6个月。结果:两组心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较对照组(82.6%)显著提高(P〈0.05),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P〈0.05)。病情恶化减少(P〈0.05)。结论:长期服用TMZ可使DCM患者心功能改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类对慢性心衰的疗效。结果 以上 4种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率为 90 %。结论 ACEI类、利尿剂、β-阻滞剂、洋地黄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环腺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冶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 治疗组(4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络活喜(5mg,qd×60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7.1%)和总有效率(95.2%),均较对照组(36.5%和64.7%)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未期容积、左室舒张未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加用络活喜治疗充血性心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制剂美托洛尔及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联合用药治疗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9%,58.8%(P<0.0l),CO,SV,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l)。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17.6%(P>0.05),即联合用药疗法对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类药物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CHF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国祥 《华夏医学》2007,20(4):704-70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的剂量和安全性。方法: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一般治疗外,以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基础加用美托洛尔,必要时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ACE I和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最大耐受量(靶剂量)维持。结果:38例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靶剂量维持用药,而双氢克尿塞和地高辛症状缓解后以小剂量维持,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等),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对照组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既往大量试验证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那些有右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或)有心衰迹象的病人尤其有利。最近,为了研究同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能否替代ACEI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由美国波士顿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115床疗效。方法选择CHF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4周,随访18个月。前后对比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再住院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常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散,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1 利尿剂的应用。①利尿剂适用于所有有症状的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轻度心衰可用噻嗪类,中、重度心衰选用襻利尿剂,难治性心衰可用速尿持续静脉点滴。速尿、丁尿胺优于双氢克尿噻。②利尿剂可降低颈静脉压、减轻肺瘀血、水肿、改善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改善症状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洋地黄更快、更充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和提高生存率的关系和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83例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以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等四类主要药物组成。在2008年以前患者主要采用以洋地黄和利尿剂为主的治疗方案,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2009年后主要采用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B受体阻滞剂为主的治疗方案两种治疗方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和B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应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正> 以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原则是以“三联疗法”为基础的,即应用利尿剂,限制钠盐和应用洋地黄药物。以后增加了血管扩张剂改为四联疗法。而目前的趋势是强调应用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包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得以很大改进。本文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醇拮抗剂螺内酯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与传统方案进行疗效比较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儿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3.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EI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