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分离肝Kupffer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将Kupffer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孵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较低,Kupffer细胞未检测到TLR4 mRNA表达;CCl4处理2-6周大鼠的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Cl4处理4周和6周大鼠Kupffer细胞的TNF-α基础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 在LPS的刺激下,TNF-α的分泌水平较基础值进一步增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损伤过程中逐渐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在慢性肝损伤的早、中期,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大鼠肝脏TLR4基因表达上调,与Kupffer细胞活化和肝脏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分离肝Kupffer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将Kupffer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孵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较低,Kupffer细胞未检测到TLR4 mRNA表达;CCl4处理2~6周大鼠的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Cl4处理4周和6周大鼠Kupffer细胞的TNF-α基础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在LPS的刺激下,TNF-α的分泌水平较基础值进一步增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损伤过程中逐渐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在慢性肝损伤的早、中期。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大鼠肝脏TLR4基因表达上调,与Kupffer细胞活化和肝脏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暴发性肝衰竭中Toll样受体2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D-氨基半乳糖(D-Gal)/脂多糖(LPS)诱导的暴发性肝衰竭模型中肝组织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变化及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关系,探讨TLR2在启动炎性应答而致肝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BALB/C小鼠腹内联合注射D-Gal 900 mg/kg与LPS 10μg/kg后观察其存活率,并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转氨酶和血浆IL-18、TNF-α和IFN-γ含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Tanon Gis2.0软件分析各时间点肝组织中TLR2 mRNA表达,并与血浆IL-18、TNF-α、IFN-γ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TLR2蛋白的表达。 结果 给药后4 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与0 h比较,P<0.05);10 h小鼠死亡率达80%。血浆IL-1 8、TNF一α和IFN-γ含量逐步上升,IL-18在1 h即显著升高,之后持续高表达;TNF-α在2 h、5 h有两个分泌高峰;IFN-γ在2 h前增加不明显(F=2.5 7,P=0.1 3),但3 h及以后则显著升高(与0 h比较,P<0.01)。正常小鼠肝组织少量表达TLR2 mRNA,给药后1 h表达即显著增强(与0 h比较,P<0.05);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TLR2蛋白有类似的变化,尤其肝窦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表达更为显著;且部分肝细胞凋亡、坏死后,残存肝组织仍有较高TLR2表达。相关分析表明,肝组织TLR2 mRNA表达与  相似文献   

4.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人工合成的促红素衍生肽(HBSP)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2 h给予HBSP治疗(采用尾静脉注射,8nmol/kg,每6小时1次),造模后6、12、24 h分别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肝损伤程度。测定造模后12 h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IFN-γ、IL-12、IL-4、IL-10、TGF-β表达水平,通过TUNEL及免疫组化检测(分裂型Caspase-3)评估肝脏内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HBSP给药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Con A模型组,并且小鼠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低于Con A模型组。同时,80 nmol/kg的HBSP给药显著提高了注射致死剂量Con A小鼠的生存率。此外,HBSP在mRNA水平抑制肝脏中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IFN-γ、IL-12)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并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相关的细胞凋亡。结论 HBSP对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及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时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 mRNA及蛋白质表达,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研究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大黄素处理各组肝组织中TLR4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黄素能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提示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而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l)/内毒素介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肝组织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探讨TLR4在识别内毒素、启动炎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腹内注射D-Gal 900 mg/kg与内毒素(即脂多糖,LPS)10 μg/kg后0~7 h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评价肝功能;另随机取10只小鼠给药后观察致死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Tanon Gis 2.0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并与血浆TNF-α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实验数据用SAS软件分析.结果给药后4 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与0h比较,P<0.05);血浆TNF-α含量逐步上升,在2 h、5 h有两个分泌高峰;7 h小鼠开始死亡,10 h致死率达80%.正常小鼠肝组织少量表达TLR4 mRNA,给药后表达明显增强(与0 h比较,P<0.05);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TLR4蛋白有类似的变化,尤其肝窦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表达更为显著.血浆TNF-α含量与肝组织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内细胞膜上表达的TLR4可能通过启动下游的炎性应答基因表达及细胞因子释放而诱导出肝组织对LPS的炎性应答.因此,调控TLR4表达可能是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测Con A注射后8 h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评估肝损伤;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FN-γ、IL-4水平;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P0.05),且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的水平(P0.01);槲皮素预防组肝组织NOX4、COX-2和i NOS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槲皮素对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发挥有益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Kup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在慢性肝损伤炎症和纤维化的始动和持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Kupffer细胞极化和HSC活化对肝内炎症-纤维化发展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脂(HF)饮食和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upffer细胞表型和HSC活化状态,real-time PCR检测炎症、纤维化相关基因和PPAR-γ表达。结果:HF和MCD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和NASH模型肝内F4/80阳性Kupffer细胞、CD11c阳性M1型巨噬细胞和α-SMA阳性HSC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MCD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NAFL和NASH时肝内TNF-α、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α-SMA、Col1 mRNA表达仅在NASH时显著增高(P0.05)。肝内PPAR-γmRNA表达在NAFL时显著增高(P0.05),在NASH时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NAFLD进展过程中,肝内Kupffer细胞呈现持续的M1型极化,HSC在疾病早期已出现活化并随疾病由NAFL向NASH进展而加剧。Kupffer细胞极化和HSC活化促进了NAFLD中肝脏炎症-纤维化的启动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草酸铵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前30 min,腹腔注射甘草酸铵(100 mg/kg)。ConA注射后8 h,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学以评估肝损伤程度,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同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预防性应用甘草酸铵有效地保护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与ConA模型组相比,甘草酸铵对肝脏内的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并无影响,但增加了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P<0.01);同时,甘草酸铵预防组肝组织HMBG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甘草酸铵有效改善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HMBG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肝脏X受体(L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对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起关键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抗炎效应。目的:研究LXR激活对仅.GalCer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α-GalCer模型组和LXR治疗组,后两组以仅α-GalCer腹腔注射诱导肝损伤模型.LXR治疗组于造模前连续7d腹腔注射LXR激动剂T0901317。造模6h后处死小鼠,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AIJT、AST水平检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内P1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实时RT-PCR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α-GalCer模型组小鼠肝损伤明显。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肝组织IL-6、TNF-α仅、iNOS表达上调.P1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LXR治疗组肝损伤和血清转氨酶水平较α-GalCer模型组显著改善,肝组织炎症介质表达下调,P1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受抑。结论:LXR激活可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肝脏炎症,从而显著减轻α-GalCer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1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IL-18、TNFα在脂多糖介导的急性肝坏死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春根  谢青  徐玉敏  周霞秋  俞红  郭清 《肝脏》2003,8(2):21-24
目的探讨IL-18、TNFα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900mg/kg与脂多糖(LPS)10μg/kg诱导BALB/C小鼠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腹腔内注入D-Gal/LPS后0~9h分别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DNA梯形条带,评估肝损伤情况;用半定量RT-PCR和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IL-18 mRNA、TNFαmRNA表达及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IL-18、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D-Gal/LPS给予后4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7h小鼠开始死亡,10h死亡率达80%.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5h肝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库普弗细胞增生;7h肝细胞大量凋亡、坏死或肝组织出现大量出血性坏死;5h电镜示肝细胞核仁碎裂、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变性;7h核仁边聚,呈半月型,表现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线粒体大部分空泡变性.DNA电泳显示5h始出现梯形条带.正常情况下肝组织IL-18 mRNA少量表达,经D-Gal/LPS诱导后小鼠肝组织IL-18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表达高峰在LPS刺激后1~2h(与0h比较,P<0.01);正常情况下肝组织TNFα mRNA不表达或呈微弱表达,但在该模型诱导过程中肝组织TNFα mRNA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其表达的时间模式与IL-18 mRNA不同,TNFα mRNA表达高峰见于LPS刺激后2h和5h(与0h比较,P<0.01).血浆IL-18、TNFα蛋白表达也与mRNA表达一致.结论本实验诱导的急性肝坏死模型中,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在肝细胞坏死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IL-18 mRNA、TNFα mRNA及其蛋白在肝内的表达量明显增多,其变化早于转氨酶指标和组织学变化,而且在LPS刺激后IL-18 mRNA的表达先于TNFαmRNA,提示IL-18、TNFα均参与了此型肝损伤,且IL-18可能是TNFα的上游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瘦素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瘦素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是否有加重作用.方法:分别在小鼠腹腔注射CCl4和/或重组小鼠瘦素,测其血清转氨酶(AST和ALT),并取肝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1(Ⅰ)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l4处理组和CCl4加瘦素处理组小鼠血清转氨酶增高(P均<0.01);肝脏的炎症和坏死程度明显加重;肝组织TGF-β1和α1(Ⅰ)前胶原的mRNA表达都升高(P<0.05和P<0.01).瘦素处理组则无明显变化.但CCl4加瘦素处理组和CCl4处理组相比,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P均<0.01).结论:瘦素可以明显增加小鼠肝脏急性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早期纤维的形成,可能是肝纤维化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可能的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C57BL/6小鼠的股骨骨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体外标记获得BMMSCs;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Con A,选择最适剂量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模型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移植不同剂量(1×105、5×105、1×106、1×107)的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标记的BMMSCs,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治疗后24 h检测血清样本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及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取肝脏的病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MSCs在肝组织内的定植情况,并进行肝脏炎症活动度Knodell评分.结果:小鼠BMMSCs体外培养及鉴定后符合BMMSCs的特征,CM-Di L体外标记率可达90%以上;随着Con A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增加,15 mg/kg是诱导C57BL/6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最合适剂量;Ⅱ组、Ⅲ组小鼠血清ALT、AST、T N F-α、I F N-γ、I L-4的水平以及肝脏Knodel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内可见到植入的被标记的BMMSCs,而在心、脾、肺等重要脏器并未观察到标记的BMMSCs.结论:BMMSCs可治疗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IFN-γ及IL-4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EGCG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CXCR3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表没食子儿茶素酸酯(EGCG)对照组、Con A模型组,EGCG+Con A模型组。EGCG对照组及EGCG+Con A模型组小鼠造模前给予EGCG口服(5 mg/kg),10 d后两组模型组小鼠通过静脉注射Con A(15 mg/kg)建造肝损伤模型,采血及留取肝组织,HE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CXCR3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CXCR3的表达。结果 Con A模型组小鼠肝损伤明显,TNF-α、IFN-γ及CXCR3的表达明显增多,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5);EGCG干预的模型组肝损伤减轻伴TNF-α、IFN-γ及CXCR3的表达下降,与Con A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同样显示Con A模型组CXCR3的表达明显增多,EGCG治疗后表达减少。结论 EGCG对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XCR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纤维化具有启动作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目的:探讨内毒素刺激Kupffer细胞对HSC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改良链酶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和HSC。以RNA斑点杂交检测脂多糖(LPS)、Kupffer细胞、LPS与Kupffer细胞共培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HSC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LPS对Kupffer细胞和HSC产生TNF-α的影响,RNA印迹法检测LPS和TNF-α对Kupffer细胞和HS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低浓度(0.5、1、5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可增加HSCⅠ、Ⅲ、Ⅳ型前胶原mRNA表达,经高浓度(10、15、20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LPS、未经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TN-α均无此作用。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随LPS浓度梯度的增加而递增,HSC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则无明显变化。TNF-α不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但能增加Kupffer细胞TGF-βmRNA表达;经LPS或TNF-α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结论:低浓度内毒素能上调HSC前胶原基因表达,该作用有赖于内毒素激活Kupffer细胞所产生的活性介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TLR)-4小干扰RNA(siRNA)对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月旨多糖(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雄性C57BL/6小鼠均分为PBS预处理组、阴性对照质粒预处理组、TS4预处理组、TS6预处理组和TS7预处理组.腹腔内联合注射LPS(10 ng/g)及D-GalN(1 mg/g)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在D-GalN/LPS联合注射前24及48 h通过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导人siRNA质粒50 mg/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表达,RT-PCR检测TLR-4、TNF-α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 mRNA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MIP-2及TNF-α水平,标准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及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间小鼠存活率.结果 TLR-4 siRNA可减轻肝细胞坏死、减轻炎性反应,并可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TS4预处理组(0.065±0.015)比PBS预处理组(0.346±0.062)的TUNEL标记指数(LI)明显降低(t=9.796,P<0.05).TLR-4 siRNA预处理下调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NF-α及MIP-2 mRNA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D-GalN/LPS联合诱导的急性肝损伤C57BL/6小鼠的死亡率和肝损伤.结论 TLR-4 siRNA抑制TLR-4表达在防治肝损伤方面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FN-α组,每组小鼠各15只。经尾静脉高压快速注射pAAV/HBV1.2制备HBV感染小鼠模型,IFN-α组小鼠在此基础上注射pKCMvint.IFN-α。于模型构建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ELISA法测定HBV血清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及IFN-α水平,qPCR技术测定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PD-1和PD-L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FN-α组小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炎症浸润,肝组织内纤维化染色减少。IFN-α组小鼠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FN-α组小鼠血清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A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对肝损伤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构建FHF小鼠模型,采用ELtSA方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及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mRNA,在小鼠用药后不同时期动态观察TNF-α、NO及肝损伤的变化,并对模型鼠分别给予TNF-α单抗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MMA,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在FHF小鼠中,用药后2~4h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增加(0.91±0.75→0.82±0.08,P<O.01),伴血清TNF-α水平升高,给予TNF-α单抗后可阻断LPSD-GalN介导的肝损伤,用药后4~8 h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血清NO水平亦显著升高(0.87±0.08→0.85±0.08,P<0.01),给予L-NMMA后使肝损伤反而加重.FHF小鼠用药后8~12 h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ALT明显异常,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组织大块状出血和坏死. 结论:在LPS/D-GalN所致的FHF中,TNF-α的产生与肝损伤成正相关,而NO在此模型中似有保肝和肝损伤的双重作用,TNF-α和NO在FHF模型鼠的肝损伤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正常肠上皮作为物理屏障能限制肠道微生物的入侵。肠上皮细胞极低表达Toll样受体(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MD)-2,不与脂多糖(LPS)反应。目的:探讨以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和LPS刺激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后,TLR4和MD-2的表达及其对LPS反应性的变化。方法:将FIT-29细胞分为8组,分别加入RPMI1640、TNF-α、IL-1β、IFN-γ、LPS、TNF-α+LPS、IL-1β+LPS、IFN-γ+LPS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内IL-8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TLR4和MD-2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IL-1β和IFN-γ能显著上调HT-29细胞TLR4、MD-2 mRNA和IL-8的表达(P〈0.01);HT-29细胞与,TNF-α、IL-β、IFN-γ预孵育后再以LPS刺激,IL-8的表达进一步上调(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可增加肠上皮细胞TLR4和MD-2的表达,促进其对LPS的反应,引起肠上皮细胞对常驻菌的过度反应.从而启动或加重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受体α(interforon gamma receptor alpha IFN-γR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eule I.ICAM-1)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采用二乙酰氨基笏(2-acetaminofluorene AAF)加三分之二肝切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的模型,并以大鼠单纯三分之二肝切后的再生肝纠织、单纯灌AAF4天后的肝组织及正常大鼠肝细胞作对照,采用RT-PCR检测IPN-γRα、ICAM-1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mRNA在模型组及对照组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FP,IFN-γRα及ICAM-1mRNA 表达水平在模型组肝切后4天及9天明显上调,AFP在肝切后9天、IFN-γRa及ICAM-1在肝切后4天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切后20天复常。结论 AFN-γRα和ICAM-1mRNA的高表达与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