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脾脏容积多层螺旋CT测量的方法和正常值,并研究脾脏容积与脾脏各径线长度及肋单元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自带的Volume软件对400例正常成人脾容积进行测量。结果:400例检查者脾容积的平均值为(173.94±52.17)cm3,200例男性脾容积平均值为(184.99±51.01)cm3,200例女性脾容积平均值为(162.90±51.08)cm3。脾容积与肋单元相关系数r=0.32,与上下径相关系数r=0.62,与前后径相关系数r=0.64,与脾厚径相关系数r=0.52,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脾容积测量方法简便,结果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脾脏上下径、前后径和脾厚径与脾容积相关性较大,两项以上超过正常上限,可做为判断脾脏增大的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100例正常成人脾脏进行CT测量以建立CT轴面像脾脏各径线的正常值标准。包括男性75例,女性25例,临床、CT、B超、实验室检查均无引起脾脏增大病变的表现。在轴面像上,测出脾最大长径与宽径,按层面叠加或直接在定位像求出脾上下径,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从本组资料中,得出轴面像上脾最大长径:男性为4.0510.13cm,女性为3.45~10.97cm;宽径:男性为0.60~6.96cm,女性为1.15~6.83cm;上下径:男性为7.10~10.02cm,女性为4.83~11.85cm。各径线测量值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的CT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明确胰腺炎脾脏并发症与预后。材料与方法:从我院7年间收治的232例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病例中选出有脾脏并发症的病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例。对照出现脾脏并发症前后CT所见和变化,着重分析脾脏病变CT特点,演变过程以及与胰腺炎病变和临床的联系。结果:CT示7例并发脾梗塞,2例有脾包膜下积液。脾梗塞单发二3例,多发小病灶2例,大病灶1例,弥漫型1例。脾包膜下积液轻、中等量各1例。上述脾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脾大的CT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脾肿大的CT表现及与其他CT征象、临床结果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 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扫描脾容积的变化。全部病例均在发病初 (3d内 )行腹部CT检查 ,4~ 30d复查 1次 ,其中 5例为增强CT扫描。计算 2次CT扫描的脾容积及其增减百分率 ,并与其他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复查时脾容积 [(30 9.91± 2 0 9.5 8)cm3 ]与发病初脾容积 [(2 2 7.4 8± 14 4 .15 )cm3 ]相比增加 [(36±2 5 .9) % ](P <0 .0 2 )。其中脾容积增加显著 (≥ 5 0 % )的病例 ,CT严重度指数 (CTSI)评分较高 (P <0 .0 2 ) ,住院天数较长 (P <0 .0 1)。结论 脾大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常见征象 ,常提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 ,对于临床及时采取适当治疗、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 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了早期(48 小时内) 经CT 检查并经多次CT 随访的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和血尿淀粉酶均符合的50 例患者,平扫及团注法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密度、体积、包膜改变,积液范围及程度,特别注意了脾出血和脾血管受侵的危重征象。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CT 图像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多部位胰腺坏死及胰周积液超过2 个部位以上是产生并发症和临床预后较差的指征。结论:在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CT 是最直观和显示受侵部位最清晰的影像手段,早期CT 扫描,适时CT 随访是估价临床预后有力依据之一,脾血管受侵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安永 《人民军医》2001,44(6):330-331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最早由Mallory等[1] 报道 ,此后国内、外文献多为零星报道。综合国内外文献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仅占胰腺炎的 1%~ 5% [2 ] 。虽然胰腺炎并发脾脏病变少见 ,但由于其多发生于重症胰腺炎病情加重或胰腺炎反复发作过程中 ,常常是胰腺炎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及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3] 。因此 ,正确认识这一并发症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对胰腺炎患者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据Fishman[2 ] 和Rypens等[3] 报道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以脾梗死和脾包膜下积液多见 ,有时可见脾脏假性囊肿、脾脓肿、脾出血、…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T增强扫描可评价胰腺坏死及受损伤程度,并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炎症进程分期,检出胰腺的坏死和局部并发症。CT严重性指数与胰腺炎病人局部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与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螺旋CT与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来我院住院就诊的126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及螺旋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①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正确率为93.33%,螺旋CT的正确率为89.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螺旋CT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89.33%,特异度为84.31%,约登指数为0.7364;MRI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2.16%,约登指数为0.8549。结论:MRI与螺旋CT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CT表现,并分析其解剖基础。材料和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12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的CT表现,分析其解剖基础。结果:CT显示并发症为腹膜后和腹腔积液,肝、肿、肾、胃、肺等脏器损害及亚腹膜间隙受累。结论:急性胰腺炎并发症主要为多间隙积液及箩脏器受累。积液的分布与腹腔、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通连情况密切相关,亚腹膜间隙是病变扩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正常脾体积(splenic volume,SP)及容积相关参数,探讨SP与生理参数的关系及SP的简易估测方法.资料与方法 对无明确脾疾病的120例受检者行64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针对层厚2 mm、重组间隔2 mm的门静脉期图像进行分析.采用Siemens Volume体积测量软件测定脾的体积值,并测定脾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厚度和最大截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受检者的平均脾体积为(203±79)cm3.平均脾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厚度和最大截面积分别为(9.0±1.7)cm、(9.1±1.0)cm、(9.5±1.9)cm、(3.8±0.7)cm和(35.6±9.5)cm2.体积与身高、体重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年龄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消除了体重因素的影响后,不同性别组间SP无显著差异.SP与脾上下径(r=0.7887,P<0.01)及脾最大截面积(r=0.8641,P<0.01)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简化的回归方程为:脾体积=0.616×脾上下径×脾最大截面积(t=109.7,r2=0.9906,P<0.01).脾增大的诊断标准为SP>358 cm3.结论 SP与各种生理参数间相关性不强,绝对体积值>358 cm3可诊断为脾增大.通过测量CT像上脾上下径与最大横截面积,可以简单、迅速而较准确地估测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