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量泵持续胃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根据术前检查确定病变的主要部位,常规选择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进行胃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FU)。术后保留导管并外固定,包扎后返病房。用微量泵持续靶动脉内推注5-FU0.5~1.0 g/24 h,维持4 d。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或消失,体重增加,粪潜血阳性全部转阴。CR 2例,PR 11例,SD 5例,总有效率81.8%。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胃动脉灌注化疗是一项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男性占第二位,女性占第三位,我国早期胃癌占其手术治疗总数平均仅占10%左右,四分之三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胃癌,其术后5年生存率仅30%~40%左右.对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应选择以下内科治疗①化疗化疗取得一些新进展,主要有术前、术中、术后化疗、腹腔化疗、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腹腔免疫化疗、腹腔动脉插管化疗和超选择胃左、胃右、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及栓塞化疗.静脉化疗EAP报道有效率可达52%.②放疗胃癌对放疗不甚敏感,尤其是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不过,未分化、低分化、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还是有一定的敏感性.放疗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放疗,主要采用钴或直线加速器产生γ射线进行外照射,多提倡术前及术中放疗.③生物治疗代表性的有单细胞因子和多细胞因子疗法,IL-2/LAK疗法、TIL/IL-2疗法、单细胞抗体导向抗胃癌疗法、胃癌疫苗、主动性特异性免疫疗法及基因治疗.作者率先在国内(1991年)采用CDDP+TNFα腹腔内免疫化疗78例胃癌术后伴腹水患者,对腹水有效率为78.3%.④营养治疗胃癌患者营养不良,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质是决定其存活的关键,静脉高营养及胃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生活质量.⑤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等采用化疗与中药扶正抗癌冲剂治疗Ⅲ~Ⅳ期368例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达73.8%,中位生存期为54.8mo±3.18mo,明显高于单纯化疗.通过中西医结合达到治疗胃癌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我们对 2 6例不能切除的胃癌采取胃空肠吻合、结扎供血血管并置管术后行区域性化疗 ,配合中药消结复元膏治疗 ,临床症状改善 ,生存期延长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41~ 72岁 ,平均 5 4岁。病理诊断均为胃腺癌。手术中探查胃癌肿瘤侵及胰头、肝门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等不能切除 ,行胃空肠吻合 ,2 6例均结扎肿瘤供血血管后 ,选择供血血管置管化疗 ,其中胃网膜右动脉 7例 ,胃右动脉 2例 ,胃左动脉 3例 ,肿瘤周围血管 14例。插管方式及区域性化疗 :手术中探查胃癌无法切除后 ,…  相似文献   

4.
肝癌植入式化疗泵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应用植入式化疗泵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现已广泛使用。但由于对植入式化疗泵置入术后的并发症重视不够 ,亦可导致治疗失败。我院自 1992年 1月至 1998年 5月应用植入式化疗泵治疗中晚期肝癌 2 16例 ,就其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 12 6例 ,均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并经病理或AFP检查证实 ,男 10 5例 ,女 2 1例 ,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0 5岁 ;肝癌切除 32例 ,占全组的 2 5 3%。术中单纯经胃网膜右动脉置入化疗泵导管 6 3例 ;经胃网膜右动脉和胃网膜右静脉同时置入导管 34例 ;经肝动脉置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中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随访观察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经术中超选择性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其中胃癌42例,直肠癌26例,结肠癌11例.结果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减轻,腹痛缓解,精神、饮食明显好转,体重有所增加.完全缓解者(CR)1例;部分缓解者(PR)69例,其中11例于2~3个疗程后,肿瘤缩小明显,再次剖腹行根治性癌肿切除术;稳定者(NC)9例;无一例恶化者(PD).有效率88.6%(70/79).置泵术后生存满6mo者占94.9%(75/79);满12mo者占83.5%(66/79);满18mo者占58.2%(46/79);满2a者占27.8%(22/79);满3a者7例,占8.9%,其中5例为二次手术切除后患者,2例为带瘤生存超过3a;平均生存期为20.6mo.结论术中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联合动脉药盒灌注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局部肿瘤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经旋肩胛动脉置管埋植药盒,术后应用顺铂、5-氟脲嘧啶、阿霉素灌注化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均受三苯氧胺治疗.结果 64例随访时间为24 ~ 30个月,全部存活,无一例局部复发,乳腺外形美观,1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联合动脉药盒灌注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寻求防止局部复发及转移的方法.方法常规行胃癌根治术,术中采用经胃左动脉逆向腹腔动脉置泵,并经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术中腹腔动脉及置泵操作简便、安全,经泵IEA检查可见上腹脏器如肝、脾、胰等及版主动脉周围均有造影剂显示.结论该技术可能有效地弥补了手术治疗的不足,防止术后复发和肝转移,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理想术式应该是手术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溃疡复发率低.目前常采用的术式中,毕罗Ⅰ式、Ⅱ式,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等均有术后相应的诸多并发症发生,笔者在我院采用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式,从1987/1998对10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施行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该术式完整地保留了幽门,有利于防止胆汁反流及倾例现象,切除了全部胃窦粘膜,有效地降低了胃酸分泌,既切除了溃疡,又达到了防止溃疡复发的目的.术后获得随访8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周向毅  缪彦  黄维德  许青 《肝脏》2007,12(6):482-483
我们应用经皮肝穿刺肿瘤内直接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将蒽环类药物联合氟脲嘧啶及顺铂,即传统的FAP方案,用于胃癌肝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为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40~73岁,平均59岁。患者的原发胃肿瘤均已手术切除,无原位复发,其中胃窦癌7例,胃体癌4例(均为腺癌);胃底贲门癌7例(腺癌6例,鳞癌1例)。肝转移癌依据影像学(B超、CT或MRI)和肝穿刺组织学结果诊断。肝内转移灶单发1例,多发但局限于一叶内的7例,两叶出现多发转移的10例,均无肝外转移。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出现泌尿系梗阻的全胃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5-06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胃癌并且接受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术后出现泌尿系梗阻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复查.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泌尿系梗阻情况、化疗情况、胃癌病理类型、术后胃癌病理分期、转移情况、生存率,比较分析患者出现泌尿系梗阻时间、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剩余生存时间.结果全胃切除术后泌尿系梗阻的胃癌患者28例.CT上首次发现泌尿系梗阻但无肿瘤复发证据的患者12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梗阻的中位时间为18 mo(6-48 mo),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6 mo(3-22 mo),中位剩余生存时间为8 mo(4-30 mo).CT上首次发现泌尿系梗阻时已伴随肿瘤复发征象的患者16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梗阻的中位时间为16 mo(3-42 mo),中位剩余生存时间为6 mo(3-24 mo).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梗阻及剩余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继发泌尿系梗阻的患者预后较差,胃癌术后出现泌尿系梗阻的患者应考虑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后不同方法、不同途径化疗用药对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手术及化疗禁忌证的直肠癌患者103例,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于术中分别置腹腔引流管和髂内动脉化疗泵,自术后d5开始将5-FU750mg,DDP60mg~80mg,MMC6mg~10mg、地塞米松10mg~20mg,2%利多卡因10mL~15mL等溶于生理盐水1.5L~2.0L中,自腹腔引流管注入,1次/d连用3d~5d.并于术后1mo将5-FU500mg,MMC6mg自化疗系注入,1次/wk,连用4wk为一疗程,休息10mo后重复.对照组51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辅助化疗,方案同实验组化疗泵用药.结果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实验组治疗期间造血系统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组有2例局部复发(3.8%),5例发生肝转移(9.6%);对照组9例局部复发(17.6%),13例肝转移(25.4%);实验组3a生存率78.8%(41/52),5a生存率69.2%(36/52);对照组3a生存率60.8%(31/51),5a生存率49.0%(25/51),以上各种指标经X平方检验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术后腹腔灌注加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对减少直肠腔术后复发、转移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总结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穿孔前的主要症状及诱因、穿孔的病理类型及病理特点.随访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预后.结果42例中男27例,女15例.穿孔前上腹不规律性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乏力、消瘦、贫血是较常见的临床表现.穿孔的主要诱因为内镜检查、洗胃、饱食、腹部挤压伤等.但约50%的患者无明显诱因.手术治疗39例,皆为进展期胃癌.除1例为胃后壁癌灶旁穿孔外,均为癌灶穿孔.术式选择有探查引流术;穿孔修补术;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未探查及单纯引流者,皆于2wk内死亡;穿孔修补术多于6mo内死亡;姑息性切除者,有存活2a的病例;但大多在6mo内死亡;根治性切除术,疗效较好,生存期多在1a以上,有1例术后14a死于脑血管病.结论胃癌穿孔虽为胃癌的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但如处理得当,仍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共166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有无并发肝转移将其分为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组(肝转移组)及进展期胃癌未伴肝转移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处)、大体类型(局限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组织学分型(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乳头状/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T1、T2、T3、T4)、合并淋巴结转移情况(N0、N1、N2、N3)、临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直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术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癌胚抗原等均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报告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6例.方法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8岁~73岁.瘤体位于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3例.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对肝转移2例,术中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术后6例均采用口服中药和增强免疫剂配合化学治疗.结果随访分别为51,32,26mo死亡各1例,术后24mo复发再次手术后2mo死亡1例,至今8mo尚健在者1例.结论根据我们临床诊治体会,认为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和B超检查是基层医院检查的首选方法,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手段.对其手术治疗应按胃肠道癌肿要求进行根治术,如出现肝转移者,除了行小肠肿瘤切除外,我们还行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其效果甚佳,2例均存活在24mo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碘油及明胶海绵三联化疗栓塞法(LpGsTAE)治疗小肠平滑肌瘤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行超选择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插管及数字减影造影术(DSA)及LpGsTAE放射介入治疗小肠平滑肌瘤术后肝转移3例.结果本组3例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肝CT片对比,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均有明显缩小,其中1例缩小60%,其余转移灶有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现新的转移灶.均存活至今.结论细胞形态学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表现出恶性的转移性小肠平滑肌瘤是少见的,手术后肝转移,LpGsTAE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致胆总管损伤的治疗体会新泰市人民医院(271200)李玉光尹燕侠1980年1月至1993年7月,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包括胃癌RI、RⅡ根治术)共1368例,其中9例发生医源性胆总管损伤,分别于术中及术后重建胆道系统。除1例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男,50岁,1994年右中趾黑色肿物,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并行右中趾切除术。1998年1-3mo先后于右小腿、右大腿及右腹股沟淋巴结复发转移行局部切除术。1998-08-28因上腹部疼痛1wk,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后壁7×8cm肿物,带蒂,蒂长2.0cm,表面不光滑,呈浅紫色,表面附有黏液及污苔。胃蠕动时肿物被推向幽门,造成幽门阻塞。活检病理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经给予全身化疗后,9mo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脾、盆腔未见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术中用氟脲嘧啶肝动脉灌注,观察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结肠癌59例,均行了切除手术在手术探查中,未发现肝转移的症状和体征.不论病例的临床Dukes分期,不管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性别、年龄.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术中从胃纲膜右动脉置管到肝总动脉,先用“美兰”证实置管无误,则一次性注入“氟脲嘧啶”0.15mg/kg,注射完技管,结扎胃网膜右动脉,术后3d~5d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术后10d~12d再次复查肝功能.住院号是双数不作上述处理,对照.其中灌注组36例;高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10例;低分化癌11例.未灌注组23例;高分化癌10例;中分化癌7例;低分化癌6例.59例均随诊4a以上,定期复查B超或CT检查.结果59例均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随诊4a以上,肿瘤组织类型按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临床分期按Dukes中国改良分类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术中行肝动脉氟脲嘧啶灌注对伤口疗合;毒副作用及肝功能均影响不明显.临床分期与肝转移发生有重要关系临床C期病例,灌注组仅1例肝转移5.00%;未灌组3例肝转移27.27%,P<0.05.临床B期,灌注组未出现肝转移;未灌组1例肝转移26.41%,P<0.05.临床A期和B期二组均未发现肝转移病例.肿瘤的组织类型是决定结肠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00-01以来收治的12例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和随访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前期死亡6例,生存时间为23-36 mo,在术后均未经任何辅助治疗,且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另有1例因术中分离肿瘤破溃,术后发生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并至肠梗阻,拒绝再次手术和其他治疗,死于术后13 mo.其余5例患者至今仍生存.在5例目前仍然生存患者中,均得到应用格列卫靶向治疗1-3年,有3例发生肝转移,继续应用格列卫口服,转移灶得到控制,至今仍带瘤生存;其中1例带瘤生存已61 mo.结论: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与核分裂相5/50高倍视野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完整切除肿瘤,甚至是联合脏器切除,从而达到R0切除,避免术中肿瘤组织破溃是治愈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唯一手段;对于有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癌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252例患者进行内镜随访,术后2a每3mo一次,2a后每6mo~9mo一次,持续5a以上.结果检出残胃再发癌36例,检出率4.00%,胃癌术后内镜随访患者中胃癌检出率与一般人群内镜检查时的胃癌检出率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密切随访内镜,有利于早期发现诊断残胃复发癌,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