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血压病位在清窍,由心、肝、脾、肾四脏阴阳、虚实消长失去平衡所致,应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以平肝、补肾、健脾、化痰等为主。常见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中阻、瘀血阻窍、肝肾阴虚、肾精亏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因素,预防应从病因入手,包括:调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养先天。眩晕为中风之始,中风乃眩晕之渐,虽然眩晕不全发展为中风,但是已病早治,防微杜渐对眩晕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若已患高血压,应积极使用药物控制,合理饮食、控制情绪、改善生活方式等,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艳阳  孙倩 《河南中医》2020,40(5):722-725
张怀亮教授认为情志病因情志而生,因情志而加重或转化,外因固然重要,不可忽视内因,因为很多时候人情绪的异常反应是脏腑气血盛衰或失调的外在表现,故在诊治过程中不可忽视脏腑气血盛衰的内因,内因可作为起病因素也可作为疾病加重或减轻原因。张教授认为,情志病核心病机是"气机逆乱",情志致病首先引起机体气机紊乱,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临证治疗情志病必始于气,而终于气,调理气机为第一要务。张教授创新三焦辨证体系,从君、相火论治疗情志病中的不寐。张教授认为,情志病治疗应内调外养,提出"风药治郁"理念。  相似文献   

3.
漫话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1-5]。  相似文献   

4.
瘿气病属于"瘿病"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该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发病,可分为肝火旺盛证、气郁痰阻证、阴虚瘀毒证,治以舒肝解郁、滋阴育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法。  相似文献   

5.
项颖  白桂春  吴黎明 《河北中医》2012,34(5):766-767
原发性高血压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饮食失衡、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病机为长期不良的情志刺激导致气机逆乱、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痰湿壅盛、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2010-01—2011-12,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施以相应的情志护理社区原发性高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中医"瘿气"范畴,赵进喜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研究多年,对甲状腺疾病学验俱富,作者将其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赵教授提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易发生于少阳体质及厥阴体质之人,因不同体质之人易感病因及发病后临床表现不同,认为辨体质具有重要意义;病因病机方面,情志失调常是引发本病的诱因,气滞化热痰阻,日久可成痰热瘀结或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在治疗上应重视行气解郁、清热散结、滋阴潜阳等。  相似文献   

7.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是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排便障碍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便秘"范畴。与脾肾亏虚关系尤其密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脾肾亏虚系病理基础;"百病生于气也",情志失调乃诱发因素;补肾为主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8.
郁证病因分为情志和体质两方面因素,情志失调方面主要是肝郁气滞,体质方面主要是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肝旺。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木郁克土,肝脾不和,内蕴痰湿。临床治疗以调气祛痰为主要原则,气行则郁散,痰化则证消,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烨  指导:杨如意 《新中医》2022,54(24):220-224
介绍杨如意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杨如意教授认为,不寐可从气血、痰邪、情志、脏腑阴阳 等方面进行诊治。不寐的病因病机有气血不足,脏腑失养;痰邪蕴滞,脏腑失调;七情逆乱,气机郁滞;阴虚 火旺,阳不入阴。治疗原则有益气养血、祛痰化滞、调气宁神、滋阴降火。遣药组方以归脾汤、温胆汤、柴胡 疏肝散、天王补心丹等诸方为主,或随症加减,或合用他方治之。  相似文献   

10.
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在中医上归属于“不寐”“郁证”等范畴,“郁证”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而“不寐”的主要病因包括情志失常、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等,其中情志因素占主导作用。谢道俊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脾、肾有关,主要病机为情志失调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治法当以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宁心安神、调和阴阳为主。在用药上根据临床经验自创“轻可去实”与“重可去怯”相结合的方法,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崇泉教授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泉教授认为中风的主要病机有了3个方面: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气虚及阴,气阴两伤;阴阳逆乱,脏腑失调.据此拟定了治疗中风的4种方法: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益气活血,清肝泻火法;益气养阴,平肝潜阳法;益气活血,健脾养心法.并附临床验案资证.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属于情志疾病,与五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肝失疏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肺气郁闭、肾精亏虚是导致抑郁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以“五脏皆有气血”,“脏腑同有阴阳”,“气分阴阳”,“肝肾同源”等理论为依据,阐释肝、肾在气、血、阴、阳四方面的密切关系,认为肝肾之气血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4.
据中医学"五神藏"学说,从心、肝、肺、脾、肾五脏论"脏躁"之脏,提出"脏躁"的病机可概括为五脏的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且"脏躁"常与多脏相合为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7.
谭子虎认为,焦虑失眠共病多由劳虑、情志过极、惊吓所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胆等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气血失调,阴阳失和,脏腑功能紊乱,以致神失守舍,心神不宁。主张辨证论治与预防调护相结合。临床或疏肝解郁、清心安神,或健脾养血、宁心安神,或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治疗焦虑失眠共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病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属中医情志疾病,其发病多因情志失调导致气血郁滞、痰瘀气阻、脏腑功能失常。通过归纳分析,阐明抑郁症病因、病机、病位的辨证,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文献系统评价,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行该病证候的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设定的检索策略及标准下纳入合格文献,规范证名、提取证侯要素,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内热、血瘀、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病性以阴虚、气虚、血瘀、火(热)、阳虚为主.结论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有必要引入"证侯要素"的概念,为实现证候要素量化诊断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