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代医家有关头痛论治详于肝肾而略于脾胃,文章通过追溯头痛从脾胃论治历史沿革,探讨从脾胃论治头痛机理有六:中土受戕,升降失序;生化乏源,脑窍失养;脾胃受损,痰瘀内生;脏腑相关,脾胃为本;经络所过,病变所至;脾胃气结,忧思伤及,为头痛从脾胃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胃损伤为病机的关键,脾胃运化失常贯穿于冠心病发病和病程演变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安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35-153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杌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骆云丰  王萍  周秉舵  唐旭东 《中医杂志》2023,(12):1292-1296
<正>脾胃学说肇始于秦汉,形成于金元,发展于明清,完善充实于当代,成为中医学的重大应用基础理论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一系列中医脾胃理论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脾胃系病的规范化诊疗、标准化教研以及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常用于脾胃疾病的经典方剂的筛选显得尤为必要。2019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进行脾胃系病常用经典名方遴选工作。  相似文献   

6.
浅谈脾胃与津液的关系罗新华津液与脾胃之关系密切,试谈如下。1脾胃化生津液津液的化生,是多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其中脾胃起着主导作用。脾胃为水谷之海,津液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  相似文献   

7.
试论脾胃学说与妇科崩漏发病机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难经》,及至李东垣著《脾胃论》之后发展成为这一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认为:人赖天阳之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化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而此阴气须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举以寿,阴精也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营气也必统于脾胃。可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主要来源,其在精气升降、阴火潜戢中具有枢纽作用,并且“脾主衰血、温五脏”,其对人体脏腑、四肢百……  相似文献   

8.
裘叶忠 《河南中医》2003,23(4):21-21
东垣名著《脾胃论》十分强调脾胃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为我们研究饮食保健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一升一降 ,相互依赖 ,饮食水谷全由脾胃之功能 ,才能完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运化与吸收。《内经》云 :“食入于胃 ,散精于肝 ,浊气归心”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胃为饮食转化之枢纽 ,气血津液生化之器。故饮食与脾胃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 ,脾胃健旺 ,则元气充沛 ,生机蓬勃 ;饮食不调 ,脾胃损伤 ,则元气衰减 ,生机不足。元气根于脾胃 ,与饮食息息相关。故东垣在研究《内经》有…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黄元御、彭子益三医家都以脾胃中气为中心研究脏腑的生理病理,然而其理论视角却有所不同。李东垣侧重于探讨内伤脾胃而引起的脏腑功能的失常,黄元御侧重于探讨脾胃中气与肝心肺肾之间气机及功能的和调,彭子益则侧重于探讨脾胃中气与其它脏腑、经络在生理功能上相互的影响。把三医家的特色理论加以互参、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医家的理论特色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李德新教授治疗脾胃病 ,融温补濡润于一炉 ,脾胃同治 ,分清主次 ,兼顾肝肾 ,辨证论治。确立了补虚、祛湿、调气为治疗脾胃病之大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脾胃论角度探讨真心痛的诊治方法。方法从历代医学著作中总结脾胃论角度诊治真心痛的理论基础和病因病机,归纳出如何从脾胃论角度辨证论治真心痛。结果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真心痛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脾胃论角度把真心痛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脾阳虚、正虚阳脱四种证型,采用证型相对应的方剂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脾胃与心密切相关,从脾胃论治真心痛,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浊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浊毒是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主要致病因素。从脾胃脏腑功能分析,脾胃与浊毒的产生密切相关。对这些疾病临证应注重从脾胃对浊毒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治法如解毒化浊法、排毒泄浊法及抗毒消浊法。  相似文献   

13.
张庆荣  张莉 《天津中医药》2006,23(5):377-378
根据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在临床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主。1)调治脾胃病,首先重在调气;2)调治脾胃病,宜运补兼施,寒温并调;3)调治脾胃病尚需注意饮食。  相似文献   

14.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5.
谢广茹从脾胃论治肿瘤经验举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广茹主任认为肿瘤多由脾胃虚弱,邪毒乘虚而入所致,脾胃虚弱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临证当顾护脾胃,补养胃阴。用药当升清降浊同施,补通兼顾,清化湿热,并多用甘味补益,临证化裁提倡机圆活法,不拘一方一法。  相似文献   

16.
贺倩倩  白光 《河南中医》2020,40(2):203-205
肾阳为人身阳气的根本,是胃消熟水谷的前提。肾为胃之关,肾阳充足则胃中火力强盛,胃的消熟和脾的化生功能强健,纳运相宜;肾阳不足则炉火不旺,不足以助中焦脾胃腐熟水谷。老年人肾阳虚弱,不能温暖中焦脾胃,致水谷长时间停滞于胃脘,积郁而生酸。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关键,脾胃阳气虚弱,导致气机升降失宜,胃腑失于和降,不能降浊,故形成反流,并伴有嗳腐、腹满、便秘等胃肠动力不足的症状。对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应以温肾健脾和胃为主,对于肾阳虚的老年患者,轻证可用八味丸调补肾中阳气,以助胃降逆,若虚寒之相较重,可用右归丸加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等温肾阳、补精髓。温补肾阳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补脾胃阳气,培补脾胃当首推李东垣之法,用辛甘升浮之品升脾养胃,再佐以疏肝、降逆、消食之品,通过扶正以祛邪。  相似文献   

17.
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致病,直中脏腑,影响脏腑气机,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脾胃病与情志致病关系密切。从情志致病角度,研究其与脾胃病的关系,探讨和分析脾胃病的防治,提醒广大脾胃病患者应注意调摄情志,注重心理疏导,同时也为临床预防和诊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对脾胃生理的认识、对脾胃病机的认识、慢性胃炎临证思维三要素(调畅气机,舒其壅滞;体察对象,勿忘加减;灵活辨证,提高疗效)等论述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经验。指出:慢性胃炎之要,重在固护脾胃,重在调气。调气乃补气、理气、降气之意也,补气则脾胃阳气充足,从而增加脾的运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胃溃疡的辨证施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胃溃疡的临床表现,胃溃疡当属于中医学"吞酸"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临床多按"胃脘痛"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多见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络型、胃阴亏耗型。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以正虚为本,寒、热、气滞、瘀血为标。  相似文献   

20.
顾自悦教授认为脾胃病虽病机多样,但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脾虚胃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久病则气滞血瘀,虚在脾,实在胃;遵从"顺脾土之所喜,投其所好"的古训,各有所得者愈,各有所恶,各随其不喜者为病,应顺脏腑之性,投其所好。应用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治疗,兼顾脾虚湿重,胃热夹湿,气滞血瘀;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凉与温的侧重,注意升降、润而不滞,辛而不燥;结合经验应用萆薢,给邪以出路,从小便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