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何首乌粉的致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检测何首乌粉致突变作用的结果,何首乌粉浓度达5000ug/皿时,加与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对各测试菌株无诱发回复突变作用,何首乌粉10000mg/kg经口给药未能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细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3.
4.
5.
鱼油软胶囊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深海鱼油遗传学特征,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测鱼油软胶囊的遗传毒性试验,进行遗传毒力学研究.结果 Ames试验,对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加与不加S9,样品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一反庖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样品各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微核率显著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各组PCE/NCE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样品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 结论 3项遗传毒性试验均为阴性,鱼油软胶囊对所试菌株、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无诱变性.可认为龟油软胶囊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基因重组Kringle 5蛋白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基因重组Kringle 5蛋白的遗传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医学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遗传毒性试验指导原则推荐的标准组合中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测基因重组Kringle 5蛋白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试验中,Kringle 5蛋白各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故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Kringle 5蛋白对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和TA102 4个菌株均未呈现遗传毒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Kringle 5蛋白各剂量组雌雄性别微核形成率与阴性对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Kringle 5蛋白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Kringle 5蛋白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基因重组Kringle 5蛋白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城市回用水灌溉蔬菜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8、40、200、1 000、5 000μg/皿)、小鼠骨髓微核试验(5.0、10.0、20.0 g/kg)和精子畸形试验对城市回用水灌溉的黄瓜和圆白菜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结果Ames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蔬菜(黄瓜和圆白菜)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空白对照菌落数2倍以上,且不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显示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城市回用水灌溉黄瓜与圆白菜均未显示出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的致突变作用.方法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S9),剂量为4125、8250、16500AU/ml、Ames试验(±S9),剂量为16.5、165、1650、16500、165000AU/ml)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肌肉注射剂量为83.5、167.0、334.0mg/kg).结果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小于5%;各剂量组TA97、TA98、TA100、TA102各试验菌株MR<2;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小于2.00‰.结论重组葡激酶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某种含葛根黄酮的保健食品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某种含葛根黄酮的保健食品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葛根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该含葛根黄酮的保健食品的毒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该含葛根黄酮的保健食品对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10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物质;Ames试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剂量组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次实验条件下,该含葛根黄酮的保健食品属实际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亚农又称二嗪磷 (diazinon)、大亚仙农等 ,纯品为无色油状物 ,能与大多数农药混用 ,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 ,并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国内生产厂家不多 ,其产品多用于出口 ,在国内还未被广泛使用。本实验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试验、Ames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对样品进行测试 ,为进行农药安全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地亚农 95 %原药由河北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 2 试验菌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 0 ,TA10 2由中国预防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SQA鳌合盐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稀土壳糖胺(SQA)鳌合盐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对受试物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 SQA鳌合盐的经口LD50>10000mg/kg体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显示无诱发微核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精于畸形率增高,Ames试验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结论 SQA鳌合盐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在该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经酸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酸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设8、40、200、1000和5000μg/皿五个剂量组,进行Ames试验:设2.5、5.0和10.0g/kg体重三个剂量组,观察其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结果神经酸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10.0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类,各剂量组在体内体外致突变性研究中未见有致突变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神经酸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戊唑醇原药的诱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按照我国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要求进行。结果 62.5~250μg/皿的Ames实验结果为阴性;染毒14.7~294 mg/kg的剂量组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染毒36.8~147 mg/kg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增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高剂量组(71.7mg/kg.bw/d)的雄鼠在染毒中后期出现精神不振、少动、被毛蓬松、会阴部污秽等中毒症状。结论戊唑醇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戊唑醇原药有一定的蓄积毒性作用,可引起潜在的慢性中毒,主要的毒作用部位是肝脏与血液系统。戊唑醇原药SD雌、雄大鼠亚慢性(90 d)经口试验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分别为16.3、8.0 mg/kg.bw/d。 相似文献
15.
灭螺药浸螺杀的LD50值为小鼠1100mg/kg(♂)和1282mg/kg(♀),大鼠2042mg/kg(♂)和1950mg/kg(♀),属低毒物质。蓄积毒性实验表明无明显蓄积毒性,使用浓度下对家兔的眼和皮肤无刺激性。Ames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均未见阳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比较4种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操作性和结果一致性,分析其在化学品急性毒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方法]对3种已知化学物(对苯二胺、对苯二酚、硼酸)分别使用固定剂量法(FDP)、上下增减剂量法(UDP)、急性毒性分类法(ATC)3种替代方法与传统霍恩氏(Horn's)法进行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比较各方法判断化学物毒性分类的一致性;并对动物使用、剂量选择、观察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3种化学物分别用4种方法测定得到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系统(GHS)分类结果一致.3种替代方法均采用序贯原则,使用实验动物数量较少,但实验周期更长.FDP法和ATC法不以获得精确半数致死量(LD50)为研究目标,即不以动物死亡作为最终结果判定标准,降低了实验动物的死亡率,提高了动物福利.UDP法与Horn's法很相似,系列剂量都有相对固定的剂量级数因子,都以动物死亡为重要的结果判断指标,都能获得确切的LD50值及其95%CI;但UDP更适合染毒后短期(48h内)死亡的急性毒性评价. [结论]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和已知资料,选择合适的急性经口毒性替代方法代替传统Horn's法. 相似文献
18.
Z流域水质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Z水系地表水主要有机污染物及其致突变性。方法 用Ames试验及双微核试验对该流域各主要城市地表水有机污染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其主要有机污染物。结果 近城市及化工企业的江段水样致突变性较强。I类水质保护区内的采样点未检出致突变性。GC/MS检出60多种有机污染物,其中a采样点检出间、对、邻硝基氯苯及硝基苯胺、氯苯胺;各采样点均可检测出多种芳烃类物质。结论 水质致突变性以Q段最强;J段次之;F段未检测出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