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咳嗽既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纵观以往,众医家多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之说而从肺脾论治咳嗽相关肺系疾病有痰之病证。但在临床实际中发现,从胃论治咳嗽相关肺系疾病,亦可取得不错疗效。《素问·咳论》最早提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观点,强调咳嗽不离肺胃,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肺系疾病中尤以咳嗽为多见。咳嗽虽属肺系疾病,然并非致病原因皆归于肺。《素问.咳论》中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述,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五脏六腑失常,皆可涉及于肺而致咳,脾胃运化失常,显然也可以影响肺之宣肃,引起咳嗽。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其不足尤为突出。故脾胃与小儿咳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咳嗽变异性哮喘作为常见的肺系疾病,多从肺论治,即便从脾论治也忽略了脾阴与胃阳,治疗存在盲区与误区。通过对脾胃肺与其他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及对"脾约"进行临床探析,指出"胃强脾弱"的内涵为脾阴的虚证和胃阳偏盛而脾未虚损的实证,而"脾约"不仅是一种病证,而且可以作为辨证标准。从"脾约"的角度诊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肺系疾病,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系疾病中的常见病,临床上除了咳嗽、咯痰、气喘等症,还可兼见腹部胀闷、不思饮食、肌肉萎缩、营养不良等各种肺系之外的表现.基于《素问·咳论》中提出的"此皆聚于肺,关于胃"理论,认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了治肺以外,还可通过治胃,使中土得运,肺气得固,宣发肃降有常,则咳喘诸症自平而收功.  相似文献   

5.
咳嗽是肺系疾病中常见的病证,《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止局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相似文献   

6.
咳嗽为临床常见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多由肺系本身疾病所致,也有其它脏腑病变累及于肺而致,因此引起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内伤咳嗽。  相似文献   

7.
咳嗽为临床常见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多由肺系本身疾病所致,也有其它脏腑病变累及于肺而致者,因此引起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内伤咳嗽。王辩证要点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既是肺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也可因他服的病变及肺而引起,深入分析这一症状的特点,可以作为辨别其病理性质的重要依据,并有助于联系有关疾病,达到辨证与群病相结合之目的。临床应当了解咳嗽的时间、性质、节律、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如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  相似文献   

8.
"聚于胃,关于肺"是《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精髓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探讨"聚于胃,关于肺"的涵义、肺与胃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理论对肺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探寻肺系疾病辨治的基本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突出中医学特色,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徐艳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38-1340
《素问.咳论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肺胃相关理论对于肺系疾病辨证施治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及《温病学》等经典著作从肺胃相关论治肺系疾病进行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聚于胃关于肺"是肺系疾病发生的关键病机。胃与肺、"谷道"与"气道"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广西壮族居民因天气及地域原因,其肺系疾病发病有其自身特点。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理论,本文运用壮医药"三道两路"理论,从调"谷道"通"气道"论治肺系疾病,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内经素问·咳论篇》中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出发,说明咳喘虽是肺脏之本病,但其它脏腑有病,传于肺,亦可以使肺的宣降功能失司,肺气不利而出现咳喘。依据本病临床表现,可从“肺气上逆”而论。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认为ALUARDS中肺为主病之脏,脾胃运化失职,肾不纳气,大肠传导失司,反作用于肺,亦致ALI/ARDs迁延难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肺与各脏关系,以防肺及他脏之间相互影响,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伤咳嗽患者,一般都有积渐而成的痰饮宿疾,这与某一或某些脏腑功能失健有关。人体任一脏腑功能失健,都会导致水湿痰饮的发生。而最易引发水湿为患的是脾肾阳虚。心肝二脏一旦发生功能障碍,也会引起或是心火上炎、熏肺生痰,或是木火刑金、灼津为痰的病理变化而致咳。  相似文献   

13.
《内经》脏象五志学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认为人的神志与五脏皆有关,五脏受损则可导致不同方面的神志的异常。临证之际,辨证论治,审证求因,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中医学研究成果与中医古籍论述,阐述了各脏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及相互作用。认为肺脏是哮喘发病及整个病程的主病之脏,但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学说出发,提出治肺为治疗哮喘的必经之路,配合调理脾、肾、心、肝为哮喘治疗或预防复发的重要方法,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疗效,并为哮喘的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属于情志疾病,与五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肝失疏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肺气郁闭、肾精亏虚是导致抑郁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牟来品 《光明中医》2013,(12):2459-2461
目的 探讨中医学分从五脏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原理和思路.方法 查阅〈内经〉等多种古籍以及现代医学论著,寻找关于突发性耳聋病因病机的论述,加以分析、思考、总结.结果 耳与五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听力的正常有赖于五脏功能的正常.结论 五脏的功能异常都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临证治疗需明辨五脏,详分病因,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7.
孟景春教授认为,顽固性便秘症状虽较单纯,但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涉及五脏。《素问.五脏别论篇》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是言魄门功能正常与否,实取决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因此顽固性便秘须详辨五脏虚实以治之。本文五例验案皆证明了其论点的正确,案一肾阳虚不能生阴,阴液亏耗,以至便秘,故予温肾缩泉以治之;案二肺燥津伤,不能下润大肠,以至便秘,故予润肺利气以治之;案三心血不足,火旺伤阴,以至便秘,故予清心养血以治之;案四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以至便秘,故予健脾益气以治之;案五肝阴血不足,失于疏泄,以至便秘,故予柔肝缓急以治之,从而为顽固性便秘的辨论治提供了可信的理论根据,亦体现了中医学辨治的整体观,较大的启迪了后人。  相似文献   

18.
韩树人教授从事肺系疾病的中医科研及临床诊治40余年,对五脏咳嗽颇有见解。本文对其从肾治咳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陈士铎治疗咳嗽,首辨外感内伤,并且注重内伤,对于外感咳嗽,仍重脏腑不足,内外兼治,用药轻灵,质地柔润。陈士铎临床上治疗咳嗽多从内伤求治,内外合邪,兼夹而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脏腑虚损、气机不调为病机之关键,在辨证时注重脏腑间关系,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佐金平木等诸法同用。外感咳嗽在疏散外邪的基础上,仍参以调和脏腑之法,内外调治。其从脾胃虚寒,土不生金;顽痰停滞,肺气虚损;肝木刑金,肺肾阴亏;郁热咳嗽;气阴两虚;肺燥咳嗽等方面辨证治疗。陈士铎居处江浙一带,病者以感受温邪为多,故治疗以温热伤津、气阴不足、脏腑虚损立论,时时注意顾护阴津,补脾生津,多用滋阴益气之法,用药考究,以清润之品为多。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脏腑为本,辨证施治、以肺金论治、肺金肝木论治、土金施治、金水论治、金火论治等论述慢性咳嗽从脏腑论治。指出:首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分清虚实寒热,补益肺气,调节脏腑功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