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检出率为5%。恢复并且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理想治疗目标,因为预防房颤复发能够改善心功能并减轻患者的症状。我们对22例老年人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复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钾离子对胺碘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应用胺碘酮 氯化钾;单独组26例,单用胺碘酮,观察3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和单独组3个月内房颤发生率分别是30.0%(9/30)、44.0%(11/25,停止观察1例);1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10.0%(3/30)、12.0%(3/25),1~2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6.7%(2/30)、12.0%(3/25);2~3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13.3%(4/30)、20.0%(5/25)。两组间有差异(P<0.05)。用药前后心电图PR、QRS、QT间期均有明显延长(P<0.01),心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为胺碘酮正常药理作用。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化钾辅助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及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方法选择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毛花甙C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结果胺碘酮组4h、8h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毛花甙C组,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结论本研究表明:阵发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静脉应用胺碘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阵发性心房颤动予以胺碘酮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患随机分两组,Ⅰ组(31例)予以胺碘酮治疗,Ⅱ组(31例)予以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Ⅱ组C反应蛋白与左房内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Ⅰ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房颤明显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32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双盲对比的观察。胺碘酮组:15例,胺碘酮200mg3次/a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安慰剂组:17例,安慰剂(维生素c)200mg3次/d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并复查B、T4、胸片、肝肾功能。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胺碘酮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26.7%(4/15),而安慰剂组为88.2%(15/17)(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小剂量胺碘酮疗法的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认为小剂量胺碘酮是一种高效、长效且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1 ]。我们自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 ,对 36例有症状的复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使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均为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37~ 75岁 ,平均 5 1岁 ;病程 5~ 2 4个月 ,平均 17个月。2 8例每月发作 1~ 5次 ,8例每 2个月发作 1次 ;发作持续时间 5~ 2 8小时 ,平…  相似文献   

8.
裘益仁 《海峡药学》2012,24(4):163-16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两组根据病情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抗心衰、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胺碘酮第一周1日600mg,第二周1日400mg,此后1日200mg至试验结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1日20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平均水平(3.52±0.84)VS(3.45±0.79)mg·L-1;左房内径平均为(38.49±2.45)VS(38.51±3.05)mm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2月~3年,平均(17.67±4.23)月,观察组CRP平均水平(2.23±0.45)mg·L-1、左房内径平均(35.32±3.12)mm低于对照组的(3.31±0.46)mg·L-1、左房内径平均(38.48±3.26)mm(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78.57%高于对照组的54.26%(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明显疗效,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和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针刺内关、神门穴,并首剂静脉注射150 mg,继以1 mg·min-1静脉泵入,维持6 h。观察PAF转复情况,心率、QT间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2例患者中,25例10 min复律,占16.45%;110例5 h后转复,占72.37%;2例10 h后转复,占1.32%。复律成功137例,占90.13%。未转律者15例,占9.87%。用药期间,未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1例心率57次·min-1,占0.66%,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和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P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刺和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针刺内关、神门穴,并首剂静脉注射150 mg,继以1 mg·min-1静脉泵入,维持6 h。观察PAF转复情况,心率、QT间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2例患者中,25例10 min复律,占16.45%;110例5 h后转复,占72.37%;2例10 h后转复,占1.32%。复律成功137例,占90.13%。未转律者15例,占9.87%。用药期间,未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1例心率57次·min-1,占0.66%,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和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P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改  程华 《中国药业》2008,17(13):77-78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胺碘酮150mg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于10min内缓慢静脉滴注,首剂后15~20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视情况再给予75~150mg,继之以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h(24h总量小于1200mg)。结果46例患者中有37例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80.4%,3例出现低血压(80~90/50~60mm Hg),2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恶心、呕吐,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发的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范洪起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14-3315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房颤动患者40例,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2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 (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 (13/20) (P <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其缓解期使用胺碘酮进行预防性治疗疗效较好,并能改善其愈后.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失去收缩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并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生理重构,故应尽早复律。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率约0.4%~0.9%。本文通过对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急诊观察收治的20例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以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5例、对照组3例治疗中终止观察。治疗组治疗后第12个月窦性心率维持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53.5%;左心房内径为(34.4±2.0)mm,小于对照组的(37.8±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用替米沙坦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4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均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第3周200mg/d,之后100 mg/d.试验组病人同时口服替米沙坦20~80 mg/d;对照组病人服用其他降压药,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复发例数、首次复发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1和95例病人完成试验.试验组发生ADRs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56 vs 41,P<0.05),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升高,但因严重ADRs导致的停药例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房颤动首次复发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94.59±30.51)d vs (84.54±28.73)d,P<0.05],复发次数显著减少(32 vs 53,P<0.05); 3个月内复发例数无显著差异(15 vs 24,P>0.05),6个月内复发例数显著减少(26 vs 42,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样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西地兰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效果、转复成功时间、治疗前后平均心率变化情况等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mg/kg~5mg/kg,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min~1.5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24h后依病情逐渐减量,可维持静脉滴注72h,静脉应用胺碘酮24h后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30min未转复者可给予1.5mg/kg~3mg/kg的追加负荷量。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可达79.2%,平均转复时间为(35.6±20.8)min。平均转复用药剂量(250±100)mg。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终止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急诊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7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西地兰治疗组(对照组)和胺碘酮治疗组(实验组),每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组患者的观察发现,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真定 《海峡药学》2010,22(1):102-10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75例分为两组.单用组:乙胺碘吠酮0.2g,每日3次.连服7天后改为0.2g,1日2次,再连服7d。后减为0.2g,1日1次,维持治疗。联用组:口服胺碘酮的方法同上,同时加服卡托普利,12.5mg.1日3次,5d后改为25mg。1日3次。结果单用组和联用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7、12、3和27、5、2。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0.6%,P〉0.05。结论胺碘酮与卡托普利联用在控制阵发性房颤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张鑫  陈炬  丁敏之 《海峡药学》2013,25(5):199-20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本科室就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不明显,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小,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心房内径比对照组小,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不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